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中“X+起来”的认知模式分析

2012-12-31马琦敏

文教资料 2012年27期
关键词:例句范畴图式

马琦敏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1.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起来”的引申用法对于初级强化班的留学生来说是个重难点。在平时教学中,常常会有留学生向我抱怨“起来”、“出来”等词语越往后学越混乱的感觉。“卷起来”、“看起来”、“熟悉起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它们和之前学习的表示基本义的“起来”有什么关联?一个词语从古到今的发展和演变,与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符合,与外因诸如社会、坏境等相配合。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起来”除了基本的趋向义外,还有表示评价、结果、状态等。本文以“X+起来”为研究对象,X表示动词或者形容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研究语料,用认知模式和手段来具体解释“X+起来”的语义发展理据。

2.“X+起来”的语义分类

“起来”从用法上看,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单独成句或出现在句子中。比如“起来!现在也才三点”,“你起来给老大爷让个座儿”。这里的“起来”表示起床或者站立,意思明确。“起来”还可以出现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功能上充当补语的成分。

《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Ⅲ中对“起来”做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的解释如下:

1)表示动作完成,兼有聚拢的意思。

例句:客人马上就到了,快把这些东西收拾起来吧。

看完以后,他又把礼物仔细地包了起来。

2)用在某些动词后面,可以表示从某个方面进行估计、评价。

例句:这个菜看起来很不错,吃起来很一般。

电子词典带起来很方便。

3)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用在动词后面时,表示动作开始进行;用在形容词后面时,表示新的状态开始。

例句: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你不是不喜欢打球吗?今天怎么打起球来了?

4)趋向补语“起来”表动作的完成。可以表示动作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或结果,也可以表示聚拢的意思。

例句:我想起来了,我们在一起开过会。

这两年,城里建起来很多新房子。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起来”做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的解释如下:

1)用在动词后,表示向上:中国人民站~了。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继续:一句话把屋子里的人都引得笑~|唱起歌来|天气渐渐暖和~。

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我们组是前年组织~的|想~了,这是鲁迅的话。

4)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看~,他不会来了。

搜集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出现“X+起来”的句子共126句,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对比以上两部材料中对“起来”趋向意义的引申用法的解释,初步把“X+起来”的语义分类为四部分:方向义、完成义、开始义、评估义。方向义,表示人或物体自下往上的趋向;完成义,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开始义,表示进入新的状态或动作开始并持续着;评估义,表示评价、估计。统计语料库中检索出来的126句例句,进行人工分类标注,表方向义的小学课本例句有23句,完成义的18句,开始义的76句,评估义的9句。“X+起来”在小学课本中以表开始意义出现居多,占60%。

3.“X+起来”的认知模式

3.1意象图式模式

生理和物质是莱考夫意象图式形成的基础。莱考夫意象图式从人类与自然界相联系的身体出发,认为基本的认知结构是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认为“由于人体的特点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首先形成一种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1]它并非具体的形象,只是包含少数构成成分和简单的关系结构,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可以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完善人认识事物的结构。

根据莱考夫(1987)的论述,作为认知模式之一的意象图式模式是这样表述的:“所有意象图式都涉及空间结构,所以凡是涉及到形状、移动、空间关系的知识是以此模式储存的。”比如“X+起来”的基本意象图式便是表示从下往上的移动。

3.2隐喻、转喻模式

隐喻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抽象事物或现象的一种认知能力。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语义的产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人类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其自身的经验中构成了上—下的意象图式。然后通过一个源域构造另一个目标域,这种过程便是“投射”。当然,源域是指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概念,而目标域则是抽象概念。所以,通过基本的上—下图式,我们可以投射出诸如社会权利、地位等的隐喻概念,社会地位高为上,社会权利大为上,反之为下。因此可以说,一个意象图式模式从某一源域投射到目标域上就形成隐喻模式。

与隐喻有所区别的转喻所指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的关系。不论是事物还是概念,它们各自都有一些属性,其中最易被人注意到的往往是最易被理解和记忆的属性,这类属性就是“突显”属性。比如“炒”将其【+使热】的属性突显,便产生了“炒作”。所以,在某种或多种模式基础上,使其中某个成分与另一成分发生联系,从而使某个成分能够代表另一个成分,这便形成了转喻模式。

3.3“X+起来”的语义分析

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比如当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他们不希望也不需要学习每一个词语的每一种意义。比较好的一种引导方法是,让留学生在学习了词语的基本意义后可以顺着认知的思维规律推导出具体语境中这个词的意义,进而掌握它。一个词语从基本意义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意义是存在某种联系的。如上所述,由于人体的特点与地球引力的存在,人类首先形成了空间概念,空间经验成为最初的经验,空间图式则成为最基本的意象图式。这些又通过隐喻成为人们理解其他概念的基本模式。在用空间图式理解抽象经验的基础上,人们逐渐拥有了形成抽象概念、复杂结构等能力。

