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说、译”三位一体的英语听力教学改革

2012-12-12陈白颖

关键词:口译英语听力听力

陈白颖

(浙江树人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听、说、译”三位一体的英语听力教学改革

陈白颖

(浙江树人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各交际场合信息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文章剖析《英语听力》课程现状,探讨“听、说、译”三位一体教改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听力改革为基础,阐述改革的思路、所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

英语听力;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浙江树人大学

听力理解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衡量学习者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测试成绩来分析,学生对课本内容掌握尚好,对课程所涉及的信息印象深刻,而对课外的信息输入则显得茫然。以浙江树人大学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期末听力考试为例:各项内容难度相当,测试的语速、词汇量等均未超越课程大纲要求,“语音填词”、“数字辨析”等涉课本材料的平均得分率大大高于“对话”、“段落”、“新闻”与“陈述判断”等来自网络及相应考级材料(前两项的得分率为83%,而后四项的平均得分率只有67%)。①这说明学生对英语听力课程的认识还不深入,较多学生对语言背景了解不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听力技巧的实践应用能力尚不理想。另外,听力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

一、“听、说、译”教改模式的必要性

(一)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交流

1.听说是人们交流的基本手段。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使用语言最自然、最基本的方式是对话。[1]对话是一种人类社交互动活动,需要彼此的合作。对话中听、说并存,听是在对方说的基础上的判断,说则是在听对方的基础上作的反应。作为人们交流的基本手段,听与说的合作十分重要。而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Rivers)指出,在人们所获取的信息中,75%来自听说过程,其中听占45%,说占30%。[2]语音学家金森(Gimson)也指出:我们的听觉机制在监控我们的语言方面也发挥着作用,这个机制既能听到自己的话语,又反过来帮助指挥说话。[3]因此,说与听相辅相成,听说结合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内在化的目的语言体系。

2.口译是不同文化间的语言交际活动。随着对外贸易和交流的发展,口译员在跨文化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衔接作用。高校英语专业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要场所,专业课程建设对其教学质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对口头英语信息的理解能力是其今后从事口译工作的基础,也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市场

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立足于为浙江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与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的是,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强调与现实的外语人才市场需求接轨。2010年该校外国语学院对598家企业(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了外语类人才需求调查,①受访公司主要为浙江省民营中小型企业、合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批发与零售业、金融、文化、教育和服务等行业。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其使用频率、学生各项能力、知识和品质的满意度、聘用人员的工作性质以及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衡量学生的外语水平时主要关注会话能力和交际能力,说明学生听、说、译的能力最直接体现其专业性,在职场上十分重要(见表1)。

表1 企业对外语人才语言水平的判断标准及其比率

与此相对应,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更注重其会话、交际能力以及与英语相关的考级证书(见表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口译人才严重不足,口译培训被列为长三角地区紧缺人才培训项目。近年来,口译资格证书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外语证书之一,受到广大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欢迎。因此,从市场的诉求来看,毕业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表2公司在招聘外语人才判断学生语言水平的标准比例

内容总是经常有时偶尔从不良好的会话、交际能力0.80.2000英语相关的证书0.80.10.100在校期间的成绩单0.50.20.10.20用英语面试0.60.20.10.10当场交付英文工作任务0.40.30.10.10.1

(三)语言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共同体

各语言技能课程,虽然在课程重点上有所差别,但却紧密联系。人的语言能力是从发展语言技能开始的,特别是听、说的技能。语言的积累首先是听和说的积累,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输入和接收,在掌握的层面上才形成产出;只有高效输入,才能优质输出。在输入了一定量的信息后,再科学地运用语言基本技能,输出也就水到渠成。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王初明教授认为:听与说的互动合作可以显著提高语言的协同效应。他提出,教与学外语应该充分利用语言使用的合作特征,在学习活动中创造协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动。在互动中听说紧密结合,学用紧密结合,强化正确语言输入的协同效应,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效率。[4]可见,抓好听力是成功交际的前提,听、说(译)结合的语言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感知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进而突破说(译)的瓶颈。

二、“听、说、译”教改模式的可行性

(一)校院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建立一个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此引导下,该校外国语学院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出台了英语专业的课改方案,这些都为《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二)学生的诉求

