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生产管理挖掘种猪生产潜力

2013-01-23GeorgeAretisTOPIGS公司亚太非洲地区技术总监

中国猪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种猪公猪发情

George Aretis (TOPIGS公司亚太/非洲地区技术总监)

1982~2012年30年间,荷兰猪场的生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从17头增加至27~28头。而对1965~2013年荷兰全国市场上猪肉价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几十年间猪肉价格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在近5~10年内,猪肉价格仍会处于一个比较可观的位点,但从长远来看,价格继续下降是必然的。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成绩,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有效应对将来猪肉价格的下降和市场的恶化,保持较好的生产效益。

1 培养合格的后备母猪

与生长育肥猪不同,后备母猪需要更加强壮的四肢,以利于日后的持续生产和正常发情。另外,身体状况包括乳房、阴部的发育应符合配种要求。猪舍地板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备母猪四肢的发育情况。后备母猪在过于光滑的地板,包括塑料漏缝地板上饲养的时间不能过长,如果体重超过25kg,必须将其转到水泥漏缝地板或水泥地板上。

后备母猪不能长得过肥,否则会出现卵巢内脂肪浸润,引起卵巢萎缩,发情延迟。如果母猪体重超过50kg,应配备专门的日粮,做到限量饲喂。各个猪场有专用的后备母猪日粮是非常理想的。与传统的生长育肥猪日粮相比,后备母猪日粮中粗纤维以及钙的含量要高一些,钙磷比例也不相同,以充分满足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需求。

后备母猪应有足够宽敞的栏位空间以保证其充足的运动。每头母猪至少应有0.9m2的活动面积,在条件较好的种猪场,可以保持1.2~1.5m2的面积。

2 多措并举,促进母猪发情

通过供给营养适宜的日粮,使后备母猪的体重达到一定要求,然后结合配种舍的光照刺激、公猪的接触刺激以及催情补饲等综合措施,促进后备母猪发情,同时做好发情记录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需要保证母猪有足够的光照刺激。尽量模拟自然状况下母猪发情的方式,给予母猪至少16小时的光照,在猪眼睛高度有150l u x的光强度。二是使用试情公猪对母猪进行接触刺激,使母猪更好的发情,对于没有发情的母猪也有促进其发情的作用。在试情时,千万不能将公猪关在配种舍里面,否则母猪习惯了公猪的环境和氛围,对公猪的刺激基本上没有反应,很难确定母猪是否发情。另外在挑选试情公猪时,最好不要使用年轻的青年公猪,可选择超过10~11月龄的成年公猪进行刺激。因为成年公猪的唾液包括体内分泌的激素含量更高,对母猪的刺激效果更好。应使用两头以上的公猪进行刺激。三是做好相应的催情补饲工作。催情补饲从断奶开始到配种结束,通过在常规日粮里面额外添加葡萄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使母猪的卵泡发育更好,增加排卵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怀孕母猪料可以减少对母猪乳房的刺激,减少泌乳,因此如果市面上没有特定的催情补饲产品,可以使用怀孕母猪料加上额外的葡萄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进行催情补饲。

一般在母猪8月龄,体重达到135~140kg,于第二个情期配种。平常应注意对后备母猪的专门管理。可在生长肥育舍开辟一个后备母猪舍,等后备母猪达到200~210日龄时,将其转到配种舍,至少进行1个月的发情刺激。做好初次发情的记录,大概可以判断出下一次发情的时间,以便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很多猪场,头胎和二胎母猪的繁殖性能差别很大,头胎母猪的产仔数量相对少一些,这可能是由于后备母猪没有断过奶,我们无法推断母猪发情的时间,也没办法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和发情刺激工作,从而影响了头胎母猪的产仔数量。

3 选择最佳的配种时机

排卵前的配种分娩率高于排卵后。在排卵前24小时内配种,可以实现80%的配种分娩率;在排卵前12~16小时内配种,可以将配种分娩率提高至90%。如果配种时间过早,待母猪排卵时精子已经失去让卵子受精的活力;如果排卵后配种,母猪体内的雌激素含量下降,没有足够的发情表现,雌激素提供的保护力也会减弱。

