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8例治疗分析

2013-01-22郭玉芝唐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
关键词:司酮子宫出血口服

郭玉芝 唐芳

为了探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将5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在我院就诊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年龄44~55岁,治疗前均进行血常规、B超、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都确诊为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因血液系统疾病所引起的阴道出血。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的病情、年龄分布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炔诺酮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炔诺酮2.5 mg,口服,3次/d;米非司酮10 mg,口服,1次/d,连续治疗22 d。停药后撤退出血,在撤退出血第5日时重复下一周期的治疗。如果出血量减少,可以将炔诺酮减为2.5 mg,2次/d,米非司酮减为5 mg,1次/d,共用3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口服炔诺酮3.75 mg,3次/d,连续治疗22 d,停药后撤退出血,在撤退出血第5日时重复下一周期治疗,3周期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对于两组中的重度贫血患者同时给予输注红细胞和支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的有关内容制定:①显效:治疗后有周期性撤退出血,出血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或进入闭经,且停药半年未见复发者;②有效:治疗后撤退出血量相当于或者少于月经量;③无效:治疗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经疗效判定,观察组中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0%。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色素沉着、潮热和阴道分泌物减少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仅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退化,不能产生成熟的卵泡而排卵,从而失去正常女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不规律阴道出血,有时出血甚至淋漓数月。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原则通常包括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改善全身情况等。对于伴有贫血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加强营养,对于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炔诺酮是口服孕激素,具有轻度雄激素和雌激素活性,对于下丘脑促黄体释放激素的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阻断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产生抑制排卵的作用。米非司酮是具有抗孕激素作用的甾体类药物,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抗雌激素的活性,能够干扰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生成及其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子官内膜增生。能够抑制排卵,诱发药物性闭经使功血患者出血停止[2]。为了探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将5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炔诺酮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仅口服炔诺酮。治疗后,经疗效判定,观察组中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0%。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色素沉着、潮热和阴道分泌物减少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仅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未影响继续治疗。因为炔诺酮具有雄激素活性和蛋白同化作用,在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单用米非司酮引起的低雌激素状态所致的不良反应(如潮热及阴道分泌物减少等),同时还可以减少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炔诺酮的临床疗效显著,是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1] 乐杰.妇产科学.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5-296.

[2] 孟金芳,沈菊凤.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53例临床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7):51-52.

猜你喜欢

司酮子宫出血口服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