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模式之探讨

2012-12-29孙英朋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境教学模式

孙英朋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辽宁沈阳,110122)

英语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模式之探讨

孙英朋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辽宁沈阳,110122)

学生学习英语的被动性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正好能解决该难题。问题教学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思考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本文将介绍分析高校英语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并对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重点论述。

问题教学模式;英语教学;问题类型;问题切入情境。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参与性差,因而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等情形。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能比较好地解决英语教学中的这一弊端。该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应用意义

(一)问题教学的含义

问题就是指要求回答者必须加以研究和讨论才能解决的难题或矛盾。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但可以通过间接的推导、研究来处理的情境叫问题。

在马赫穆托夫的理论中,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促使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以问题为主线,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以问题教学来实现教学目的。

(二)应用问题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其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模型,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与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其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问题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问题教学展开的问与答的互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不断反馈给教师,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又进一步思考下一步引导重点。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互动式问题教学模式中激发起学习热情,一方面也要求教师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及不断的自我充实,实现问题教学模式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其三,授人以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模式提倡“以需引思,以疑促思,以趣诱思,以难激思”,通过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本领,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因而获得了多渠道、综合性、应用性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为学生将来投入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在问题教学模式中,问题适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教学的好与差。在问题的设计中,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选择最佳的问题类型,问题难度,问题梯度[1]。

(一)明确问题的类型

研究显示,对于不同程度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程度和方式也是不同的。这里根据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将问题分为两种水平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对于低水平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言记忆、认知情况,这些是语言应用的基础;高水平的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情况,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将“学得”的语言规则用于实际情况。在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差异需要。

(二)控制问题的难度

根据表中对问题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类型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所提出的问题的难度必须有周密的考虑。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太简单的问题不会起到激起学生思考的作用,太难的问题又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思考适当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难度适宜的问题一般是学生现有知识不能完全解决,但与原有知识有一定联系,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这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一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设计几种难度的问题,分别留给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例如Job hunting的主题,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How to find a good job?What will do if you want to enter a famous enterprise?”而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Which job you like best?”

(三)保证问题之间合理的梯度

人认知事物都有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对于较难、较复杂,同学一时难以接受的问题,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有层次地提出问题,控制每个层次的难度,避免梯度过大或过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地掌握问题的本质。例如在讲解长难句的分析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句开始,逐渐加入定语、定语从句,状语、状语从句等成分,让学生从语言的最原始状态开始,逐步将句子复杂化[2]。

(四)创造良好的问题,提出情境

因为学习活动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所以问题要避免直接提出,要把握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也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切入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创造问题情境有多种方法。

1.主题引导性问题情境

教师每次上课开始时可结合学习主题提出一两个引导性问题作为学生的“热身”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活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在讲授“Insurance Industry”一课时,首先教师配合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Why is insurance important for an individual?(2)What kind of insurance do you know?

2.理解性问题情境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抓取关键语言点和关键篇章理解性问题,引导学生把词、句和语境结合起来理解,把握篇章各段的主题和联系,提高篇章结构和主题意识。例如在课文“Art of Negotiations”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对plunge一词意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挖掘出“Before you plunge into negotiations,first know yourself.”句中plunge这一动词的消极含义,从而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英语中动词的选择能够反映出说话人心理活动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课文讲授时和总结时教师也可就各段和全篇文章的理解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例如在上面一课教学最后可以提问:What is the best way to prepare for a negoti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学生只有在理解好课文各部分的基础上对课文中提到的各项具体建议进行综合概括和归纳才能回答好这一问题。

3.知识性问题情境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语言知识或背景知识适当设置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或扩充同类知识,或加深对背景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思考。例如学习课文“The Dead Return”时可以让学生回答中国和日本等世界各国悼念故人节日的不同点,在好的问题情境下让大家思考、讨论,大家很快扩展了对不同文化节日习俗的了解和认识。

4.个人反应性问题情境

个人反应性问题大致有3类:一是让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二是假定情景提出解决办法,既让学生想象自己处于其中会如何反应,如何做;三是让学生表达对某事的观点和感受[3]。例如教授“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What are the usual ways for you to judge the people you meet?(2)If you want to give a good impression to others,how do you usually behave?个人反应性提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连串的对话和讨论,增加语言输出,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加师生感情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5.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

传统课堂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学生问问题的过程中,同样是对英语组织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问: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往往没有任何问题。而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中心的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图1为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提问的实施框架。

图1 促进学生自主提问的实施框架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由三个方面主导。一是教师设置问题引发的学生认知冲突,二是民主宽松的环境,最后是教师提供的方法指导。

(1)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生在学生的已有知识无法解释面临的问题或情境时。首先,教师必须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来触发学生认知冲突,在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回忆已有的知识,努力吸收和构建新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识。在这种思维发展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对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一方面锻炼学生提问的胆量,另一方面能感染其他同学一起提问。英语教学可以看作是个性化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学生在英语课堂敢想敢言,思想交集而迸发,使得英语教学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3)提供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想问,敢问,却不会问,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怎么问,问什么。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对词汇的辨析进行提问,对语法的理解进行提问,对长难句的分析进行提问,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等等,使学生知道如何分析问题,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例如在分析长难句的过程中,教师先分析几个类似的句子,然后给出一个较难的长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提问,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句子的能力。另外,要保证问题教学的必要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实践,从实践中总结问题与答案。例如可模拟扮演志愿者为外国游客提供帮助的情景,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热门话题讨论,如富二代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让学生借助PPT等软件展现自己的观点和对所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索。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科学地实施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有利于激发个性化学习兴趣,适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高校教育要求,通过与语言、课文、生活、政治、经济、世界息息相通的问题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参与性,将英语教学开展的更加有声有色,使之真正成为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

[1] 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5-86.

[2] 王正华,费建明.谈高职英语教学语言运用策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3-34.

[3] 周红.谈英语阅读课中的提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3):65-68.

H319

A

孙英朋(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情境教学模式
不同情境中的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