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种催青技术规程

2012-12-08王永平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蚕卵蚕种感光

张 倩,王永平

(1.楚雄市吕合镇农技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9;2.楚雄市农业局蚕桑站,云南 楚雄 675000)

蚕种催青就是把解除滞育后的蚕卵用人工的方法保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条件下,促使卵内胚子正常发育至孵化出蚁蚕的技术过程。这是养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项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催青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种的孵化齐一程度和蚁体强健度,进而影响蚕茧的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广大蚕农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蚕种的催青质量和孵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愿望更为迫切。为此,就蚕种催青技术和操作规程谈几点粗浅认识,以期达到提高蚕种催青水平、促进胚子发育齐整、孵化齐一、蚕茧优质高产和蚕农增产增收的目的。

1 催青准备

1.1 催青适期确定

每季蚕的催青时间应根据本地当年的养蚕布局、气候条件、桑叶发育情况及历年催青资料来确定,一般桑树开叶3~4片为催青适期。楚雄市各季蚕的催青时间春蚕在3月下旬,夏蚕在6月中旬,正秋蚕在7月下旬,晚秋蚕在9月中旬。

1.2 催青室及用具准备

催青室要求专用,应选择建在养蚕量较多、交通方便的地方,房屋的结构要求能够保温、保湿、光线均匀,通风换气良好,便于调节气象环境和催青人员操作,一般设有内外走廊,房屋大小根据催青数量的多少而定。催青前3 d,做好显微镜、干湿温度计、吸管、氢氧化钾、电炉 (或酒精灯)、烧杯、二重皿、加温补湿用具、黑布等的准备;在蚕种进入催青室前1 d,催青室内应升温补湿,温度调节到20℃ (68℉),湿度保持72%,以备次日蚕种进入催青室后目的温湿度的及时调节。

1.3 催青室及用具消毒

在每季蚕种催青前10 d,用1%漂白粉澄清液喷雾催青室四面墙壁、顶部、地面、蚕种架、蚕箔、催青室周围环境,喷雾后保持湿润40 min以上,密闭一昼夜后再用2%甲醛液喷雾或熏蒸,同时温度升至25℃ (77℉)并保持5 h,催青前3~4 d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排除药味。

2 催青标准

2.1 温度

催青温度对蚕卵胚子发育快慢影响很大,关系到催青经过的长短、孵化齐一、孵化后蚁蚕体质的强弱、茧质优劣等。在整个催青阶段,温度控制在15.5~25.5℃ (60~78℉),采取分段升温的方法,先低后高,直到孵化。丙2(最长期)前保持15.5℃ (60℉)为宜,丙2—戊3(缩短期)保持在20~25℃ (68~77℉),以后保持在25~2.5℃ (77~78℉)。

2.2 湿度

催青湿度的高低对孵化齐一、经过长短、蚁蚕的健康等也有影响,多湿或过干燥都有碍蚕卵生理,造成胚子发育不良、孵化后难于饲养。所以,在催青中湿度以69%~84%为宜,一般催青前期保持69%~74%,避免多湿;后期保持74%~84%,避免干燥。

2.3 光线

催青中光线对蚁蚕孵化时刻有较大影响,如果把蚕种放在昼夜全暗或全明中催青,蚁蚕孵化时刻不一致;放在昼明夜暗自然环境中催青,则蚁蚕在上午5~9时孵化。因此,催青中应掌握光线明暗规律,从戊3开始每天增加光照6 h(即每天感光18 h),到已4(点青期)遮光保持全天黑暗,直至孵化当天早晨感光,促使蚕种孵化齐一。

2.4 空气

蚕卵对不良气体的抵抗力,初期强,后期弱,收蚁前2~3 d最弱。因此,催青中必须保持催青室空气新鲜,每天定时开门窗换气,戊3前每天换气2次,戊3后每天换气4次,且蚕种在运输途中不能堆积和密闭,也不能接触有害气体,以免影响蚕卵正常呼吸。

