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小胶囊的大秘密——“每周质量报告”的眼光与韧性

2012-12-21郏功献

中国记者 2012年7期
关键词:瘦肉精明胶选题

□ 文/郏功献

(作者是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记者)

2012年4月15日,《胶囊里的秘密》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播出。节目的影响堪比一枚“核弹”,不但震动了明胶、胶囊、制药三大行业,还波及到股市。这是一期成功的报道,但更是一期命运多舛的节目,应《中国记者》邀约,有着多年暗访调查经验、负责该报道的记者郏功献为您讲述背后的故事,同时,本刊也希望借此和读者共同探讨、分享调查性新闻报道除了付出智慧和勇气,还需要什么才能获取今天的震撼与成功。

和平面媒体不同,电视新闻讲究画面,每一句解说都要有画面做支配。特别是舆论监督性报道,更加注重使用准确有力的画面和同期声为整个报道做支撑。从这个角度分析,电视新闻的暗访调查应该是各类媒体中最难的,它不但要求记者亲临现场,而且要求记者拍摄到相应的画面和声音,缺一不可。

以深度暗访调查见长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多年来一直坚持推出原创性的深度暗访调查类电视专题节目。特别是去年揭露双汇“瘦肉精”的《“健美猪”真相》,以及2012年播出的《胶囊里的秘密》等节目,都可谓电视新闻暗访调查类节目的典范之作。

这里主要谈谈近期播出的《胶囊里的秘密》,从中梳理出些许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

记得在2011年“3·15”报道完双汇“瘦肉精”之后,“每周质量报告”团队在谈2012年的重点选题时,最后谈到了如何再做一个能超越“瘦肉精”的选题。

然而,做这种暗访调查报道不像种庄稼,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这种原创的发现式暗访调查报道,几乎跟狩猎差不多,谁知道社会这个隐秘的林子里会藏着什么?除了辛苦付出智慧和勇气,总是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找一个值得赴汤蹈火的理由

如果说暗访调查是一次命运未卜的出发,那么选题便是跋涉前行的方向。

做暗访调查报道,选题的重要性,有时远大于调查过程。因为好的选题就像是一首诗歌集结大量文字所描绘的意境,总是那么动人心弦。

选题对了,便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对于暗访调查报道来说,选题就是一个值得为之赴汤蹈火的理由。想要出发,启动一场困难和危险相伴的暗访之旅,就应该为此定一个好的选题。

栏目组经过大量论证,最终锁定了明胶。

明胶是使用动物皮、骨等原料制成,按用途分为食用、药用、工业和照相四大类。其实明胶是一种生产原料,并不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而是被广泛用于各种产品当中,所以被消费者熟悉和关注程度都不是很高。如果单纯调查明胶,或者说节目内容只停留在明胶的层面上,这样选题形成的节目注定不会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每周质量报告”重点选题的原则是:被调查的产品,至少要跟上亿人有关联。在使用明胶加工的产品诸多类型中,必须找到一类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产品。工业明胶违禁用于食品药品是多年就存在的毒瘤,在这些毒瘤中,要找一个与所有人都相关的,非“药用胶囊”莫属。

人这一生,可以不吃猪肉不喝牛奶不用保健品……但可以不吃药吗?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法企业违禁使用工业明胶做药用胶囊是一种祸害。但对于新闻人,不得不说是一个上等的选题。

从2004年至今,8年过去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制片人和调查记者们都没有忘记这个选题,所以聊到明胶问题时,大家一拍即合,确定2012年的报道重点就是工业明胶违禁加工“毒胶囊”。

守一座值得冲锋陷阵的高地

记得2011年做完双汇“瘦肉精”报道,国内某知名媒体一名编辑前来取经:咨询完成这种暗访报道所需要的经验和技能。

我们的回答是,暗访这种经验和技能其实很多人都具备,只要肯用心、肯付出,就具备了做出好的调查报道的素质。但这些都是主观因素,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拥有主观技能之后,还要具备一定的客观因素,那就是调查记者有没有一个好的新闻环境和生存平台。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作为一个以暗访调查报道见长的专题栏目,一路蹒跚而来,差不多走过近十年的光阴。经历十年的风雨泥泞,这个栏目非但没有坍塌,反而愈加坚实,成为当今电视新闻界一座暗访调查的高地。

在这座高地上,流行的是暗访语言,执行的是调查制度,实行的是个性管理。这个平台,给予暗访记者自选动作的自由。

“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每年都能出产调查“大片”绝非偶然,而是靠这个高地特有的土壤孕育,是整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个栏目对重点选题的宽容程度和支持力度,在整个新闻界应该都是少有的。记得启动对“毒胶囊”调查时是2011年8月,说实话,这个选题的操作实施难度,要远远超过“瘦肉精”。

“毒胶囊”选题涉及生产环节太多,从一粒胶囊药追溯到一块皮革废料,要跨越制药生产、药用胶囊、明胶生产、皮革加工等四大行业,不像“瘦肉精”,只是养殖、贩卖、屠宰加工那么单一。在四大行业中去调查求证一种真相,并且保证各个证据链必须相互闭合,不得不说这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任务。

“毒胶囊”涉及的都是正规大厂家,像在中国药企名列前茅的修正药业、上市公司通化金马药业等等,经营者几乎都是一些社会经验和阅历都比较丰富的人,跟这些人周旋、博弈,步步凶险,实在艰难!

