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题阅读策略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2-12-29宣军磊

关键词:英汉翻译选材汉语

宣军磊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浅析主题阅读策略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宣军磊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从英汉翻译教学实际出发,首先分析了目前翻译教学中学习者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接着根据问题分析提出主题阅读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得出结论,在目前的教学中采用主题阅读策略可以促进翻译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英汉翻译教学;主题阅读;问题;策略

一、英汉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在目前的英汉翻译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翻译理论的讲授往往要借助一定的翻译实践来解释或说明,另外学习者的翻译能力的提高也要通过一定的翻译练习来实现。而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一些普遍类似的问题,比如:英文材料基本理解但汉语表达比较“生硬,机械”,导致原文信息难以传达;英文材料部分理解,汉语表述错误较多,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译文呆板;英文原文材料主题不熟悉,内容基本上不理解,汉语表达无从谈起,整篇译文,逻辑不通,原文信息更是难以传达。

在上文提到的以上三类常见问题中,通常第一类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在长时间英语学习的熏陶下,对汉语习惯性表述逐渐陌生。另外如果学习者再不坚持汉语阅读的话,学习过程中关于汉语的表述就出现了一种渐行渐远的趋势。第二类和第三类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根据我们实际教学中的统计,大概有1/6到1/5。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既有英语理解方面的问题,也有汉语表达方面的问题。总之,以上问题经常出现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导致翻译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情绪也不高。

综合起来考虑,汉语表达不当是以上三类问题中的共同点,也是影响学习者翻译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它也制约着学习者英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英汉翻译教学离不开对英语和汉语语言知识以及相关文化信息的学习和探讨,英汉翻译实践时刻考验着译者对英汉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目前就本科翻译教学来讲,除了一些专业外语院校的高级翻译学院外,大多数外语学院或外语系不设或很少设汉语写作等相关基础课程[1],而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习者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其汉语的表达能力与英语理解能力相比起来更令人担忧。然而在目前现有的学科体系中,如若增设“文字学”,“汉语写作”,“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就目前的教学条件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呢?目前处于外语教学辅助地位的英汉翻译课程(实际上应称为教学翻译)的教学效果又该如何改进呢?

从理论上来讲,语言是人们思想的外化,因而任何语言形式都是人们思想的体现,英汉语言也不例外,因而同一主题的不同英汉语篇材料,其内容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英汉翻译教学中,一篇英语材料汉译的准确程度一般来说会和以下因素有关:译者对其主题的了解程度;对其语言形式的熟悉程度;对其内容的把握、背景信息的了解等,而这些因素,译者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主题语篇材料来丰富和补充的。

因此,如果在目前的英汉翻译教学中,引导学习者对相关英语材料的主题进行有效提取,并搜集主题相关的英汉不同语篇材料,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熟悉同一主题,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相关表现形式和英汉语言关于同一主题的类似表达方式,这样通过主题英语相关语篇的阅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原英文材料语言形式以及内容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对同一主题汉语主题语篇的阅读可以使其更加熟悉母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同时学习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也会自觉地进行英汉相关方面的对比,改进着自身语言自然转换的能力。

二、主题阅读策略

阅读就是人们从语言符号中提取意义的心理过程。而所谓阅读策略则是指从认知角度上建立和提升阅读者阅读能力,使读者有意图地阅读,并根据阅读目的和阅读对象有效制定调整阅读方法,建构和推断阅读材料意义的方法和手段。本文所提出的主题阅读策略就是教师首先对即将采用的英语文本进行有效阅读和主题概括。从而根据所提取的主题,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同一主题的相关英汉语篇材料,在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有效选择和整理后,进行针对性地阅读。其目的是通过引导,促进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加强其对相关主题的了解,并在材料搜集、整理、阅读的过程中围绕相关主题提取相关信息,反思同一主题英汉文化之间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提高其英汉翻译的能力,改进英汉翻译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从而把课外阅读和课内外的翻译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改进翻译效果,提高翻译技能。另外,通过学生对相关主题材料选择性地搜集,有针对性地阅读,较客观的信息提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翻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翻译教学中师生认识上的误区及主题阅读策略的应用

