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春高持水量宿根蔗地行间补苗种管技术

2013-01-22陆辉德王国安蓝日星黎海洋沈名代邓凯泷胡安帅黄旭升

中国糖料 2013年4期
关键词:行间补苗宿根

陆辉德 ,王国安 ,蓝日星 ,黎海洋 ,沈名代 ,邓凯泷 ,胡安帅 ,黄旭升

(1.广西农垦国有昌菱农场,上思 535514;2.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气象站,上思 535500;3.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上思535500)

冬春长期阴雨寡照使蔗地处在高持水量状态,严重影响工艺成熟期甘蔗的砍收和冬春植蔗的备耕种植。为应对甘蔗地高墒情对冬春植蔗种植和宿根蔗管理的影响,广西农垦国有昌菱农场及时调整甘蔗种植方式,探索出促进宿根蔗科学高效管理、高产稳产和延长年限的宿根蔗行间补苗法,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行间补苗法实质上是在行间加种一行甘蔗,或者说是宿根蔗地间种新植蔗。与传统宿根蔗补苗法相比,行间补苗法可以在行间上进行施肥、耙地、开行和盖膜等环节的牛工或机械化作业,甚至可以直接进行一次性机械种植作业,既赶上季节、省工省时又保证补种种植质量,出苗快、出苗壮,不易被荫蔽,生长空间足,而且延长宿根年限达1~2年。对严重缺苗或年限较长的宿根蔗地,节本、增产、增收效果更为显著。

1 气象生态状况调查

1.1 2012—2013持续阴雨寡照特点

据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气象站观测,2012—2013年冬季低温阴雨天气从2012年12月26日至2013年1月14日20d,日均温≤14℃、持续≥5d累计为20d,日均温≤10℃、持续≥3d累计为11d,日平均气温13.4℃,日平均最低气温5.5℃,极端最低气温4.6℃,持续降雨14d,无日照天数达16d;日照时数累计20.4h,日均日照时数1.02 h/d。昌菱糖厂开榨前,广西农垦国有昌菱农场蔗区2012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降雨量为52.4mm。阴雨寡照天气在2月7日以后又持续较长时间。

1.2 蔗地土壤墒情状况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土壤肥料工作站2012年11月23日和2013年1月5日对上思县叫安乡熟康村(昌菱农场第3队)、在妙镇联合村(昌菱农场第11队)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表明,叫安乡熟康村(昌菱农场第3队)甘蔗套种玉米地0~20cm、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分别为16.27%、19.02%,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2.17%、92.64%。在妙镇联合村(昌菱农场第11队)甘蔗地0~20cm、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分别为30.62%、31.88%,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01.76%、92.76%。

虽然2012年11月9日至11月23日上思县降雨量较少,平均约为5.9mm,土壤墒情监测点叫安乡(昌菱农场3队)、在妙镇(昌菱农场11队)降雨量分别为2.9mm、10.6mm,但长期低温寡照,蔗地土壤水分依然充足,土壤高持水量时间长,十分不利于甘蔗砍收后蔗地的机耕作业,直接严重影响甘蔗砍收进度以及冬春植蔗的备耕和种植以及宿根蔗管理。据农场生产科统计,截止2013年2月4日,全场已整地面积仅48 hm2,是2012年的38.8%,是正常年份2011年682.7hm2的6%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被动局面,昌菱农场职工不等不靠,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宿根蔗科学管理技术,重点围绕促进早出苗、多出苗、齐出苗和出壮苗夺取宿根蔗高产,科学落实田间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2 宿根蔗科学高效管理技术及成效

2.1 及时调整种植计划,适当提高宿根蔗比例

面对去冬今春的长期阴雨寡照无法翻犁复种的被动局面,应及时调整种植计划,适当减少新植蔗比例。对收成达到原料蔗≧75t/hm2的蔗地,即使宿根年限稍长,均应考虑继续留宿,主动加强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昌菱农场2013年宿根蔗计划面积1045.5 hm2,2月上旬实际破垄施肥面积255.3 hm2,宿根蔗冬春管理面积占计划面积的24.4%,为2012年同期的4倍。

