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本质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2012-12-14李灵清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共性个性化课文

李灵清

一、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可是读过《哈姆雷特》的人都知道哈姆雷特的性格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谁又能读出刚毅果断来呢?所谓个性化,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教师的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是建立在“共性化阅读”基础上的,离开共性化,个性将无从谈起。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个性化不是自由化。我们所说的课堂阅读的个性化是指课堂气氛活跃,看似很乱,但乱中有章法,学生实际上是围绕一些共性问题在讨论、表达。正是在对共性的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才可能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而非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似乎学生很自由,气氛也很活跃,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对共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那实际上根本就是自由化,而非个性化。“个性化阅读”是一定理论和规律下双方个性的张扬与统一。

2.个性化不是学生化。有些语文课堂经常是这样: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教师面带微笑看似津津有味地听。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一直说,教师只管听。好像个性化就是只要学生能说出来,那就是有了“个性化”的感悟,进行了“个性化”的阅读。实际并非如此,学生真正的有意义的阅读、感悟很少,有时学生甚至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他又怎么能够“个性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和精辟的表述往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并不是一节课、一天就能做到的。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的回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所悟出的独特见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在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一些有价值取向偏离的个性化感悟。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课堂。一节语文课离开了老师精练规范的表达和独具匠心的引导,氛围再好,也只能是一堂残缺的语文课。

3.个性化不是普遍化。一提到个性化阅读,不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研究文本的特点,普遍地让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这种“普遍化”的倾向是不可取的。制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课文的特点,教师的个性化素养、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潜能的开发。

二、阅读的层次

阅读要体现层次性。如在初读课文时,可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二次阅读课文时,可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再次阅读课文时,就要让学生达到以下境界:

1.读出情。古人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一定要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一定要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一定要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一定要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边批、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丰富、优美、生动、形象、特点、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

3.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这样一步步地深入阅读,使学生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慢慢过渡到对关键词句段的理解,最后能凭借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

三、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阅读的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在学生阅读后,我们可先对阅读者的优点提出表扬,然后再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一些毫无味道的白开水式的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在感悟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评时,首先都应做到先提出优点,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说说读得不好的地方。这时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让别的学生挑战读。如此多种方式的阅读评价,让学生既认识到了自己回读的不足,又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的本质是要实现读者可以真正地体验、感悟、理解、评价、鉴赏作品。阅读需要真诚地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教师首先要做到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好文本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共性个性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共性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