APP下载

庞国明教授运用攻下法治疗消渴病验案4则

2013-01-23李丽花

中医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通腑舌质水肿

李丽花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450008)

庞国明教授,开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开封市糖尿病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出版学术专著13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地市厅以上成果奖16项。

庞国明教授从医30 a余,临证经验丰富,对于消渴病病机特点具有自己独到见解,尤善于运用张子和攻下法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现将庞国明教授临床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经验并举验案4则,以供同道参考。

1 下法理论与消渴病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消渴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尤其是重要脏器并发症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最主要方面。现代中医学一般认为素禀柔弱、气郁化火、甘肥蕴热、淫热伤阴、劳逸失度等原因均会导致消渴,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然在消渴病发病后期,临床上既可见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虚证表现,又可见痰湿、瘀血、热毒之实证表现,故庞教授综各家之论,析究取长,结合临证实践,认为消渴病病机以阴亏为发生根本,气虚是迁延不愈的关键,气阴两虚是病程中的枢机,阴阳两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合并证的主要原因,湿热阻滞是病程中的变证。庞教授指出:张子和攻下法不单指泻下,诸如行气、通经、消积、逐瘀、利水、导毒等驱除里邪的方法皆属此类,尤其在消渴病治疗方面应因势利导、攻补兼施,不可局限于以往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的治法,应根据疾病在病程中的变化,选用适当的方法,如行气、通经、逐瘀、导毒等以祛除实邪。这也恰恰符合张子和攻邪论所强调的攻邪治病、驱邪外出的理论内涵。

2 病案举例

2.1 清热化湿,通络宣痹

例1 患者,男,61岁,2011年3月9日初诊。主诉:左下肢湿疮3个月余。该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8 a,高血压病10 a,现左下肢内侧有一约10 cm×10 cm疮面,皮肤色紫暗,温度升高,疮面处伴有流水,渗血;口臭,夜尿2次,大便正常,纳眠可;舌质暗苔白腻,脉弦。平素 FBG 6.1~7.0 mmol/L;2hPG 9.2~11.0 mmol/L。西医诊断:左下肢慢性溃疡。中医诊断:臁疮,证属气阴两虚,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化湿,通络宣痹。处方:黄柏12 g,苍术10 g,生薏苡仁30 g,川牛膝30 g,蒲公英30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牡丹皮 20 g,白茅根 20 g,酒大黄6 g,赤芍30 g,甘草3 g。6剂。并嘱其将药物煎煮3遍,取前2遍服用,最后1遍煎煮后,倒入盆中,用其蒸汽熏蒸患肢。治疗15 d后,患者自诉症状好转,患侧皮肤紫暗面积稍减,肿硬程度减轻,服药时从患侧紫暗裂纹处淌水,舌质暗苔转薄,脉弦滑。

按 该证为消渴病日久不愈,燥热内结,营阴被灼,湿、热、瘀、毒等邪滞留肢体筋脉、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日甚而致。治宜清热化湿、通络宣痹。

2.2 通腑导浊,降氮固肾

例2 患者,男,74岁,2006年9月13日初诊。主诉:全身水肿4 a余。该患者患有糖尿病18 a,高血压病18 a,糖尿病肾病4 a,脑梗死10个月。现全身水肿,乏力腰膝酸痛,视物模糊,夜尿频,手足麻木、冷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时有痰鸣,舌质淡暗苔黄腻,脉沉弦细。肾功能检查示:CR 184 μmol/L,BUN 10.3 mmol/L,FBG 5.9 ~7.0 mmol/L,BP 165/110 mm Hg(1 mm Hg=0.133 kPa)。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治宜通腑导浊,降氮固肾。处方:生大黄6 g,槐米30 g,土茯苓 30 g,炮附子 6 g,败酱草 3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10剂,经过半年治疗,患者水肿较前明显减轻,乏力、腰膝酸痛证状消失,夜尿2~3次,偶有口角流涎,纳眠可,大便正常;舌质淡胖苔薄根腻,脉细滑。肾功能检查示:CR 91.7 μmol/L,BUN 9.2 mmol/L,FBG 5.66 mmol/L,BP 120/60 mm Hg。嘱其继续治疗,并配以内服方参芪地黄汤以健脾补肾。