2.2 早管精管宿根蔗

昌菱农场7队职工黄某2012年管理宿根蔗面积3.522 hm2,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各占一半,砍收后及时采取施肥等苗(即未出苗就施肥管理)、定产施肥的宿根蔗早管精管技术,目前已全部收获,总产原料蔗368.626t,平均产原料蔗104.664t/hm2;其中一块0.52 hm2蔗地,2010年新植蔗收获50t原料蔗,2012年为第二年宿根蔗收获原料蔗55.01t,比新植蔗增产5t;比第一年宿根蔗增产6.7t,平均产原料蔗仍达105.24t/hm2,总投资14388元,其中支付化肥2368元、糖厂酒精发酵液60t 1600元、砍蔗人工费5500元、上缴地租等费用3920元,机车破垄施肥培土等作业费用约1000元,纯收入达13117元,平均25000元/hm2以上;另一块1.646 hm2蔗地,2011年新植蔗收获原料蔗202t,2012年为第一年宿根蔗地收获原料蔗178.916t,第一年宿根蔗仅比新植蔗少收23t,平均产原料蔗仍达108.735t/hm2。

2.3 推广宿根蔗行间补苗法

传统宿根蔗补苗法一般是在蔗行的断垄处人工用锄头挖穴后下种茎,因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费工费时,种穴浅小,易空架,又不便淋水盖膜而致出苗迟、出苗弱,最终赶不上宿根蔗苗而自然死去,补苗效果十分有限。行间补苗法实质上是在行间加种一行甘蔗,或者说是宿根蔗地间种新植蔗。可以在行间上进行施肥、耙地、开行和盖膜等环节的牛工或机械化作业,甚至可以直接进行一次性机械种植作业,既赶上季节、省工省时又保证补种种植质量,出苗快、出苗壮而且不易被荫蔽,生长空间足,节本、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而且延长宿根年限达1~2年。对严重缺苗或年限较长的宿根蔗地更为显著。昌菱农场第5队职工施日某,去年因早春长期阴雨天气影响无法机耕整地,索性将0.5 hm2第二年宿根蔗采用行间补苗法进行补苗,年底收获原料蔗53t,平均产原料蔗达105t/hm2,比同一块地没有补苗的增产15~30t/hm2,弥补了损失。2013年继续进行行间补苗法补苗0.7 hm2,应对今年早春长期阴雨天气影响无法机耕整地,力争不减产充满信心。行间补苗法在昌菱农场得到迅速推广,现已近50 hm2。

3 宿根蔗行间补苗法主要技术

3.1 蔗叶还田。蔗叶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蔗田行间覆盖蔗叶既可保水抗旱,还能抑制杂草生长。不是十分湿浸的地块不必焚烧蔗叶。

3.2 及时隔行间撩叶。甘蔗砍收后1~15d,应按2条行间蔗叶撩归1条行间的办法及时撩叶,在撩净蔗叶的裸露行间上进行补苗作业。如果在焚烧蔗叶的蔗地上则在相隔的行间上进行补苗作业即可。

3.3 按定产目标施足基肥。按产蔗90~120t/hm2目标施肥量(如复合肥2250kg/hm2)一次性或大部分撒施在撩净蔗叶的裸露行间上。昌菱农场蔗区有条件喷淋糖厂酒精发酵液的甘蔗地块,则施用钙镁磷肥2250kg/hm2或75t/hm2糖厂滤泥再加尿素225kg/hm2即可。注意增施杀虫剂如蔗乐乐90~150kg/hm2防虫。

3.4 精耙行间。撒施基肥后,用牛犁松耙碎或用带粉耙的拖拉机耙碎行间蔗地,耙宽60~80cm、深度达20~35cm。

3.5 开行。沿精耙好的行间中线,用牛工或用拖拉机开种植行沟,深达实地。

3.6 选用早生快发甘蔗品种下种。选用早生快发的甘蔗品种如粤糖53号、桂糖03-2287等,最好不用前期生长缓慢苗势又弱的品种如Roc22号等做种苗。有3~5个芽的梢部苗,剥去梢叶后再下种能提早出苗15~20d。按一字形或半一字形摆种,下种量为1500kg/hm2约15000~18000芽/hm2即可。

3.7 淋水盖种。昌菱农场蔗区有条件用高压喷头定量喷淋糖厂酒精发酵液120~150t/hm2,冲土盖种。

3.8 覆盖地膜。淋水盖种后1~2d,用封闭型除草剂封闭后及时覆盖40~80cm宽的地膜或直接覆盖除草地膜。

猜你喜欢

行间补苗宿根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行间生草对深州蜜桃园土壤肥力、pH和盐度影响
探析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参观2018书刋国博会
线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