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探讨——基于农村社会调查平台的教学效果分析

2013-01-11赵邦宏王俊芹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环节案例

李 滢, 赵邦宏, 王俊芹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北 保定071001)

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一门共同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科教学中最受关注和欢迎的课程之一。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对于本科学生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学术研究基础的奠定至关重要。应该说国内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有诸多问题不容忽视。总结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大致有3种观点:一是提倡“三维”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该研究针对当前计量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理论知识、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1](何剑,2007)。二是提倡实验教学模式。即在强调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就如何实施该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方法[2](薛贺香,2010)。三是提倡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分析范式通过序次Pr obit模型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数据得以实证检验,并基于实证角度提出贯彻“问题导向型”教学改革应主要集中在教材选用和以案例和实际问题为导向,调整改革现有课程设置与评分级制等方面因素[3](张益丰,2010)。

可以看出,上述3种教学模式都强调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结合农村社会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强调《计量经济学》课堂理论讲授的重要性,加强上机操作指导,提出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模式,并就如何实施该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基于现阶段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3方面。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高校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以回归分析为主,即理论分析、模型设定、样本数据收集、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在理论教学中为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和严密,在当前讲授课时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实践教学环节,只重视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的原理和方法,而对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却讨论得少之又少[4]。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二)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包括大量数学公式的推导和理论的证明,加上课程本身的特点,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选择多媒体和板书进行讲解,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再加上《计量经济学》内容的晦涩乏味,一些学生数学知识的相对欠缺,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

(三)教学过程中缺乏经典案例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加入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目前可用于教学的比较成熟和简明的典型案例相当匮乏。现有计量经济学所提供的案例都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连的,把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都想到了,都提前做好了,这些案例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没有给于学生充分挖掘的空间,从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做案例时就像填空一样,机械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每一步,达不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基于农村社会调查平台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简述

(一)农村社会调查简述

农村社会调查是河北农业大学统计系坚持至今已经有5年的一项社会活动,涉及了农村文化、农村治安和农村社会保障等11个农村问题,以问卷和结构化访问的形式展开,深入农村社会实地调查,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意在找出目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改造。

对于以培养满足地方建设需要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普通高校来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率已经成为教学首要目标。在农村社会调查活动中,通过调查问卷收发过程积累了大量真实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资料可以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供再好不过的实验案例,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社会调查资料,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图解

针对《计量经济学》目前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社会调查活动,提出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模式,图解见图1。

(三)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特征

案例教学模式倡导动态、灵活的教学理念,3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结合。如图1所示,第一个环节重点强化教师理论讲解,旨在通过此环节令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第二个环节重点在上机操作指导,Eviews软件是计量经济学的专用软件,此环节教师先对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与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要领并能顺利模仿,旨在通过此环节令学生掌握Eviews软件的基本应用技能;第三个环节重点在农村社会调查活动中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此环节旨在通过设置问题并建立模型的过程实现实践教学。这3个环节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形似离散的体系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图1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图

三、教学模式实施中的改进措施

1.注意理论教学中案例的穿插 在计量经济学讲授过程中需要涉及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而经济类学生通常以文科生为主,数学基础的薄弱使学生普遍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望而生畏。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时不能过分强调数学的论证,应以学生理解与掌握为标准,该补充或复习相关的数学与统计知识时,应适当补充,不能以学生曾经学过为由而跳过。

其次,理论教学部分还应以农村社会调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现象为问题导向,让学生们对每次课讲解内容的应用不再困惑,让学生们有一个初步认识,就是这个工具和方法原来还可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并乐于接受。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课程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2.注意计算机软件与案例的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离不开实践,而农村社会调查活动恰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在接下来的实验教学中,先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模拟课本例题,以达到对所学理论知识与统计软件的初步熟悉和掌握。最后,试验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具体实施过程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软件应用的基础上,将全体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研究小课题(农村社会调查中现实经济问题的处理)。小组内部采用组长负责制,自主寻找感兴趣的小课题,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协作,从农村社会调查报告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寻找和发现问题,建立计量模型并进行小型科研创新,最终合作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指导学生以抓问题主线为中心,通过使用Eviews软件完成布置的习题与小课题。教师进行及时讲解,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及时解决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这样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学生能更为直观与具体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独立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意课程考核环节中案例问题的解决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展开,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准备工作就是对相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预先设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形式进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以此反映出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实验过程主要是在统计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求得参数的估计值,通过实验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初步建立后,它能否反映经济活动中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能否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在实验报告中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实验结果与经济理论或者经济现象不符,就要分析原因或者重新进行实验。最终不管是否能顺利得到理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都将使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巩固提升。对于一些有创新性的实验报告,要适当给予加分,同时还可在班上进行演示,让学生参与讨论。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调查活动作为一项良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加深了学生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 何剑.《计量经济学》本科课程“三维”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J].统计教育,2007(2):28-30.

[2] 薛贺香.本科《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施[J].考试周刊,2010(35):217-219..

[3] 张益丰,周卫民.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效果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2):77-80.

[4] 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6):33-36,55.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环节案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