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独立学院公共管理人才培养

2012-12-12王河江何晓柯

关键词:胜任学院专业

王河江 何晓柯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教育改革与教学管理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独立学院公共管理人才培养

王河江 何晓柯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当前,胜任力理论和模型被世界各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公共部门广泛应用。我国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愈增,对其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社会形势及专业本身亟需解决的问题,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势在必行。文章就胜任力及模型进行理论探讨,提出独立学院构建公共管理类专业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思路,继而就该模型系统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建议。

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独立学院;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自1999年开设以来,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了大批合格有用的公共管理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挑战,对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社会需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独立学院创设时间较短,其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时间更为短暂,内部建设尚不成熟,使得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措施不合理等较多弊端,制约了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鉴于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及专业本身亟需解决的问题,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发展势在必行。独立学院培养的公共管理人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取胜,并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首要任务是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重新定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胜任能力。

一、胜任力内涵及胜任力模型

(一)胜任力研究起源及概念

胜任力是近年来国际上企事业单位、政府公共部门用于选拔、招聘、培训以及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胜任力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渐被教育领域关注和使用。有关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管理科学之父”泰勒的“管理胜任力运动”。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米兰(McClelland)博士对胜任力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测验胜任素质而非测验智力》一文,指出单凭学术能力倾向测验以及以知识为内容的测验并不能预测工作中的高绩效和在生活中取得成功,而一些个人特征和胜任力可以鉴别高绩效者。麦克米兰提出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并认为应该以胜任力作为选拔考核的标准。他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1]但目前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的是斯宾塞(Spencer)等人于1994年给出的胜任力概念,即胜任力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的,并且能够将表现优秀者和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2]

(二)胜任力模型及构成要素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的总和。这些胜任力要素是可分级的、可测评的,是能够区分高业绩者和一般业绩者的。斯宾塞(Spencer)、鲍伊兹(Boyatzis)等人对胜任力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冰山模型(The Iceberg Model)、洋葱模型(The Onion Model)(见图1和图2)。[3]

图1 胜任力冰山模型

由图1可知,冰山模型将胜任力要素描述为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表层要素,包括知识、技能,是外显的,相对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水下部分代表深层要素,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洋葱模型的本质内容与冰山模型一致,但此模型对胜任力的表述突出层次性,由表层到中间层、里层不断深入。在该模型中最表层的是知识和技能,最里层、最核心的是个性和动机,是个体最深层次的胜任特征,最不容易改变和发展(见图2)。

图2 胜任力洋葱模型

二、独立学院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一)基于胜任力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独立学院的教学资源和生源特点决定其立足点在地方,人才培养应紧贴地方需要,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根据近年来对浙江省内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分布的调查了解,毕业时能够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数不多,能胜任某些重要职位的高级人才更少,毕业生主要分布于企事业单位基层,从事社工、村官、企业储备干部、行政助理(行政文秘)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综合性管理工作。当前企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时,通过各种方式来判断该生是否与招聘岗位要寻找的能力相符,其实质就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胜任力的一种判断。此外,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深入,各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层出不穷,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面临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适应变化的岗位要求的考验。为打造能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动态变化需求的管理人才,可将胜任力理论和胜任力模型运用到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而提高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岗位适应力。鉴于此,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时不应过大过空,而应考虑培养面向基层管理第一线,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

(二)独立学院公共管理胜任力模型的设计

依据胜任力的理论和模型,在长期从事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公共管理基于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建立胜任力模型。笔者将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胜任力模型作为总系统层(目标层),下设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准则层,第二层次为指标层,第三层次为操作层(见表1)。第一层次包括知识、技能和潜在素质三部分。知识要素是该胜任力模型的基础因素,容易被感知和发展,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获得,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等3个指标,形成第二层次的第一部分。技能是指个体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业务技能和社交技能等3个指标,形成第二层次的第二部分。潜在素质指深藏于内心,不易被观察和测量,却能影响个人行为和工作绩效的内在素质,如个性、动机和价值观等,难以培养和评价。模型中的潜在素质采用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工作态度等3个指标,形成第二层次的第三部分。胜任力模型的各构成要素之间是彼此依存、相互驱动的,将对公共管理类毕业生未来工作绩效的高低发挥重要作用。

表1 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胜任力模型

三、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从上述对胜任力理论和模型的分析,结合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基于胜任力培养方案,为改善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必要在人才培养环节上重点从知识、技能、个性特征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设计,最大程度地实现与未来就业的接轨。

(一)优化课程知识体系

广泛调查社会对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所能从事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明确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结合独立学院自身教育资源和特色,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强专业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现有课程设置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奠定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石。具体说来,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类、外语类、计算机基础类、军事体育类、经济与社会类、沟通与领导类等通识和基础课程,学生须在每类课程中修满规定的学分量。在大三、大四专业学习阶段开设2—3个专业模块课程,增加一些实务性、专业性、应用型的选修课程,增设公共部门管理知识的课程,形成有特色、符合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强化技能培训

目前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虽设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建立对口的实践基地存在较多困难、对实践教学管理不严以及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衔接不紧密等原因,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功效。因此,独立学院应结合社会公共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实施方式的研究与管理,以期提高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和政府公共管理专业化要求的人才“产品”。具体而言,应提高实践环节学分比重,鼓励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除重视校内教学实验室建设外,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周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支持并建立合作机制,多渠道扩建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以便学生拥有充足的专业实习机会。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去实践基地参加社区实习、政府与公益机构实习等,并提供实践指导加强实习管理,保证实习活动取得高质量,服务于胜任型人才培养需求。

(三)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师首先应树立起“胜任力”思想,明确具体专业以及具体学科对应的胜任力塑造目标,认同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性,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实行因材施教,摒弃单向“填鸭式”灌输知识传授技能的教学方式,采用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内在驱动力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如“任务或项目驱动型”教学、案例教学、小组研讨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提升各项胜任力的机会。其次,关心和爱护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勇于展示个性,进一步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更应给予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生热切关怀,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健康人格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启发和诱导,并因势利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三,要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帮助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如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包括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工作态度等)的职业素养,以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与同事、领导和谐相处。第四,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活动,将社团活动与专业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并将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工作态度等纳入社团活动主题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条件的独立学院还可考虑把社团活动纳入培养体系中并计学分,如将社团活动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参加并通过严格考评可获得相应学分。第五,独立学院可根据胜任力模型拓宽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效果评价思路,改革评价方法,重视对学生内在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变以往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评价标准的做法。

[1] 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J].心理科学,2002(5):33-35.

[2] Spencer Lyle M, McClelland D C,Spencer S. 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 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M]. Boston: Hay-McBer Research Press,1994.

[3] Lyle M Spencer, Sige M Spencer.才能评鉴法:建立卓越的绩效模式[M].魏梅金,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17.

Competence Model based Training of Public ManagementPersonnel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s

WANG Hejiang & HE Xiaoke

(Zhijiang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 310024,China)

Competence theory and model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world’s enterprises and public sectors. There is increased demand for public management personnel in China and this put a higher requirement on their competence. Faced with the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situat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s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competence and its model, and proposes the basic idea for independent Institutes to develop the competence model for public management professions. In relation to the model,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raised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fulfill the training programs.

competence; competence model; independent institute; public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2012-02-24

2009年度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c09088)

王河江(1962- ),男,江苏盐城人,教授,硕士,副院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642

A

1671-2714(2012)05-0073-04

10.3969/j.issn.1671-2714.2012.05.014

(责任编辑毛红霞)

猜你喜欢

胜任学院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专业降噪很简单!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