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姚县蚕病防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2012-12-08王家云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蚕农桑园蚕桑

王家云

(大姚县金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大姚 675400)

大姚县有400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和经验,近10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到2011年,全县有桑园面积3 336 hm2,养种32 092张,产茧1 108.88 t,农民养蚕直接经济收入3 905.59万元。然而,蚕病的发生和危害一直困扰着蚕桑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蚕农养蚕的经济收入。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轻蚕病的危害,提高蚕茧产量和品质,增加蚕农的养蚕收入,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一直是蚕桑科技人员为之努力奋斗的重要课题和目标。笔者在从事农村蚕桑生产技术推广指导工作20多年中,通过长期观察、分析、总结,就蚕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防控策略总结如下:

1 蚕病防治工作现状

随着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大蚕业科技人员,认真宣传和推广管桑养蚕各项新成果和新技术,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蚕病的综合防治,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养蚕范围、数量密度不断增加,蚕桑新区的不断扩大,蚕农对养蚕消毒防病意识淡薄,加之环境污染、蚕药具成本增加和市场混乱,消毒防病技术难于推广和落实,家蚕病害随之产生和蔓延。

2 蚕病发生特点

春蚕由于气候温和干燥、叶质好、与上年养蚕间隔时间长,按一般的简单消毒饲养管理,蚕不易发病;夏、秋蚕由于高温、多湿、闷热,桑叶质量差,虫口叶、污染叶多,桑叶带菌,加之连续多次养蚕,各季茬口短,数量和密度大,使致病原数量累积,毒力强,消毒、防病措施稍有不慎,极易使蚕感染发病,甚至一季比一季重,难于应对。

3 蚕病发生原因

蚕是高密度的饲养群体,蚕儿食桑排泄处于同一区域,病死蚕、蚕沙粪便污染蚕室、蚕具、蚕体和桑叶,一旦消毒防病措施不严,饲养管理疏忽,传染性蚕病极易扩散、暴发。

3.1 落实养蚕消毒、防病措施不认真、不彻底

不少农户刚开始养蚕时,对蚕室蚕具只做简单清洗消毒,甚至不消毒,也把蚕养好了,就认为消毒防病很简单,不用像蚕桑技术人员讲的那样严格和认真,导致养蚕次数多后,蚕病发生。

3.2 消毒防病药品选择和使用不规范

一是消毒药具选择不正确;二是药剂用量不足,配比浓度和数量不规范,随意性大;三是消毒程序简单化,不彻底、不均匀;四是一些药品长期存放或保存方法不当,消毒杀菌效果下降;五是消毒后出现再次污染。

3.3 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病卫生制度认识不足

有的蚕农错误地认为养蚕前消毒可有效防治蚕病,而蚕期中可不进行消毒和防病,因此蚕沙、蔟具、病死蚕乱放,蚕具乱用,采叶、调桑、喂蚕不洗手、不换鞋等现象随处可见。

3.4 不良叶多,桑园管理粗放

桑园不及时防虫、治病,叶质差;不按桑叶的采、运、贮妥善保管好桑叶,蚕食下后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差,抗病性、抗逆性减弱,蚕易感染发病。

4 蚕病的防控对策

4.1 认真落实科技兴桑、科技兴蚕发展战略

蚕桑技术推广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宣传培训;推广管桑养蚕、消毒防病技术措施,增强蚕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技能,把各项防病措施落到实处。

4.2 养蚕前严格消毒,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源

首先对蚕室 (含贮桑室、上蔟室、贮具室)及周围环境、蚕具、用具进行认真清洗,选择高效、广谱药剂如福尔马林、漂白粉、消特灵等,根据消毒面积、使用方法,配准、配足消毒药液,对上述物件认真仔细进行药物消毒,同时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及肥水管理,防止桑叶污染带菌。

4.3 建立和执行严格防病卫生制度

不仅要高度重视养蚕前的消毒,而且还要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和蚕期后的回山消毒,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的全过程。

(1)严格执行消毒防病卫生制度,杜绝或减少病原菌污染蚕室、桑叶和蚕体。必须换鞋后进入蚕室、贮桑室,必须洗手后才能采叶、调桑、切叶、喂蚕,每次除沙后,认真清扫地板并喷洒漂白粉、消毒液。

(2)严格蚕期消毒防病。大小蚕分室、分批饲养,严格提青分批;及时隔离或淘汰弱小蚕、病蚕,适时采用蚕体消毒药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特别是要重视对蚁蚕、各龄起蚕、将眠蚕几个易感期的蚕体、蚕座消毒。

(3)认真处理好蚕期中的病死蚕、蚕沙、旧蔟具三大污染源。发现病蚕、死蚕,用蚕筷拾出投入消毒缸内,严禁乱丢、乱放或喂养家禽,以防病源扩散污染;蚕沙要及时运到远离蚕室的地方堆捂发酵后才能施入桑园;不能用的蔟具应及时烧毁,还能利用的蔟具应及时清扫、整理、消毒并妥善存放。

(4)加强管理,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和抗病力。做好桑园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桑叶质量,不喂不良叶;蚕儿良桑饱食稀座饲养,创造最适宜蚕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温、湿、气条件,达到小蚕保温保湿,大蚕通风、排湿、防闷热。

4.4 确诊病例,查明病因,合理用药,控制蚕病蔓延

(1)病毒病主要是空头和脓病,一旦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死蚕,每天用新鲜石灰或大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加强通风排湿。

(2)真菌病主要是白僵病,及时拾出病死蚕,通风、排湿、勤除沙,每天用防僵粉、灭僵灵或1∶16的福尔马林焦糠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3)细菌病可添食人用抗生素或蚕用抗菌药剂,不喂发热叶。

(4)农药、烟草和废气中毒。蚕室、桑园要远离这些毒源,一旦发生中毒,轻者及时改善饲养环境,选用优质新鲜桑叶,具体处理方法:立即除沙,隔离毒源,可将蚕浸入清洁冷水或冷茶水中2~3 min,2~3次漂洗,捞出后置于蚕座上,加强通风,并添食阿托品(1支或3片阿托品加水500 ml),先对蚕体均匀喷雾,再喷洒桑叶,精心饲养可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猜你喜欢

蚕农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