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盗汗23例疗效观察

2012-12-09简亚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自汗青蒿滋阴

简亚平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盗汗是指睡眠中出汗,醒后出汗自止的现象,盗汗在临床上较常见,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在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因盗汗可以损伤津液,日久则可以伤阴而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应该积极治疗。笔者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盗汗2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寐中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汗出津津,醒后汗止。

1.2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全部为2006年本院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例,辨证属于余热未清,邪热伏阴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2岁;病程1~8个月。

2 治疗方法

采用青蒿鳖甲汤治疗,基本方组成:青蒿15 g,鳖甲30 g,知母12 g,生地12 g,丹皮9 g。加减:骨蒸潮热者加地骨皮、龟板等以滋阴除蒸;心烦失眠者加麦冬、酸枣仁、远志等安神定志;久病气虚无力者加黄芪、党参以健脾益气;病程较久者加龙骨、牡蛎、糯稻根、麻黄根、浮小麦等敛阴止汗。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有效: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无效: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

4 典型病例

陈某,男,35岁,于2012年3月20日初诊。自诉盗汗反复发作半年多,近半月来逐渐加重,入夜身热,寐时汗出湿衣,浸及被褥,醒时汗止,每隔2~3日就要晾晒被褥,伴有明显的烘热烦躁感,饮食、二便如常,观患者形体清瘦,目光炯炯,语声清高,舌体略红,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查阅病历,历用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牡蛎散加减,前医投以牡蛎散加减,方中黄芪用达30 g,患者3剂后反增心中烦热,考虑患者属于邪热伏阴,余热未清,故服敛汗固表之品反见苔薄黄,心中烦热,乃拟:青蒿15 g,鳖甲30 g,知母12 g,生地15 g,丹皮9 g,黄芪12 g,牡蛎30 g,麻黄根10 g,浮小麦10 g,甘草6 g。服3剂后烘热烦躁感消除,盗汗减少,继服3剂,汗止痊愈,随访半月后未复发。

5 体会

汗证是汗液异常外泄的一种证候,可分为自汗、盗汗、局部汗出等,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历代医家叙述盗汗临证亦有瘀血内阻,湿热阻滞、阴虚火旺、心血不足等原因[1],故《景岳全书》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青蒿鳖甲汤主之。”关于夜热早凉的机理,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解释为昼则安然,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据此见证本病之热乃邪伏于阴也,其病机为热自阴来,阴虚内热,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出汗而见盗汗,久则伤阴,伤血。处以青蒿鳖甲汤治之,方中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鳖甲直入阴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生地甘凉滋阴,牡丹皮清血中伏热,知母苦寒滋润与青蒿、鳖甲相配养阴清热,诸药合用养阴透热而盗汗自减[2]。笔者临床使用时常加少量黄芪益气固表,牡蛎滋阴敛汗,麻黄根、浮小麦止汗,全方既清伏热、又固表敛汗,标本共治,则疗效明显。

[1]李美珍.谈盗汗用药组方[J].甘肃中医,2011,24(6):3~4.

[2]陈英杰.青蒿鳖甲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2002,18(5):51~53.

猜你喜欢

自汗青蒿滋阴
五月雨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米青蒿社饭香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乡野里的青蒿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中秋十味滋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