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4所院校的实证调查

2013-01-11温忠文施浩杰

关键词:农业院校硕士幸福感

温忠文, 赵 攀, 施浩杰, 傅 琼

(江西农业大学 政治学院,南昌330045)

在中国社会以工促农、以工养农、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期,保障农业专业优势、促进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农业变得极为关键。而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主体,保障和提高对其的培养质量非常重要,所以把握影响其培养成才的因素变得尤为急切。虽然研究生发展是多方面的,但幸福感则是可以反映研究生各个方面状况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文章以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已有的相关幸福感研究最新成果,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对我国相关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研究生幸福感的因素并进行验证,最终获取影响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所获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2012年1月和5月,课题组对广东、湖北、江西三省的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和南昌大学(以下分别用A1、A2、A3、B表示,A表示农业院校)等4所院校总计503名在校就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调查样本。在保证抽样相对科学的前提下,为了降低研究难度、减少研究成本和提高研究效率,问卷访问采用的是分阶段研究的方法:第一阶段为感性认识阶段(或者称预试阶段),课题组对1所农业院校20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幸福感问卷调查,最终获得194份有效问卷。第二阶段为理性认识阶段(或者称量化测试阶段),课题组对4所院校(1非农,3农,2一本,2二本)32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取319份有效问卷,即有319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调查。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39人;20~25岁占81%,26~30岁占19%;193名学生来自农村,126名学生来自城镇;文科生占12.2%,理科生占87.8%。

尽管调查样本只来自南方省市,其调查结论难以准确推论全体,但从调查省市结构来看,既包括发达地区,也包括发展中地区;既包括农业院校,也包括非农院校;既包括一本农业院校,也包括二本农业院校。其所反映的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对南方省市乃至全国的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问题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课题组主要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分析影响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幸福感调查量表来源 文章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结合已有的幸福感研究题库,如邢占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 (SWBS-CC)[1],对1所农业院校194名农业本科院校硕士研究生进行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探索性测试,调查数据通过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7个有效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保留相关度较大的问题,并进一步整合、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测量量表。

3.A MOS的运用 运用AMOS软件可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在SEM分析的路径图中,包括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两部分。测量模型是测量未知的“潜在变量”与已知的“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是测量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该软件从已有的观察变量中探求出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获取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4.结构模型的建立 以ξ表示外衍变量,η表示内衍变量,ζ表示误差变量,γ表示路径系数,β表示内衍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图1)。则图1中潜在变量间的结构方程式为:η=γξ+βη+ζ。

图1 内衍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5.测量模型的建立 测量模型见图2,以ξ表示外衍变量,X表示观察变量,e表示误差,λ表示路径系数,ΛX表示联结X变量与ξ变量的系数。则潜在变量的回归方程为:X1=λ1ξ1+e1,X2=λ2ξ2+e2,……,X7=λ7ξ7+e7。

回归方程的矩阵方程式表示为:X=ΛX×ξ+e。

其测量模型图如图2所示。

图2 测量模型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1.量表可信度检测 研究采取量表的形式进行调查。首先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测,这是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试验所有量表皆进行了α检测,结果如表1。根据规定,α值≥0.70时,属于高信度;0.35≤α值<0.70时,属于尚可;α值<0.35时,属于低信度[2]。从表1中可知,生活满意度量表可信度较低,α值为0.643(>0.35),属于尚可,其他各个量表信度皆大于0.7,且试验量表总体信度为0.922,表明数据可信任程度高。

表1 各个量表α检测结果

2.数据来源 研究对3所农业本科院校和1所非农院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学校约80名,共3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总体的内容包括幸福感测量量表和影响因素测量量表共计45题9个因素(分别为Y1生活满意度、Y2情感满意度;X1个性特征、X2人际交往、X3学业期待、X4专业特征、X5学校特征、X6就业方面、X7家庭特征)。

每个量表由5道题组成,其中有若干逆向命题。每道题分为符合、有点符合、居中、有点不符合、不符合5个维度,正向命题分别给予5、4、3、2、1分标记,逆向命题则分别给予1、2、3、4、5分标记,最终进行5项加和,即获得该影响因素总分。缺失值通过SPSS软件,采用序列均值填补。

3.结构方程检测

A.效度检测。运用所获得的数据,通过A MOS 1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处理,并对其修正获得修正模型,其结构效度大于0.6,说明结构效度良好。

B.修正模型拟合度检测[3]。修正模型拟合度检测指标见表2。

表2 拟合度检测指标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试验结构模型拟合度符合要求,可以用于分析试验。