文中开篇就提到了翻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除了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对于翻译教师还是对于学习者来说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这些误区的分析也会使我们认识到翻译教学中主题阅读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一)翻译教学中师生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在实际的英汉翻译教学中,英汉翻译实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和学习者常常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每次课上必须要做翻译练习;翻译练习做得越多越好;翻译技巧讲了就会有效果等等。这些认识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规律上来说都有一定的偏差,因为翻译练习的主体只有在对两种语言相关内容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会通过练习使其翻译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另外翻译练习量的多少要根据翻译练习主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对于真正的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而言,自然是熟能生巧,但是对于基础相对稍差一些的学习者来说,翻译练习的量一定要根据学习者具体的学习情况而定,而所谓的翻译技巧,离开翻译实践就没有任何意义而言,因为,翻译技巧只有在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翻译实践后才会逐步应用,而且其采用的形式和方法会有个性化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英汉翻译的课堂教学其实早已延伸到课堂之外,而翻译练习也不一定非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翻译技巧的教授也要以学习者的翻译实践为基础。而学习者的翻译实践则可以以学习者积极主动的阅读为起点,依靠其推动和促进。

(二)翻译练习的选材和主题阅读策略的应用

上文提到的翻译练习,在英汉翻译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翻译练习可以靠阅读来促进。翻译教学可以贯穿课堂内外,阅读可以改进学习者翻译练习的效果。

关于翻译练习的选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翻译练习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否则很难保证翻译练习的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学习者是翻译练习的主题,因此,我们认为选材首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那些贴近学习者生活,容易激起学习者兴趣的主题材料。第二个原则我们认为应该考虑到目前的教学大纲和相关考试比如TEM8(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以及CATTI(中国翻译资格证考试系列),因为翻译教学培养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以相关考试的要求和教学大纲为选材原材也是时代的要求。第三个原则我们认为还应该考虑到教学实际情况比如学校基本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学习者基础以及学校课时安排等。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原则是尽量选择那些目前还没有汉语译文的英文语篇,这样在以后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基于以上选材原则,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实际操作了。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此我们应当首先对学习者进行评估,因为对学习者的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翻译过程中能力的变化情况,便于因材施教[2]。当然仅仅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通过座谈、网上聊天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另外结合本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安排以及相关翻译考试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更有针对性的练习。虽然现在英汉翻译的教材很多,而且这些教材也都有相关的翻译练习,但这些翻译练习是否适合学习者的需求,是否合乎我们选择的原则,这还是一个问题,因此,最好的翻译练习材料应该是最适合学习者的材料。

以下我们就以一次翻译练习材料的选取为例来谈谈主题阅读策略的应用。上学期一次翻译课后,我们召开了师生座谈会,首先让同学们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本学期学习计划。接着提出了让大家来自主选材的意见。但当我们把选材的原则提了出来后,很多同学就默不作声。最后座谈结束时笔者告诉学生尽早选好材料,并发到系里的公共电子信箱里,可是往往时间过去很久材料也没有选出来。这虽然只是一个没有普遍代表性的例子,但它告诉我们,选材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为此笔者根据以上提出的选材原则选取了一篇题为“The Moon's Wonder Is Universally Prized”,其原始出处为2007年9月16日出版的《中国日报》。之后,我们多次阅读原文,之后对这篇文章进行主题概括。所谓主题概括就是对语篇语义信息的整合,抽象过程的结果,建构一个主题也就是对整个语句序列的语义信息进行归纳与组织[3]。通过主题概括,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作者(一个外国人)通过自身所处西方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翻译练习选材主题提取后,我们暂时保密,没有告诉学生具体语篇,反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查询方式(图书馆资料索引,在线搜索引擎等)搜集以月亮以及“The Moon”为主题信息的各种相关材料,主要了解月亮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和影响,要求材料必须真实可靠,有明确出处,材料最后汇总由各个学习小组核对后列出清单上交给教师。对于已经核实的材料,要求学生对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汉语材料要求用英语写出概述,英语材料用汉语写出概述。概述的字数根据材料而定,一般不少于200字,不超过500字。概述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和资料清单一起作为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依据。以上过程就是翻译教学中主题阅读策略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实现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体现了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有机的结合。

