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2013-01-22方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
关键词:腋窝隐性肿块

方遒

隐形乳腺癌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容易被人忽视而耽误诊断和治疗[1],为了进一步探讨隐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笔者回顾性总结江西省抚州市中医院收治的隐性乳腺癌患者9例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隐性乳腺癌患者9例资料,年龄范围为36~58岁,中位年龄为46岁,所有患者入院前症状表现为腋下能摸到不同大小肿块物质,其中肿块位于左侧的5例,位于右侧的有4例,肿块大小范围为2~5 cm。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经过细胞学检查和乳腺钼钯X射线检查确诊为隐性乳腺癌,其中有7例在手术前通过针吸取得样品进行细胞学检查,有3例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腺癌细胞,另外2例患者将腋下肿块切检进行快速冰冻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所有患者经乳腺钼钯X射线检查,有3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有沙粒样的钙化现象。

1.3 治疗方法 有6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手术,3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手术治疗后均进行化疗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继续进行化疗治疗:治疗方案选择CAF或者CMF方案进行,连续化疗治疗六个周期。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5年时间内进行随访调查,有3例患者术后两年因肝肺转移现象死亡,2例患者一年后因脑转移死亡,3例患者生存三年以上,另有一例患者腋下淋巴结一个转移,术后给予CAF化疗治疗,连续治疗6个周期后进行放疗治疗,该患者生存至今(超过5年)。

3 讨论

隐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和普通乳腺癌一样,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其中45~49岁和60~69岁居多[2]。这说明其发病原因与女性体内性激素紊乱密切相关。由于隐性乳腺癌缺乏典型症状,往往被患者所忽视,临床诊断也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危害也就更大,应引起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对中老年妇女来说,预防隐性乳腺癌,就是要经常留心乳房周围的变化,特别要注意可扪及的、增厚的、边界不清的乳腺腺体,尤其是腺体呈进行性增大时,更不可麻痹大意,因为在局限性腺体增厚的人当中,有15%左右隐藏着癌前病变[3]。

同时,要十分注意腋窝是否有可触及的淋巴结。我们认为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一般科研对肿块进行针吸取样送检,以证实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性腺癌,至于乳腺癌的隐匿原因,有学者认为,在乳腺癌的发病初期,由于人体免疫力较强,能有效地控制癌瘤的生长,因此原发灶能得到控制;但是肿瘤在沿淋巴道转移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人体免疫功能就对转移癌失去作用,才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4]。

由于隐性乳腺癌仅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而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十分复杂,所以医生首先要对患者全身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5]。不论是否发现乳房肿块,均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组织检查;还应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这不但有助于诊断,还能指导治疗。约50%的隐性乳腺癌可在X线拍片时发现,表现为有特异性的微细钙化点或致密阴影。必要时还应对怀疑部位作活体检查,以明确诊断。

[1] 肖俊波,门立明.乳腺钼靶片在隐性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1):166-167.

[2] 张春丽,刘珺,杨敏,等.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隐性转移检测中的应用.浙江医学,2012,34(12):986-989.

[3] 徐贵颖,王巍,王长青,等.隐性乳腺癌外科治疗12例分析.吉林医学,2012,33(1):161.

[4] 陈云兰.隐匿性乳腺癌9例的诊治体会.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861-2861.

[5] 杨季红,李靖华,陈治,等.女性乳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研究.河北医药,2011,33(4):527-529.

猜你喜欢

腋窝隐性肿块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腋下广告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