按 该证为水肿日久不愈,脾肾阳气亏虚,分清泌浊功能失司,易致湿浊、瘀血内停出现本虚标实之证。故本证治疗在内服方以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同时,配中药灌肠方以通腑导浊,降氮固肾。

2.3 活瘀利水,寓补于攻

例3 患者,男,66岁,2011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水肿伴双腿酸困4 a余 。该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20 a,糖尿病肾病4 a,现双下肢水肿伴双腿酸困乏力,四肢末发凉,夜尿频,口干苦,大便正常,纳眠可;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平素FBG 6.1~10 mmol/L,2hPG 10 ~11 mmol/L。检查尿蛋白 4 项示:α1-mg 17.2 μg/mL,β2-mg 298.3 ng/mL,IgG 27.0 μg/mL,mALb 547 μg/mL。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脾肾气虚,湿瘀互结,阻络泛溢。治宜健脾补肾,活瘀利水。处方:炮附子60 g(先煎1 h),生地黄30 g,山药30 g,生黄芪120 g,肉桂6 g,猪苓30 g,茯苓30 g,山茱萸30 g,防己30 g,太子参 30 g,泽泻 30 g,川牛膝30 g,怀牛膝30 g,金樱子30 g,苍术30 g,白术30 g,丹参40 g,当归10 g,枳壳10 g,生姜3片。治疗2个月后,患者双下肢水肿消失,夜尿0~1次,小便无泡沫,四肢末发凉较前好转,纳眠可,大便正常;舌质暗苔白腻,脉细滑。检查尿蛋白4 项示:α1-mg 11.4 μg/mL,β2-mg 16.3 ng/mL,IgG 12.5 μg/mL,mALb 135.7 μg/mL。后为巩固治疗拟上方加工成水丸,并以玉米须、白茅根、竹叶、麦冬泡茶送药,取其反佐之效,以防温补太过耗伤阴液。

按 本证为消渴病合并水肿日久不愈,以致脾肾气虚,湿瘀互结,水湿泛溢,瘀阻络脉。故治疗上应健脾固肾,化瘀祛湿。切不可一味妄补否则水肿难消。

2.4 化痰清热,降气和胃

例4 患者,女,58岁,2011年10月3日初诊。主诉:口干苦、乏力2个月余。该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3 a余,现自觉口干苦,乏力,失眠多梦,耳鸣,手足心热,自汗,大便干2~3 d 1行;舌质红,苔厚腻中间花剥,脉细滑。平素 FBG 6.1~8 mmol/L,2hPG 7~9 mmol/L。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证属脾胃亏虚,痰热内扰。治宜化痰清热,降气和胃。处方:川黄连6 g,茯苓30 g,陈皮10 g,枳实 10 g,地骨皮 30 g,半夏 8 g,竹茹 10 g,生大黄6 g,生龙骨30 g,生牡蛎 30 g,北沙参 30 g,柏子仁30 g,酸枣仁30 g,肉桂3 g,甘草6 g。治疗2个月后,患者诸症好转,口干苦乏力症状消失,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嘱其继续治疗,并以生脉散化裁以益气养阴。

按 《黄帝内经》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人之食饮酸咸甘苦百种之味,杂凑与此,脾胃病则壅而不行,易生痰湿,中州之土兼载四象,痰湿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则易扰其他藏。然“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故治疗上应先攻后补,治宜化痰清热,降气和胃。

3 小结

庞教授在消渴病的治疗上强调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因势利导的重要性,治法上常选配活血化瘀、通腑降浊,清热化痰等法以驱邪外出,体现了张子和“推陈出新,寓补于下”的思想,疗效显著。

(本文承蒙庞国明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猜你喜欢

通腑舌质水肿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