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4项指标与血小板的相关关系

2012-12-15陈瑞林刘发河张达衡陈燕玲舒云华

中外医疗 2012年14期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炎分型

陈瑞林 刘发河 张达衡 陈燕玲 舒云华

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 525000

肝脏遭到各种致病原侵袭时,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肝组织免疫系统同时被激活,进行组织修复。 肝纤维化是由于持续性肝损伤所致的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尤其是胶原异常过度沉积的结果[1],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长期迁延及肝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成为肝硬化。 而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近来研究认为血小板减少与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和肝纤维化密切相关[2]。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找到早期诊断与临床监测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以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10年5月~2010年7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 例,其中男性80 例,女性70 例,年龄15~76 岁,平均年龄39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中慢乙肝轻度43 例,慢乙肝中度40 例,慢乙肝重度67 例。

1.2 检测指标

血清肝纤维化4 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血小板计数(PLT)。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 取其空腹血二管, 一管用EDTA抗凝, 一管离心分离血清。 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采用安徽中佳r-放免计数仪GC-1200 测定。 血小板计数(PLT)采用BECKMAN LH750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纤维化指标与PLT 的相关性(表1)

肝纤维化4 项指标均与PLT 呈负相关。 其中,HA 与PLT 的相关性最好,PCⅢ次之,LN 最差。

表1 血小板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系数(r)

表2 慢性肝炎患者肝炎分型各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结果(±s)

表2 慢性肝炎患者肝炎分型各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结果(±s)

注:* 轻与中或中与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重与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重与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A LN PCⅢ CⅣ轻度肝炎组(39) (80.62±31.34)* 131.5±88.56 123.58±58.68 102.95±69.56中度肝炎组(42) (103.99±35.63)* 161.53±115.21 148.20±81.24 131.29±94.88重度肝炎组(69) (200.98±119.52)*△ (185.59±124.32)! (125.25±85.93)! (182.59±140.52)!

表3 慢性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比较(±s)

表3 慢性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比较(±s)

注:*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LT(×109/L) HA LN PCⅢ CⅣ<100(55 例) 199.77±118.57 180.23±129.70 181.83±114.59 191.63±105.33≥100(97 例) (121.10±79.20)* 155.83±99.68 (120.31±73.39)* (122.98±81.55)*

2.2 肝炎分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关系(表2)

随着肝炎严重程度的增大,HA 也随之增大,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LN、PCⅢ、CⅣ则并不随着肝炎程度的加重有明显变化,只有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血小板计数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关系(表3)

为了比较方便直观,本文将所有病人分成了两组,即一组是<100×109/L(<100),55 例,一组是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97 例。 肝纤维化4 项指标中除了LN,HA、PCⅢ、CⅣ3 项的血清水平随着PLT 值的增大,均显著下降(P <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 携带者)超过2.8 亿,我国约占1.3 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 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 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HBsAg 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达13 000 万,每年近30 万人因此死于肝脏相关疾病,如肝硬化、肝癌。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且肝纤维化已被证实是可逆的[3],因此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防治对于阻止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病理学检测是目前肝纤维化诊断“金标准”,但是它有创伤,取样不能反映肝的全貌,并且不能持续动态观察,存在明显的缺陷[4]。 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成分繁多、形成机制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也较多,但均不具备高度特异性[5]。 因此,临床上极需寻找一套血清学检测优化组合模型和肝纤维化无创评价方法。

本研究发现:在肝炎分型的各组中,随着炎症程度的加大,HA 的值明显加大,其他3 项有变化,但不明显。血小板的减少与肝纤维化存在一定的关系也在本文中得到论证。 HA 不但与PLT 的相关性最好,而且与肝炎分型各组也吻合最好,这与文献中报道的血清学HA 水平是目前在非创伤性实验诊断最具敏感、最特异的指标[6]表现极为一致。 因此,本研究认为,用血清学方法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时,首先考虑HA,为了判断得更准确,综合考虑HA 等相关肝纤及PLT 是诊断肝纤维化有效的血清学方法。

[1] Knittel T, Fellmer P, Ramadori G.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ion type Ⅰ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of rat liver[J]. Gastroenterology, 1996:745-754.

[2] 邵健,董翠英.慢性肝炎血清HA 水平与常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63.

[3] 黄岚.细胞间黏附分子Ⅰ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1):5-7.

[4] Standish RA, Cholongitas E, Dhillon A, et al. An appraisal of the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J]. Gut, 2006,55(4):569-578.

[5] 谢青,桂红莲.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现今认识[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2):133-136.

[6] 陆伦根,曾德明.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 13(8):603-604.

猜你喜欢

肝炎乙型肝炎分型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