合适的配种时间与母猪发情早晚有关。不同母猪的发情表现和发情初始时间有所不同,有些母猪在断奶后3天后开始发情,一般正常的母猪在断奶后5~6天后开始发情,当然还有些母猪发情较晚,在断奶后6~7天开始发情。断奶后发情过早的初情母猪,可等一等再进行配种,在生产实践中大约20%的母猪需要在断奶后第4天进行配种。

4 保持配种舍的清洁卫生

在配种前,应该及时清理母猪的粪便,确保母猪后躯所在的位置是干净的。另外,尽量减少冲圈的用水量,保持配种舍的干爽。如果湿度过高,一些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母猪的生殖系统进入体内感染子宫。

另外应注意,在配种时以及配种后10分钟,可在母猪前面放头公猪进行相应的刺激,以更好地促进母猪子宫收缩,将精液吸纳至子宫角的壶腹部进行受精。还要注意母猪在受精后不能立刻转群,最佳的转群时间应在配种后4~40小时。

5 做好妊娠、哺乳母猪的饲喂及产房管理

随着母猪产仔数的增加,小猪初生重下降。这种变化趋势是无疑的,但不同的猪场其表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体现在同样的产仔数,小猪初生重却有很大差别。这意味着可以在母猪的妊娠期对生产管理作相应的调整,让小猪初生重得到提高;或者通过产房的管理,让小猪长得更健壮。

母猪的饲喂流程非常重要,在妊娠期尽量采用“高、低、高”的饲喂模式。母猪的妊娠期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母猪在哺乳期的失重很明显,背膘损失很严重,体重需要恢复,因此妊娠早期的饲喂非常关键,高的饲喂量有助于母猪体况的恢复。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猪乳腺组织的发育非常快,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决定了在此阶段母猪的饲喂量要很高。在产前1周,将妊娠母猪料换成哺乳母猪料,并将母猪赶到产房去,让它有一个非常好的过渡适应期。另外,在产前逐渐减少饲喂量,而在产后10天内缓慢增加饲喂量,在母猪日粮中要保证足够的粗纤维含量。

产房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提供足够的饮水,要保持母猪良好的泌乳性能,饮水非常重要,可每隔4周检查一次出水量是否达到2L/分钟。二是确保小猪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充分摄入初乳,因为母猪在产后12小时内,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下降了约80%,而免疫球蛋白主要为小猪提供母源抗体保护。三是避免寄养,防止蓝耳病、仔猪断奶前综合征等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6 健康管理

在生产中,一些猪场饲养密度过大,猪群过度拥挤,应激水平上升,感染疫病的风险加大。而猪只一旦患病,生长速度肯定会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直接的后果是猪场变得更加拥挤,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较为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减少一定时期内的存栏数和生产量,或者把一些生长育肥猪尽快转移到其他猪场,或者尽快出售,以缓解猪场过度拥挤的压力。

种猪的引种风险很大,可采取隔离适应期制度。隔离适应期至少12周。需要在正常的生产区之外建立隔离舍,将引来的种猪放到隔离舍,让它充分适应猪场的环境;在隔离适应期内,针对猪场疫病的暴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同时可将生产区淘汰的种猪关在隔离室内,与新的母猪群进行混饲,但要保证新的猪群对猪场现有的一些疾病有个适应过程。此外也可通过引入优良精液来实现品种改良,以减少活猪的引进。

总之,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可通过选择性能优良的基因,或者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来实现,当然也可以两者兼顾。在猪场现有的品种基因水平下,改善生产管理,尽量挖掘种猪的生产潜力。如果发现通过管理措施的改进再来提高生产水平比较困难,此时可以考虑引进更加优良的种猪基因,从基因的层面进行改善。

猜你喜欢

种猪公猪发情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