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病从脾论治

2012-12-10马维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运化紫癜皮肤病

华 晔,指 导:马维骐

(成都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2010级,四川 成都610075)

《丹溪心法》有云:“有诸内者形诸外”。皮肤虽位于人的体表,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关系密切。五脏六腑功能活动正常,脉道通利,气血条畅,则骨骼强壮,肌肉充实,皮毛润泽;反之,脏腑的功能失常,经脉闭阻,气血瘀滞,痰湿内停,表现于皮肤,则导致皮肤病的产生。

对于皮肤病的辨证,往往从心﹑肺两脏论治为多见。《素问 .六节藏象论》中提出肺主皮毛的理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认为肺主气,朝百脉,通过宣发肃降的功能维持皮毛润泽温煦。肺气虚弱,外受风邪,则导致皮肤瘙痒,斑疹的出现。临床治疗瘙痒一类的皮肤病方药中也常见荆芥、防风、蝉蜕等一类疏风止痒,归肺经的药物。《医宗金鉴·外科》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1]。可见痈疽化脓性皮肤病与心火亢盛相关。临床上也常用导赤散﹑清热四心汤等[2]清心凉血的基础方治疗急性湿疹、银血病、痈、疖等由心火引发的皮肤病。然而,《素问 .痿论》明言:“脾主身之肌肉。”亦有《灵枢 .五变》曰:“肉不紧,腠理疏,则善病风。”可见脾与皮肤病的发生关系密切[3]。

1 脾的生理功能与皮肤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血。

1.1 脾主运化 通过其运化水谷,输布精微,灌注经络,可以荣养肌肉皮毛,维持皮肤的健康。通过运化水湿,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则皮肤濡润而有光泽。

1.2 脾主升清,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即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面口唇,濡养面目口唇,使其红润有光泽。

1.3 脾主统血 《难经 .四十二难》言:“脾主裹血,温五脏”裹即统摄之意,使血行于脉中而不妄行,从而维持了皮肤的正常色泽,避免局部皮肤由于皮下出血而形成紫癜。

1.4 医圣张仲景有言:“脾旺不受邪” 可见,中医很早就注意到“脾”与机体免疫机能有关。第一军医大学通过调理脾虚型患者脾胃,发现理脾方药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抗体滴度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4]。现代医学认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更是天然免疫系统的最重要成员,皮肤病的产生在细胞水平上,常常与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白细胞等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有关[5]。脾的功能运化正常,可以维持包括皮肤在内的免疫系统的正常免疫,避免皮肤病的出现。

2 脾的病理与皮肤病的关系

2.1 脾失健运,皮肤失养 脾脏的运化功能异常,导致营血生成不足,一方面可出现血涩不行,继而血瘀化热,形成痈疽;另一方面血少无以润养肌肤,则皮肤干燥,甚至皲裂成疮。如《灵枢 .天年篇》云:“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2.2 脾虚湿盛,湿犯肌肤 《内经》明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水湿犯溢肌肤则导致皮肤肿胀,颜面浮肿的出现。若进一步聚湿生热,浸淫肌肤,则发为湿疹、疮疡。

2.3 脾不统血,紫癜乃成 脾气虚统摄无权,导致血液不行于脉中,溢出脉外,在皮肤中形成紫癜,瘀斑,反复发作,为皮肤出血性病变的表现,常见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3 皮肤病从脾治4法

