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与“科学中医”

2012-12-09杨孝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科学性和谐社会

吴 丽,杨孝芳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今仍在笔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和”字表演记忆犹新。甲骨文时期——篆刻时期——活字印刷术时期——键盘时期,一个个形状不同,但意义却始终如一的“和”字表演,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世界,中国从古至今以“和为贵”,我们现在追求并且正在构建的是一个“和谐社会”、“和谐中国”。此外,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太极演员传达给我们“天人合一”的理念,也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学者[1]提出古人终极理想的和谐社会为《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的社会形态。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显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中医理论“天人合一”殊途同归。可见,中医理论融纳了中华“和谐”文化的精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启示。

1 科学中医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医具有独特的作用。古老的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备了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彰显,充分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2]。但近代以来,中医却屡遭非难。如北洋政府教育部1913年公布《大学教程》时就“漏列”中医药学方面的规定,中医在当时就不能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所谓《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更是得以在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此外,无论是过去的余云岫、胡适、鲁迅,还是现在的何祚庥院士、张功耀、方舟子等人,都猛烈地批判中医是“伪科学”、是“骗人的把戏”。虽然中医在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屡受挫折,但仍有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如在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也建立了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对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各国传统医学进行了广泛研究、评价和推广应用[3]。钟南山院士也一再强调中医治未病理念是科学的[4]。祝氏[5]认为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差异,是科学发展水平的差异,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差异。苗氏[6]则从开放论、涌现论、非线性论、自组织论和他组织论等五个方面考察中医,指出中医在医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上跟复杂性科学有诸多深刻的一致性,从而揭示中医具有还原论看不到的科学性,进而讨论了中医复兴和复杂性科学的关系。中医作为预防保健和疾病早期治疗的优势,已被欧美医学界逐渐认识并开始对中医的研究,且中医学中的脉诊已成为中西方的研究重点[7]。综上可知,中医是“科学中医”,其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中医药学是一门产生于古代的应用科学,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类保健事业中日益受到重视[8]。中医的发展历程,虽然没有类似于西医精确的动物实验研究或药物组成成分研究;但中医一直以来都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探索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理论源于实践,又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人体检验,证明是有效的,毋庸置疑它是一门防治疾病的医学科学,而且是成熟的医学科学[9]。

1.2 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中医在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其理论基础及诊断治疗技术都已经是十分完备的一个科学体系,中医的临床疗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体系的科学性[10]。

我国学者认为中医科学性的主要理由是其有效性、体系性,而其特点则是独特的科学方法体系11。有学者12指出中医基础理论是科学的,中医理论形式特殊,而这种特殊性不但科学,而且先进。中医的科学性似乎正好表现在这种特殊的理论形式方面。如果失去或改变了这种特殊的理论形式,不仅丧失了中医的科学性,甚至中医也不存在了。

1.3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生命力强大的学科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辉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前人在长期的不断实践中创建的系统医学;集医学、哲学、数学、历史、地理、气象、人文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知识为一体,是多学科交叉汇集提升的综合,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力,也是判断中医科学性的关键。这些年,中医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化,就是因为其确有科学性[13]。中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对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它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

2 和谐社会与科学中医的联系

和谐思想作为中医基础思想理论的重要来源,值得我们在中医基础及临床中去更深入地理解和广泛地应用,这将对发展和弘扬中医理论大有裨益[14]。例如,中医理论渗透着”和谐”的观念,如中医治则还强调因时、因地制宜,在选药和药物用量上充分考虑环境和季节的因素,遵循”天人相应”的理论,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是中医学的生理观,还是病理观以及治疗方法无不渗透着“和谐”观念[15]。当“就医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时,让人民的健康有保障就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中医在此进程中的优势体现在:首先,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点,既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又解决了“就医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此乃一举两得的美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朱进忠教授晚年在总结自己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时,提出中医治病以和谐为纲的学术思想[16]。其次,中医强调“天人合一”,注重“辨证论治”,提倡“阴阳平衡”;这些既是中医文化的主要体现,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中医的文化核心是和谐,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阴阳之间、脏腑之间、气血之间和谐共处[25]。我们把中医的指导思想浓缩为两个字就是“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和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新实践,没有旧理论可循,亟需新理论指导,但新理论不会横空出世,必须承继前人理论。中医的和谐思想以及人们创造和谐状态的实践经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宝贵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中医药健康发展、中医药文化向前推进、中医药科学技术提高、中医药资源综合利用又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 焦杰.传统思想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77.

[2] 张瑜.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J].决策管理,2010(1):59-60.

[3] 张伯礼.中医学的科学性不容诋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42-43.

[4] 钟南山.中医治未病理念是科学的[J].中医药导报,2010,16(10):21.

[5] 祝世讷.怎样科学地看待中医的科学性[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3-4.

[6] 苗东升.从复杂性科学看中医——发现中医的科学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1-19.

[7] 江迅,张伟,李毅.中医脉象学的科学性初论[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2):50-51.

[8] 张伯礼.中医学的科学性不容诋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42-43.

[9] 杜艳艳,贾谦.中医药科学性问题值得关注[J].中国科技论坛,2007(6):115-117.

[10] 赖逸贵,李良龙.探“中医现代化”之源,立“中医科学性”之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66-68.

[11] 陈志红.略论中医的科学性[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2):948-949.

[12] 常存库.中医科学性论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4):3-5.

[13] 鲍艳举,花宝金.中医的科学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77-78.

[14] 诸佳瑜.略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和谐观[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26(6):1441-1442.

[15] 陈仁寿.论中医的“和谐”观[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76-78.

[16] 李庭凯,胡兰贵.朱进忠论治病当以和谐为纲学术思想述略[J].山西中医,2007,23(6):12-13.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科学性和谐社会
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数据科学性及准确性的提升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从陕县成功救援谈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中医理论在异位妊娠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