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3-01-21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岗位职业

郭 琰

(中州大学管理学院,郑州450044)

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是根据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对酒店从业人员的要求,围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技能、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目标,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酒店管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密切联系酒店工作实际的活动项目,以酒店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为主线,并以模块的形式开展项目教学。课程项目化改革旨在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是把《酒店管理》课程的内容按照酒店的业务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分解为具体的活动项目,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依托中州大学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平台,完成实践环节教学。结合酒店经营业务活动,学生在教学项目中模拟酒店员工不同的角色,如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人力资源等岗位的员工、领班、主管和部门经理等,掌握酒店的业务和酒店从业人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和工作的时候能独立开展酒店的业务工作,能胜任酒店相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实现高职教育和酒店行业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按照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去培养人、塑造人。

二、《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1.校企合作,进行《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

《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旨在根据酒店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而酒店项目和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依赖于校企合作,由长期从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院校教师,来自酒店行业第一线的高层管理人员、技术能手等共同开发。这也体现出《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师资队伍由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双师型师资组成。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发挥其专业理论优势和学术优势;酒店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发挥其管理优势和丰富的酒店实践经验。在课程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发挥学校与教师的主导性、酒店的协同性、指导性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学校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主要组织者,负责组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制定考核学生技能、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酒店承担课程改革实施者的重任,既要参加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又要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酒店项目的设计、指导技能教学,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平台;学生则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酒店管理人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和活动中,并激发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产学结合,实现对学生职业意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基于酒店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关键是要把学生引领到酒店职场中去,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或在酒店顶岗实习中直接担当不同岗位的工作角色,使学生全面掌握酒店的业务内容、工作流程、服务技能、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

三、《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具体实施

1.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撰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从2008年开始,我们选取中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在郑州、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十余家实习、就业基地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广泛了解高星级酒店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在数量、学历和素质上的要求,了解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确定了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制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酒店管理》课程标准

在进行《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酒店管理》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以更好地为专业发展服务,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人才培养方案以校企结合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明确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了科学、合理、实用、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编制酒店服务与管理主要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的考核标准

结合酒店行业的需要和主要岗位的职业要求,编制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会议、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标准,以此作为《酒店管理》课程考核学生掌握酒店主要岗位技能、酒店职业能力的标准。

4.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

基于酒店工作过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酒店管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校企合作开发出了酒店项目活动方案,并在中州大学实习与就业基地开始实施。

中州大学与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于2006年开始校企合作,并于2009年5月在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正式举行了“中州大学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授牌仪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围绕《酒店管理》课程改革的要求,共同开发出了适合课程教学的酒店业务项目,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掌握酒店工作的内容、方法,酒店相关理论的要点。例如,在酒店部门运行与管理模块中,围绕酒店营销的概念、营销策略、危机营销的管理等问题,校企共同开发了酒店营销的项目之一——《“婚宴撞车”事件回放》,通过该项目,对学生的营销能力进行实战演练。

5.建立课程教学质量四方评价体系

在遵循有效性、全面性、可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拟定出了一套包括教师、学生、合作单位、旅游行业协会在内的教学质量四方评价体系,对《酒店管理》课程改革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该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酒店(用人单位)为反馈、旅游行业协会为渠道”的教学改革思想。

四、《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成果和实践效果

1.探索“校、企、政”合作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人才如何才能满足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校、企、政”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一条有特色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之路。学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酒店要为人才培养提供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平台;旅游行业协会则要发挥行业指导、组织技能竞赛以及岗位资格鉴定等作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在“校、企、政”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合作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的专家、技术能手、高级管理人员还积极参与了《酒店管理》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制定符合酒店行业需要和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酒店管理》课程标准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是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酒店职业能力培养。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考虑:第一,人才培养依托酒店,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第二,以培养学生的高端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三,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要深度融合,如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等各个环节都与酒店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酒店管理和服务过程实现对接;第四,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能力标准的制定要与酒店共同完成,基于对岗位群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分析,进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体系;第五,遵循高职就业特点,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当延长顶岗实习(准就业)的时间。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法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做到“五个围绕”