3 催青技术

3.1 蚕种清理

蚕种进入催青室后,应立即进行清理点数,按不同品种、批次、数量等分别摆放上蚕种架或蚕箔,采用渐进法 (即催青温度按蚕卵胚子发育进度逐渐递升)进行催青。

3.2 解剖蚕卵

蚕种进入催青室清点摆放好后,及时抽取不同品种、批次的蚕卵进行解剖,观察胚子发育情况,当胚子发育到丙2时,即可开始加温催青。以后每天早上8~9时都要对不同品种、批次的蚕卵进行解剖,观察当天胚子发育情况,以便确定和调节胚子发育所需温湿度。解剖蚕卵通常用氢氧化钾脱壳法,操作步骤如下:(1)配液。用氢氧化钾配制15%的溶液,即称取氢氧化钾15 g溶于85 ml水中即成;(2)煮液。将配好的氢氧化钾溶液加温煮沸,随即离开热源;(3)浸卵。取蚕卵20~30粒用纱布包好或用铜丝制成小勺装好,当离开火源的煮沸液停止翻滚时,立即将蚕种浸入,一般浸10~15 s,当有2~3粒蚕卵脱落、卵色变为赤豆色时,立即取出放入清温水中清洗;(4)冲洗。蚕卵在清温水中反复清洗数次,把氢氧化钾洗净后,再换清水用吸管冲击蚕卵侧面,胚子即可脱卵而出;(5)镜检。用吸管将分离出的胚子吸放在载玻片上,在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胚子的发育程度。

3.3 温湿度调节

每天根据解剖后胚子发育情况,于当天上午10时前调节至目的温湿度。做到每隔30 min观察温湿度1次,每小时记录1次,确保温湿度恒定准确。

3.4 调种摇卵

为使蚕卵感温均匀,孵化齐一,每天必须定时上、下、左、右调换蚕种位置,并结合摇卵,每天上、下午各1次。摇卵时动作要轻,振动要小,防止卵粒相互碰撞损伤胚子。

3.5 换气

为使催青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必须定时换气。在戊3前,每天上午、下午各换气1次,戊3后每天换气次数要增加1倍,每次换气时间10 min。换气时若室内外温差太大,可将室内温度适当升高再行换气,以防在换气时引起温度激变,影响胚子正常发育。

3.6 感光遮黑

胚子发育到戊3时,除自然光线外,须每天开灯感光6 h,光源距离蚕卵可稍远,感光要均匀。已4后催青室要求遮黑避光,保持全暗,直至孵化当天凌晨4~5时再感光。避光全暗期间,必须严格遮黑,如工作需要,可用红光照明,对胚子发育影响不大。

3.7 防病卫生

催青室应随时保持清洁,催青人员必须换鞋入室,严禁在室内吸烟,并避免接触酸、碱、油类、水银、甲醛、化肥、农药、蚊香、灭蚊药片、煤烟等有害物。

3.8 关键胚子掌握

准确掌握胚子各发育阶段的特征特性,特别是丙2、戊3、已43个关键胚子。丙2是催青加温的起点胚子,戊3是进入高温及感光阶段的胚子,已4是点青黑暗抑制促使孵化齐一的胚子,对丙2至已5(转青期)各阶段胚子的特征也应熟练掌握,以便为目的温湿度的调节提供准确依据。

4 发种及补催青

4.1 蚕种发放

发种时期以转青期为好,各领种单位可根据小蚕共育室或养蚕农户路程远近酌情提前或延后。发种前2~3 h,催青室温度应逐渐降低到24℃ (75℉),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使蚕卵骤然感受低温。领种途中要继续遮光,且蚕种不能堆积过高,防止剧烈热振动和接触有毒物质,领种时间以晴天早上或下午为宜,可避免蚕种骤遇高温受闷和骤遇低温受冻。

4.2 补催青

蚕种领回共育室后要及时平摊在蚕箔内,继续黑暗保护,并按催青后期的温湿度标准做好补催青,到次日凌晨4~5时感光收蚁。若从催青室领回的蚕种发育不齐,需要延迟1 d收蚁,可将补催青温度控制在24℃ (75℉),干湿差1.5~2℃,继续遮光黑暗抑制,到第2 d晚上升温至25℃ (77℉),凌晨4~5时开灯感光,蚁蚕便可整齐孵化。

猜你喜欢

蚕卵蚕种感光
感光食物,吃了会变黑?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高温蒸汽对蚕卵微粒子病感染防治的研究探索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孵化蚕卵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蚕卵的等待!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蚕宝宝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