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笔者于2010年对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问卷的调研对象为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四年级的学生。②共发放问卷419份,回收有效问卷397份。问卷从学生如何学习的角度来设计,观测点主要在于其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观念、动机、情绪、学习策略以及对课程与教学观的理解等。调研报告显示,在英语基础课中,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英语技能课程;而从专业课程来看,选择“英语笔译与口译课程”与“文化相关课程”的学生最多(两门课程都近20%,见表3),这说明学生对听、说、读、写技能课程充分认同,对一些语言实践性强的课程兴趣较高。

表3 学生对课程认可度调查

与此同时,在问及具体的授课内容时,学生们更希望得到听说技能的训练(占总数的33%,见表4)。这反映学生渴望语言实践的机会,注重课堂内的交际训练。

表4 学生对授课内容认可度调查

由上得出,夯实人才基础、强化听力课程的实用性与辐射面,符合学校及学生的共同诉求。

三、“听、说、译”教改模式的思路

现代教育学论认为,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交际活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自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后,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对交际能力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交际是语言知识的源泉,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应用语言学家哈奇(Hatch)则认为二语与一语的习得过程没什么大的区别,学生唯有通过话语交际才能获得第二语言。应用语言学家克拉森(Krashen)尽管并不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与一语没有区别,但他也认为语言的交际活动对二语的习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可见,诸多专家、学者在讨论语言习得理论时都特别强调交际的作用。作为一项基本语言技能,听的能力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败与效率,是培养英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大基础。

鉴于调查结果及对习得理论的思考,笔者提出“三位一体”的听力课程教改模式。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将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口译三项语言技能联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并在一至四学期的听力教学中按部就班地贯彻执行。具体可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组建教学团队,强化课程联系

将语音、口语、口译课程的中外教师整合到听力课程的教学团队中,并致力于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的合理组建,体现团队化的优势。同时,通过各课程组的定期交流与观摩来规划、调整、探索课程建设。

(二)设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改革

听力理解能力是人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预测能力及语言转换能力的综合体。[6]在第一学年,学生应掌握弱读、连读、缩略语、重音、语调等语音知识,具备搜寻主旨、确定细节、短暂记忆、初步笔记和预测推断等能力,并能复述简单段落。在第二学年,学生应有较好的预测、猜测、推断与归纳能力,听写与速记能力,口译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听力材料评述能力及较好的记忆与释意复述能力。即要设定阶段性、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改革。

(三)加强自主学习,拓宽实践渠道

要在规范与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多方面的实践机会,以夯实英语基础为本,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听、说、译”教改模式的实践

(一)以教学目标为本分级规划课程建设

第一学年: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课程强调学生语音的识别能力,课堂讲解以课本材料为引导,以适量的课外听力素材为辅助,循序渐进地推进听力课改革。教学以学生听、答、模仿与复述为主线,推进口译启蒙训练,并以外语园区、双语寝室等为实践平台,通过英语角、配音大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加快语言交流的反应,实训学生的听说(译)能力。

第二学年:关注英语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更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度,以听、说、译结合为主要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评述与翻译原版听力材料;同时,以培养计划中各项实践环节为依托,学院实践点活动以杭城各普及性外事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锻炼英语听力的机会,扩大听力学习的辐射范围。

(二)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两年来,学校在贯彻“三位一体”教改模式中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尝试了“个性化、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由此改变了传统听力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强调课堂听力的精辟度。课堂教学以“精听”为主,教师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听力范本,扩大其课程内容的辐射度。鼓励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相类似(难度、内容、篇幅和生词量等)的听力材料,各小组分享交换材料,举一反三、模仿复述、大量训练,应用并拓展课程知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规划引领,在优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并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

2.注重学生的口译能力。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先以词组、简单句、复杂句为教学单元,让学生实践现场翻译。通过段落的复述、重组等练习,培养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与速写能力。然后,教师通过段落与篇章的口译训练,配以中、高口译的真题及大量网络材料,强化学生的口译能力,为学生第三学年初参加的全国口译考试打好基础。

3.突出课程的应用实践。“三位一体”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讲述授课、课内实践与课外拓展三结合的模式,挖掘学生应用听力知识的能动性。在两年的听力课程学习中,学校既强调学生课堂内容的典型性,也注重学生课内外实训的广泛性。课内实践从一年级引导性的听音复述到二年级自主性听力设计与演绎,形式各异,寓教于乐。其主题可按规定与时事结合,也可适当地按学生的现实兴趣设计。整个课程实践以听、说、译相结合的模式展开,强调内容与现实的相关性。学生课外的听力拓展则通过校外语园区、社区服务、教学培训及城市各类外事活动(如世博会、西博会)等平台,让学生运用课程知识、服务社会。

