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园地

2013-01-23

中国猪业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水泡口蹄疫生猪

交流园地

2014年生猪生产形势如何?

2013年养猪业一直不景气,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不少读者,尤其是一些饲料厂、养猪场的老板十分关注2014年的养猪前景。他们来信希望通过本刊的交流平台获得一些启示。

答 (本刊编辑部)

2013年,全国养猪业形势总体比较低迷。1月份后全国活猪价格连续15周下跌,猪粮比价连续20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5月份后活猪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至9月中旬,但之后一直缓慢下跌至今。2014年全国生猪生产形势怎样,会继续延续2013年的颓势,还是再现2011年的利好风光。

俗话说“年猪月菜”(从母猪怀孕到肥猪上市约1年)。生猪的价格变动及后期生产预测主要参照生猪波动周期变化规律、前期生猪产能数据和国民经济大环境带动消费等因素,据此试对2014年生猪生产形势作初步分析。

从生猪波动周期变化规律看:2004年9月至今,我国生猪价格共经历了三个较大的周期性波动。第一个周期是2004年9月至2008年4月,第二个周期是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分别历时41个月和44个月。目前正处于第三个波动周期,该周期开始于2011年10月,已历时25个月(这次只出现一个价格较低波谷,而第二个波动周期出现了两个价格较低波谷),现在仍处于第一个波谷后的振荡区间。受规模养殖水平提升和国家调控措施的“托底”效果等因素影响,全国能繁母猪产能在价格处于低谷时压缩调整不到位,预计后市的价格下跌期可能比前两个周期更长,2014年可能还会出现一个价格低谷。

从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看:农业部4 000个监测点数据信息显示,2013年9月定点监测村的生猪存栏比前4年的平均水平高1.8%,比2010年的同期水平高6%,略低于2012年9月的水平。另外,2013年9月定点监测村的能繁母猪存栏比前4年的平均水平高0.7%,比2010年的同期水平高4.5%,略低于2012年9月的水平。因此,目前生猪产能总体略高于正常年份,也高于2010年同期水平;只是2013年9月的产能和基础生产能力均低于2012年同期水平,预计2014年上半年生产能力将低于2013年上半年,生猪生产形势将略好于2013年上半年。

从国民经济大环境带动消费看:历史上每次猪价大幅上涨,大多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2006~2008年、2009~2011年我国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2.2%和9.6%,而2012年增速为7.8%,2013年前三季度增速仅为7.7%。宏观经济增长减速,猪肉消费需求有所下降。农业部对50家重点批发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9月白条猪批发量同比下降10%。在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后,2014年宏观经济增速可能高于2013年,但将低于2009~2011年的平均增速(9.6%)。因此,2014年消费需求只可能略高于2013年。

综上所述,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猪生产仍处于产能调整阶段,2014年上半年形势将好于2013年上半年,但不会出现2011年价高利好的局面。

发生疑似口蹄疫疫情怎么办?

近期,有读者反映当地猪场发生疑似口蹄疫疫情,特向本刊编辑部来信寻求解决办法。

答 (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对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信息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现刊发如下,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不易控制和消灭,往往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予以监控。

口蹄疫病毒分型众多,在全世界有7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并有70个以上亚型。各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性,同型各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在我国,猪口蹄疫主要以O、亚洲1、A型

为主,其中O型口蹄疫占主导地位。

流行病学特点

口蹄疫病毒自然感染偶蹄兽,如黄牛、水牛、猪、绵羊、山羊、骆驼等,幼畜(仔猪、犊牛、羔羊)最为易感。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病毒可通过病畜的水泡液、分泌物、排泄物、呼出物以及被污染的车辆、器具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相对湿度较大、气温较低),病毒可以气溶胶的形式随风远距离传播。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较常发生,一般从秋末开始,在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暴发流行,夏季基本平息。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动物口腔、齿龈、舌面、鼻镜、蹄及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病程后期,水泡溃烂、结痂,甚至引起蹄匣脱落,病猪跛行,喜卧;成年动物死亡率低,仔猪发病急且死亡率高。剖检可见消化道水泡、溃疡;骨骼肌、心肌表面可见灰白色或淡黄色坏死斑点或条纹,呈“虎斑心”变化。

实验室诊断

可采用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转录PCR试验(RT-PCR)、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或者病毒分离鉴定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中和试验、液相阻断ELISA试验、非结构蛋白ELISA检测或者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血清学检测。

如果符合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或病理诊断特点,即可判定为疑似口蹄疫病例。进一步采集病料(最佳病料为发病动物未破裂的舌面、鼻镜、蹄部或乳头等处的水泡皮或水泡液,且样品采集时应无菌操作,采集后尽快冷冻保存、送检)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口蹄疫病例;如果不能获得有诊断价值的病原学检测样本,可采集动物血液,制备血清,未免疫口蹄疫动物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已免疫口蹄疫的动物进行非结构蛋白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也可判定为确诊口蹄疫病例。

防控措施

1 免疫接种

根据我国《动物防疫法》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规定,我国口蹄疫的预防采取强制免疫接种制度,以保护易感动物,降低口蹄疫流行的严重程度。免疫接种应根据当前流行毒株、疫情、本场猪群的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正确选择疫苗的种类、计量和次数。常规免疫每年2~3次,每头份疫苗含3 PD50(疫苗半数保护剂量)以上。紧急免疫接种可将每头份疫苗提高至6 PD50。

2 加强消毒

定期严格合理的消毒可有效切断口蹄疫病毒的传播途径。口蹄疫病毒对酸碱类、醛类、强氧化剂类以及氯制剂类消毒剂敏感。

3 生物安全

严格控制引种,不从疫情发生地引进种猪或精液;禁止动物及其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猪舍内外环境、来往车辆、饲养管理用具严格清洗、消毒;不同阶段的猪尽可能分群饲养、避免混养,猪舍间保持适当距离;保持猪舍通风干燥、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 疫情控制

发现疑似口蹄疫病例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通过现场的临床诊断,以确认是否为口蹄疫疑似病例。对于疑似口蹄疫病例,应及时采集病料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认定为确诊病例,同时将病料送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复核,最终由农业部根据确诊结果,确认口蹄疫疫情。

发生口蹄疫疫情后,应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实施严格的封锁和隔离。扑杀疫区内病畜及染毒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是控制口蹄疫疫情的最有效措施。对于症状轻微的成年猪,在严格隔离、加强护理的条件下,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减少病猪死亡、缩短病程、促进早日康复有一定作用,但不提倡,因为康复动物仍可长期带毒,潜在威胁较大。

猜你喜欢

水泡口蹄疫生猪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水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抽掉梯子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