二、结果与分析

运用A MOS17.0进行分析,分别得到4所学校的标准化路径模型图和路径系数[4],如表3。

据表3,可分别获得各个院校“7个因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系数,如 A1中,X1、X2、X3、X4、X5、X6、X7与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667、0.575、0.845、0.699、0.823、0.618、0.702。

表3 路径系数

它们之间的差异说明,这7个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影响因素的贡献不等,但均为有效参数,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该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其中,学业期待与影响因素的系数最大,因此其重要性也最大,而人际交往与影响因素的系数最小,因此其重要性也最小。测得4所院校影响因素与幸福感之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858、0.876、0.789、0.677。因此,试验的影响因素就能够解释幸福感的0.736、0.767、0.623、0.458的差异。试验影响因素只分为5个等级,对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解释均超过50%,而对非农院校的解释低于50%,说明研究所提出的影响因素的构念效度比较好,也说明非农院校存在其他影响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因素,但是试验没有获取。

(一)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与非农院校不同

个性特征、学校特征、就业方面对于农业和非农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影响都较大。其中,一本农业院校主要体现在学校特征方面,二本农业院校主要体现在个性特征和就业方面。专业特征对非农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较小,而对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影响相对较大。虽然3个因素对农业和非农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较大,但是对于农业院校来说,这三方面已经把握了影响因素中的主要方面,其能解释对幸福感影响的60%,其分别能解释对一本、二本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的75.2%和62.3%。但是对于非农院校来说,其只能解释对幸福感影响的45.8%。这表明,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影响着非农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不同层次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不同

由表3可知,个性特征、学校特征、就业方面3个因素对于农业院校幸福感的影响都较大,但是一本、二本农业院校之间还有各自的区别。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本农业院校,学业期待和学校特征对其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最大,分别达到0.845和0.735;0.823和0.805。对于二本农业院校,个性特征和就业方面对其幸福感影响最大,分别达到0.844和0.856,而学校特征对其的影响却不及一本院校。通过个案访谈,得知所调查的一本院校分别处在名校众多的地区,其区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特征对其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的重要性。而相对的,研究中的二本院校属于普通院校较多的区域,故学校特征对其影响相对稍小一些。

三、对策建议

获得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因素,是为了更好把握其幸福感,控制影响其幸福感的各个因素。从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个性特征、学业期待、学校特征、就业方面。各个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完善学生自我个性、合理调整学生学业期待、积极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努力拓展就业渠道,从而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加强完善学生自我个性

硕士研究生,经过10多年的校园学习,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个性,表现出特殊性、稳定性。但是,由于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般年龄都处于婚龄期,其自身的个性会受到外界社会的影响,包括婚姻、家庭、就业、学业等的影响,而表现出震荡性。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管理层要把握学生个性特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既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而不显得抛弃,又要给予更多的空间以便其独立。要实现研究生管理单位、导师、学生三维一体,通过举办学术交流、师生研讨会、学生交流互助活动,完善学生自我个性。

(二)合理调整学生学业期待

学生学业期待无法得到实现,主要是源于硕士研究生自身培养目标和学校实际培养结果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存在一定的客观性,表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以及政治经济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和改革完善。这种矛盾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表现在一些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培养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管理不力,没有照顾到硕士研究生群体学术研究追求的特殊性。

(三)积极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从传统意义上,农业院校给人以“农民培养单位”的感觉。这种认识在社会上长期存在,甚至在部分农业院校师生中,也存在这种偏见。这会使得学生将农业院校与“政府投入不足、社会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划上等号。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也同样存在这种认识偏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宣传上,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客观地分析学校水平,突出学校优势,把握学校教育工作的本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有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农业院校有强烈的认同感。

(四)努力拓展就业渠道

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单位,其培养目标指向解决农业技术问题。而往往科研院所对这批人才的吸收能力有限,他们更加广大的舞台在农村。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致使很多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到农村、到基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开发产学研教育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学校和社会的联合,从而拓宽硕士研究生就业渠道。

当然,影响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因素还包括人际交往、专业特征、家庭特征等。但应该相信,通过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积极努力,不断挖掘自身优势,规避劣势,一定能够提升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

[1]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103-105.

[2] J.P.Gilford,Psychometric Methods,2nded.[M].New York:Mc Graw-Hill,1954.

[3] 荣泰生.A 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31-132.

[4] 温忠文,施浩杰,傅琼.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2(4):44-46.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硕士幸福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