3.3.1“X+起来”的方向意义

上文提到,“X+起来”的基本意象图式是表示从下往上的一种移动,来源于动词“起来”的本义,都表示从某一表面的某种状态到离开某一表面的过程,过程中产生一段位移。

例句(来源苏教版小学课本,下同):

(1)它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3)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如图1所示,A表示出发点,B表示目标,箭头表示方向,直线表示路径。这四个要素在“起来”表方向义的时候,都是必要的。

图1

统计语料库中的例句,当“起来”与“托、站、抬、飞、跳、坐、竖、升、爬、端、挑”等动词搭配时,出发点必低于目标,目标在高处,方向朝上,发生位移。可以认为,该方向义是本文所讨论对象的原型。但“X+起来”表示的是方向义还是开始义或完成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其结构中动词或形容词的影响的,受到具体语境影响的。

3.3.2“X+起来”的开始义

仅根据苏教版小学课文的例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X+起来”表示开始意义的例句远远多于其他三种意义的数量,占总数的60%。“起来”表示由下往上的位移时,因为有位移,所以有“起始”的意义。语境中,往往会有时间词或某个事件来标记动作的起点。

(4)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

(5)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6)“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得嚷起来。

上述例句中“突然”、“一……就……”作为表示时间的标记,表示着“叫起来”、“捶起来”这个动作的开始,从无到有。“起来”的意象图式在该类语境中,被从空间范畴投射到了时间范畴。在该时间范畴中,“起来”的出发点被“突显”,目标淡化,而移动过程还是存在,只是时间的方向并非从下往上而是从过去到未来或从某一起点A开始并持续着,具体到哪一时刻B被忽略。

“X+起来”在被从空间范畴投射到时间范畴后,如果X是动词,则如上所述,表示了该动作的“起始”、“持续”;如果X是形容词,则该结构又被从时间概念引申到了心理空间的概念中,表示开始一种新的状态。

(7)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8)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9)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10)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莱考夫的十条方向性隐喻中有一条是“happy is up,sad is down(高兴在上,悲伤在下)”。上述语境中,“X+起来”均表示了一种从弱到强,从悲伤到高兴的概念。当人高兴时,呈挺直状态——高,当人悲伤时,身体呈萎靡状态——低。这与“起来”基本意象图式中的方向是一致的,从下往上。

3.3.3“X+起来”的完成义

当“X+起来”表示完成义的时候,意象图式突显的是目标,出发点被淡化,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即路径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方向虚化。

(11)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

(12)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13)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比如例句(12),凭个人身体经验,“眯起来”是为了达到看清楚物体的目的,因此表示了完成义。“围起来”、“珍藏起来”都有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在语境中。

3.3.4“X+起来”的评估义

评估义是对语境中某事件或人物等的评价,是说话人的一种看法一种总结。

(14)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15)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

(16)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隐喻模式在“X+起来”表评估义时发挥作用。评估义从某一方面评价、估计某事或看待某人某物,它表示说话人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描述自己的主观感受,带有一定的总结性,是一个新的话题的开始。这里隐喻的实现并非从空间范畴投射到时间范畴,而是从空间范畴投射到言语行为范畴,在空间范畴表示开始的意象图式被投射到言语行为范畴后,表示一个新话题的开始,因此出现了评估义。

4.小结

在小学阶段,“X+起来”表开始意义明显多于其他三种意义并非是没有理由的。在已知的世界语言中,时间的表达大都是借助空间的语言表达形式,例如英语的空间介词at、on、in,也是最常用的时间介词。语言的这种普遍现象说明了一种重要的认知普遍现象:时间是空间的隐喻。

通过认知模式对四种“X+起来”语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X+起来”的习得顺序,方向义必定是留学生最容易习得的意义,它与动词“起来”的原型基本一致,并且是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开始义紧接其后,它被投射到时间范畴,表示动作的开始或状态的开始,并且这个状态多为由坏到好。“他的身体慢慢好起来”,我们一般不说“他的身体慢慢坏起来”,更多的表达是“他的身体慢慢坏下去”。这与意象图式自下往上的方向还是密切相关的。而评估义应该是留学生最难习得的意义,它虚化了“起来”的原型,投射到言语行为范畴表示新话题的概念后,也显得更加抽象。

注释:

①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P68.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文旭,徐安泉.认知语言学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王晓凌.补语“起来”的隐喻认知过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5]吕晓军.汉语趋向动词——“起来”的多义性认知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6]房玉清.“起来”的分布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1992(1).

[7]肖溪强,朱敏等.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张辉,杨波.隐喻与转喻的区分:研究现状和分歧[J].外国语文,2009(2).

猜你喜欢

例句范畴图式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