4.践行共同参与式教学。共同参与式外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它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听、说、译”的教学模式多以任务为中心,以“个性化、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主导。所谓“个性化”,是指以课程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为本,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和运作空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定期展示自行设计的主题听力练习,教师根据其难度、代表性及合理性等进行评述。所谓“立体化”,则是指学生通过听力课程了解现实世界、中西文化、国际关系、语言差异及口译、演讲等技巧,并以此为平台参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发挥其能动性。“多样化”则意味着以大纲为引导的、更丰富宽泛的听力内容与形式。课程组的教学设计在充分信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设计了形式各异的课程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这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为主,通过歌曲、模仿配音、台词翻译、文化剖析以及新闻评述等形式,挖掘不同学生的亮点。课程以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等多种考核方式,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训练,提升其自信心。这些策略使师生共同分享语言学习中的乐趣、经验和成果,共同交流思想并分担语言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革考评机制

应用语言学家巴奇曼(Bachman)和帕尔默(Palmer)指出:语言测试在设计与构思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用处,语言测试最重要的品质也就在于它的有用性,即它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是否反映学员运用语言的能力。[7]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应改革现有的评判标准。有鉴于此,听力课程考核中的形成性考核比例扩大,内容则更为丰富,包括课堂表现、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成果汇报等诸多方面。同时,对期中考试的形式进行了调整与创新,采取笔试、学生自主学习或项目报告等方式展开,由此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书面测试形式,多方面、多渠道地检测学生的综合听力水平。

语言的应用能力促使语言学习者从语意的理解转到语言知识的应用和巩固。[8]“三位一体”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模式。它改变了听力课堂固定模式,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主动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听、说、译的合作互动促使外在的语境变量与学生习得的知识发生关联,产生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注释:

① 笔试总分100,六个项目分值分别是24、12、20、20、10、14,学生各项的平均得分为20、10、14、13.8、5.8、9.9。

② 2010年浙江树人大学企业外语类人才需求调查显示:随着英语专业人才市场供给的增加,涉外工作已经由过去的专业、零星状态向常规、日常状态转变。其结果是浙江树人大学绝大多数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已经转为普通企业,而非高级、涉外单位,从事的也不完全是与英语密切相关的工作。

③ 选取样本的原因是:四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英语基础课和大多数专业模块课程,具有此类专业的学习体验,其整体状况基本能反映英语专业学生的自然状况。而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学校基础与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希望对未来专业模块学习有发言权,填写态度认真。同时,由于外国语学院的特殊性,调研的学生群体性别比例极不均衡,男生占13.6%,女生占86.4%。

[1] Pickering M, Garrod S.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 [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169-226.

[2] Rivers W M.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101.

[3] Gimson A C. A Practical Course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A Perceptual Approach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75:1-5.

[4]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8.

[5]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1:64-69.

[6] 何培芳.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3(6):24.

[7] Bachman L F, Palm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17.

[8]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M]//Gass S and Madden C(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85:235-252.

On the Reform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Three-wayIntegration of “Listening, Speaking and Translation”

CHEN Baiying

(ForeignLanguage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The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kills in comprehending and expressing English information, and enrich their subject knowled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ree-way integration of “Listening, Speaking and Translation” in teaching. It elaborates on the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 the teaching mode has gained.

English listening; three-way integration;English teaching;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责任编辑毛红霞)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年征订、征稿启事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近年来,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进入首届浙江期刊方阵工程;荣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民办高等教育”专栏继成为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栏目”与“特色栏目”后,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

2013年本刊将继续以“民办高等教育”栏目为重点,以“服务经济”、“民营经济”栏目为特色,同时开设“区域经济”、“管理经济”、“语言与文化”、“社会工作”、“茶文化”、“艺术与设计”、“教育改革与教学管理”以及“思政与法律”等栏目,欢迎广大读者、作者投寄优质稿件,稿酬从优。

投稿平台:http://sdxb.zjsru.edu.cn/

工作信箱:zsdxb_cn@sina.com或zsdxb@vip.sina.com

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33-1261/Z,逢单月出版,全年6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

国内邮发代号:32-120,请订户及时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

编辑部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舟山东路19号;邮编:310015

编辑部电话:0571-88297179;传真:0571-88297035

2012-02-20;

2012-08-15

陈白颖(1973- ),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

H319

A

1671-2714(2012)05-0082-05

10.3969/j.issn.1671-2714.2012.05.016

猜你喜欢

口译英语听力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