3.1 益气固表法 本法适用于脾虚气弱,卫阳不固,复遭风邪侵袭,症见皮肤瘙痒,反复发作,遇风遇冷瘙痒加重,局部皮肤可见风团块,疹块色淡;兼有气短乏力,倦怠懒言,脉细弱或浮弱,舌苔薄白。常见于慢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上常用四君子汤、人参健脾汤,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防风、陈皮、荆芥、砂仁、木香等。崔秀丽等[6]以《金匮要略 .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原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为指导,使用薯蓣丸健脾扶正祛风,治愈顽固性荨麻疹病例。杨雪松等[7]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健脾祛风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量、皮肤油脂和皮肤弹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TEWL的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祛风治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明显的疗效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3.2 健脾化湿法 本法适用于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雍滞中焦,使清阳不升而出现面色晦暗;或流窜腠理发为疮疡疱疹,搔破后渗液结痂;兼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身重乏力,脉象濡细,舌苔薄白而滑。常见于黄褐斑、湿疹、脓疱疮等皮肤病。方可选用参苓白术散,益胃散、二妙散合裁,药用茯苓、白术、薏苡仁、泽泻、苍术、黄柏、陈皮、青皮、神曲。临床上,张永[8]以健脾除湿之法治疗湿疹、瘙痒症、痤疮等常见、慢性难治性皮肤病(其中在治疗婴儿湿疹中总有效率达98.5%);李振洁等[9]以健脾益气除湿佐以止痒为大法治疗皮肤垢着病;林锐金[10]以健脾燥湿药物治疗小儿脓疱疹,均使病情得到改善。

3.3 清脾利湿法 本法适用于湿热雍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皮肤骤发红斑、丘疹、水疱甚至脓疱,鲜红肿胀,瘙痒剧烈,患处渗液流水糜烂;兼有口干口苦,便秘,脉象弦滑,舌苔薄黄或黄腻。以急性皮肤病多见,如口周皮炎、急性湿疹、丘疹性荨麻疹等。治疗使用枳术赤豆饮、变通泻黄散为宜,选药藿香、佩兰、生石膏、黄芩、白术、赤小豆、茯苓皮等。徐宜厚教授[11]选用枳术赤豆饮治疗丘疹性荨麻疹56例,痊愈53例,有效3例,痊愈例达94.6%;并将泻黄散广泛运用于多腔型湿疹、口周性皮炎、痤疮、日光性皮炎、单纯疱疹等皮肤病的治疗,效验恒多。

3.4 补中益气法(健脾益气法) 本法适用于脾气虚弱,阳气不升,内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液溢出脉外,形成皮肤黏膜慢性出血;在外腠理空虚,肤色少华,甚至晦暗衰老,严重时肌肉疼痛,皮肤肿硬。临床可见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硬皮病、皮肤衰老等。可用补中益气汤、资生汤进行治疗,药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健脾益气之品。赵粉娥等[12]采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过敏性紫癜36例,总有效率86.1%,结论:该治法治疗本病能达到固本澄源之目的;周小平等[13]以资生汤为代表方进行加减,建立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观察本法抗皮肤衰老的作用,证明本方能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从而延缓皮肤衰老。

4 小结

《慎斋遗书》中说:“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皮肤病从脾论的观点,既有历代医家的理论证据,又有临床经验和实验室研究结论的支持。在辨证的原则下,灵活运用皮肤病从脾治4法,可以更好地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1]袁兆庄 .临床常见皮肤病中医证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

[2]朱立宏 .徐宜厚从心脾论治小儿皮肤病的经验[J].湖北中医,2001,23(4):10~11.

[3]朱铭华 .浅谈皮肤病从脾论治[J].江苏中医,2005,26(8):42~43.

[4]危北海 .中医脾胃学说运用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94.

[5]郑捷 .通过天然免疫系统研究炎症性皮肤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2~4.

[6]崔秀丽,徐振林 .顽固性皮肤瘙痒从脾论治验案3则[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4):361.

[7]杨雪松,叶建州,李钦 .健脾养血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5~7.

[8]张永 .从脾胃论治湿疹、瘙痒症、痤疮等皮肤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4):246~247.

[9]李振洁,钟以泽 .健脾利湿法治疗皮肤垢着病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9):864.

[10]林锐金 .健脾法为主治疗皮肤病举隅[J].新中医,1997,29(10):38~39.

[11]徐宜厚 .徐宜厚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7~79,184.

[12]赵粉娥,刘喜赖 .健脾益气法治疗过敏性紫癜36例[J].陕西中医,2010,36(6):682.

[13]周小平,马艳红,傅延龄 .健脾胃补营卫抗皮肤衰老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453~455.

猜你喜欢

运化紫癜皮肤病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说说过敏性紫癜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砂仁治疗着痹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