在长达8个月的调查期间,失眠、噩梦成了记者的家常便饭。

记者承受着前期暗访调查的巨大压力,“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则承担着节目暗访所需的巨额经费、所耗的漫长周期甚至调查无果节目失败等诸多压力。

记者发现选题涉及环节太复杂,头绪太多了,很难速战速决。领导宽心说2012年3月之前能拿下就可以。记者买不到当天机票,转机可以及时到达,但是机票钱就花多了,领导特批:能及时赶到,拍到证据才是最重要的!钱,不重要。

不怕慢,不惜钱。正是有了这个平台的这种理解和支持,对“毒胶囊”的整个暗访调查虽艰难曲折、甚至危险不断,但最终还是成功拿下!

“毒胶囊”这期调查节目,揭开了工业明胶违禁生产出药用胶囊、最终流入全国部分知名药厂的全部过程。整个调查缜密,证据确凿,链条闭合。不夸张地说,这次对“毒胶囊”的调查超越了“瘦肉精”,至少在新闻业务上是一种超越。

而记者团体凭着自身的努力,能让这种超越得以实现,和“每周质量报告”这块暗访高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做一期值得泪流满面的节目

2012年4月15日,《胶囊里的秘密》终于播出。节目的影响可比一枚核弹,不但震动了明胶、胶囊、制药三大行业,还波及到股市。甚至连全国各路媒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集中关注“毒胶囊”事件。

中央领导批示,国家药监局、公安部紧急督办,全国严打“毒胶囊”。包括曾经放言“央视报道有所失实的”修正药业在内,被曝光的9家药企在国家药监局的抽检中,所用胶囊的确都存在重金属铬超标。整个报道用坚实如铁的事实击破了“毒胶囊”的秘密。

这是一期成功的报道,但更是一期命运多舛的节目。

首先,在前期暗访调查时,记者为了这个节目经历了种种曲折和风险,困难挫折不断出现,甚至被几个不法分子发现后堵到厂里,稍有不慎,便危及生命安全……

其次,在后期制作中也是颇为辛苦,在将近3000分钟的素材中选材取料,最后做成一个不到30分钟的片子,记者听素材同期做场记,写稿子、剪辑编片子,没日没夜地熬。最后,把3000分钟熬成30分钟。

从2011年8月到2012年4月,整个节目暗访制作耗时8个月。从北京到浙江、江西、河北、吉林、青海、湖南、福建、上海、山东等地,行程几万公里,走了近半个中国。最繁忙的5天,连续乘坐6次航班,每天至少有一顿饭是在飞机上吃的。这个选题调查涉及的时间和地域,以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是以往同类节目所没有的。

8个月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堪比怀胎。当最终看到这期节目安全播出时,不仅是活在理想世界里的记者泪流满面,这个团队的主要参与者也都是泪眼闪烁,为之激动不已。

节目最终能够安全播出,全仰仗这座高地的坚强支撑和保护!

在这里,不妨把《胶囊里的秘密》这期节目的形成过程梳理一下:先是由几个核心人员锁定选题目标,派一个不怕累不怕死的记者四处探寻、暗访调查。在获取重要证据后,把拍摄到的关键素材剪辑成片。然后按照重大选题制播机制实施播出,同时派出三路人马对播出内容进行追踪,使舆论监督和政府监管形成有效合力,剑指各种违法行为。这样不但实现了科学性监督和建设性监督目的,而且夯实了节目报道内容,进一步巩固了舆论监督节目成果。

这期深度揭露工业明胶违禁加工“毒胶囊”的专题节目,从选题策划到节目播出,再到后续三路记者追踪报道,得到了整个团队的关心支持和付出,令记者深深感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果暗访是一个人的孤独潜伏艰苦冒险,那么这种节目的播出便是一小撮人邪恶的末日,是一大群人正义的狂欢。所有遭遇的疲惫困难挫折危险,所有付出的辛苦汗水精力时间,孤独谨慎地过着一种特殊的生活:隐姓埋名,来去匆匆,没有鲜花,无需掌声……所有的付出和担当,其实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出现。

猜你喜欢

瘦肉精明胶选题
“喝水长胖”的QQ糖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
复凝法制备明胶微球
天津市场猪肉中瘦肉精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