即围绕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围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职业岗位能力;围绕酒店职业岗位能力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围绕课程设置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流程

包括调研、研讨、设计、论证、修改、再论证、完善定稿七个环节。

项目组从2007年开始准备此项工作。从社会调研入手,了解旅游行业背景、酒店业人才需求、酒店工作流程和酒店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了解酒店职业岗位资格标准,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群。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论证,同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分析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生质量标准。在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酒店管理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要素,明确本专业学习内容,构建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环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由旅游行业和酒店业的专家、一线管理人员、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对初步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符合度等,提出修改意见。针对论证结果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再由旅游行业相关人员、教师、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以及学校相关人员,进一步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第二次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知识、行业的新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修改、完善方案。

(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简述

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职业与岗位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培养层次和招生对象、技能训练主要项目及学时、主干课程介绍、教学安排、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向酒店职业岗位群,以横向扩展能力培养为主,纵向延伸能力为辅,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横向扩展能力为主的能力素质要求高职学生具有相对宽而浅的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着力于培养横向扩展能力的知识群与相应技能训练体系的架构上,而这种知识群与相应技能训练体系的架构必须以个体职业化素质的养成训练为目标。因此,我们以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养成训练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设计、职业素养训练流程设计,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职高专“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基于酒店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需要,校企合作,我们共同开发了《酒店管理》课程标准,为课程教学制定了依据和标准。

3.构建基于酒店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模块化《酒店管理》课程体系

项目化、模块化《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包括:(1)酒店基础知识模块,包括酒店认知、酒店管理基本内容、酒店管理理念、酒店管理方法、酒店管理艺术。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角色和素质。(2)酒店服务技能模块,包括前厅服务与OPEAR运用、客房服务技能实训、餐饮服务技能实训、酒水知识与服务技能实训、康乐服务技能实训。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进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共同实现。(3)酒店部门运行与管理模块,包括酒店营销实战演练、前厅运行管理实务、客房运行管理实务、餐饮运行管理实务、酒店财务管理实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该模块教学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共同实现。(4)酒店拓展模块,包括酒店设计、可行性研究、酒店开业前的准备、酒店经营管理能力实训、中外酒店比较等。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市场调研、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共同实现。

4.建立四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建立科学、客观、公平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检验。《酒店管理》课程改革效果通过教师、学生、企业、行业协会四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检验。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突出教师在课程教学和改革中的主导性;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合作酒店(用人单位)为反馈,根据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和酒店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以旅游行业协会为渠道,通过教师参加旅游行业协会的相关会议和活动,及时了解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把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通过课程教学传递给学生。通过学生获取岗位资格证书和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五、《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成果特色

1.课程改革体现“两化”,即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形式项目化

基于酒店工作过程,根据酒店业务内容和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围绕酒店业务活动,校企合作开发酒店业务项目,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和训练,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升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2.课程改革突出“三结合”,即校企结合开发课程教学项目、师资队伍专兼职相结合、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和能力

课程项目和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由学校专业课教师、合作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能手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来自企业第一线的酒店管理专家、高级管理人员、服务技师等兼职教师共同实施。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学生利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的顶岗实习,掌握酒店业务内容、工作流程、服务技能,实现角色转换,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3.课程改革效果通过四方评价体系完成

构建学生、教师、企业、旅游行业协会四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反馈的意见,及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可总结为“1234”模式:1是指一个目标,即突出对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2是课程教学改革围绕两个主线开展,即人才培养以满足酒店行业发展需要为主线、教学内容以酒店工作过程为主线;3是指课程改革突出三个结合:即人才培养通过校、企、政结合实现、教学师资队伍走专兼职相结合的路子、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进行;4是指课程改革与实践体现四化:即课程结构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化、课程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形式项目化。

六、结语

多年来,围绕酒店行业发展需要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对《酒店管理》课程进行了不断改革,在“校、企、政”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改革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高度评价。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途径、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3]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3).

[4]刘雯,罗尧成.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J].职教论坛,2011(24).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岗位职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