之后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以上过程进行效果检验。根据TEM8对英译汉的要求,我们又把先前选好的语篇材料再次做了选取,从中选取了具有独立语义的段落大概字数在150-200之间。要求学生20分钟内必须完成。通过一段时间(2个月左右)的实验教学后,我们根据实验教学的主题和选择的原则,随机从英语报纸上选取了一篇相关主题的材料,从中选取了两段材料,总词数187个,之后对四个班学生进行测试,从每个班随机抽取了10篇作业,进行了批改。结果发现,和没有采取主题阅读策略两个班级(2008级3班、4班)相比,采取主题阅读策略的班级(2008级5班、6班)学生译文质量有着明显不同。抽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相比之下,5班、6班学生译文质量总体较好,译文合格率都达到70%,另外,就译文批改的具体情况来看,以上两班学生译文在词语以及句子理解方面出现的错误明显减少,其汉语译文的表述也基本通顺。由此可见,文章的理论假设得到了初步的证明,主题阅读策略是可以有效改善英汉翻译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提高其翻译能力的。

图1 2008级3班-6班英译汉译文质量抽查结果图中数据来源: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5月20号本科三年级英译汉译文抽样调查结果

(三)主题阅读策略与主题教学的区别以及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主题阅读策略是基于主题阅读和英汉翻译教学实际所提出的一种阅读策略,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学习者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和表述问题尤其是汉语表述问题。而主题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大量同一主题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翻译能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4]。二者的共同点是在最后的效果上。二者的不同点是出发点不同,性质不同,前者是为了解决英汉翻译教学的一些问题,后者是翻译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另外前者是一种微观具体操作的策略,而后者是一种宏观的教学理念。

主题阅读策略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应用时要考虑到以下具体问题:(1)该策略对传统的教学安排是一种挑战,它要求英汉翻译教学课堂要从实现课内外的结合。(2)教师是选材的主体,而阅读的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师,翻译练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对阅读过程的监控和对阅读效果的检验依然要靠教师来完成。(3)教师要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加强对母语的关注,督促学生自觉养成阅读汉语报纸、杂志、书籍的习惯。台湾有关大学的翻译专业教师认为“理解”和“表达”是口译和笔译实践的两大关键因素。就“理解”而言,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博览群书”,特别是时事、地理、现代史以及国际经济和外交关系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推荐新闻媒体不仅有英文,日文的相关媒体,还包括中文的《天下》、《远见》、《明报》等[5]。(4)主题阅读策略有其局限性,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无论教师能不能引导学生对所有的主题进行材料搜集,主题阅读,该主题阅读策略实际上也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大量阅读”[6]。汉语如此,英语也不例外。而在今天的英汉翻译教学中,学习者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保证,那么教学中单纯的翻译练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因此,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7,8],建议在英汉翻译教学中采用主题阅读策略来解决翻译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检验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认为,主题阅读策略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富有意义的。主题阅读策略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原英文材料的进一步理解,改善其汉语表达方式,提高其对原文信息的传达能力,从而可以改进英汉翻译教学效果。

[1]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6.

[2]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曾利沙.主题关联性社会文化语境与择义的理据性[J].中国翻译,2005(7):36-40.

[4] 那洪伟,刘悦.主题教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73-75.

[5] 曹建新.台湾大学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6] 黄源深.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J].外语界,2006(5):63-66.

[7] 陈忠华.知识与语篇理解-话语分析认知科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 陈洁.推进经典阅读的有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0(4):95-97.

H319

A

宣军磊(1975-),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选材汉语
学汉语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