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宇航科学院将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访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先生

2012-12-07

太空探索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院士航天

□ 刘 洁 周 武

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正逐渐成为加强我国与国际宇航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宇航科学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扮演的角色更加多样。在中国院士日活动的间隙,就如何进一步利用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话题,本刊采访了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先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国际宇航科学院近年来的活动。

康坦:IAA的日常活动包括举办国际会议、组织开展研究工作、遴选新增院士及出版工作等。从上世纪60年代初正式成立到现在,IAA的成长伴随着世界航天的发展,不断吸纳各国航天界精英成为其院士成员,共同探讨在空间物理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技术和系统开发、空间系统运行和利用、空间政策法律和经济、空间社会文化和教育课题等领域的课题,其研究成果在世界航天科学界与工业界享有盛誉,IAA在世界航天事务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近年来,IAA对亚洲、非洲、拉美地区航天新兴国家及对航天事业感兴趣国家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来自30个国家的航天局局长参加了IAA举办的2010年航天局长峰会,这样大的规模史无前例。峰会发布的宣言列出了包括约15个航天优先发展项目清单,这是世界航天界重要的智力成果。IAA的《宇航学报》(Acta Astronautica)在行业排名逐年提升,去年已经名列第八。

IAA在2012年的活动非常丰富,成果显著。主要活动包括每年都要举办的两次大型研讨会、10次~15次专题会议、开展各研究小组的工作、出版期刊以及新增院士的遴选活动。通过加强与各国航天组织的合作,IAA的各项活动在过去一年中都进展顺利,多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步。2012年IAA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和印度迈索尔举行的两次大型研讨会空前成功,列出了10多项空间合作项目。明年将在美国举办一个高峰论坛和一个部长级会议。

记者:中国航天一向注重开展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请您对中国航天人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宇航科学院等国际组织的活动提出建议。

康坦:相比中国航天的大国地位,中国航天人在国际航天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有差距。目前,语言问题逐渐不再成为阻碍中国航天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与世界对话的主要因素。就中国院士参与国际宇航学院的活动而言,近两年来,他们开始逐渐了解组织的规则,能够在规则的框架内顺利完成院士资格的申请和投票表决。因此,近年来中国院士增长非常迅速。我认为,中国的代表能够自如地与其他国家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中探讨问题和表达意见是现在急需实现的目标。中国和西方国家一道平等地利用国际组织的资源非常重要。中国航天界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精英,他们的观点、见解和经验是世界航天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以实现更大的影响力,这样有益于世界航天的未来发展。畅通的交流还可以帮助中国航天界从国际同行那里得到关于未来技术发展动向、空间探索远景规划、航天技术应用等众多方面的启发。

记者: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参与了国际宇航科学院SG4.11小组的研究项目,请介绍一下该项研究的具体情况。

康坦:在2012年9月于那不勒斯举行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日活动中,顾行发院士就SG4.11小组的研究项目“全球环境影响的协调与合作”向与会院士作了总结性的报告。由马兴瑞总经理和顾行发院士共同开展的该项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卫星数据在自然灾害预警、减灾救灾的应用及国际合作意义。他们之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宇航科学院的论坛中与各国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终形成了结论性报告,并向科学院提交。

国际宇航科学院希望最终能将研究结论转发为造福人类的具体成果。是否可以利用空间手段预测地震?欧洲的专家对此一直持否定的态度,而中国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可圈可点,于是国际宇航科学院正式提出这项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研究课题。

国际合作是世界航天发展的必经之路,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会更加活跃和丰富,国际宇航科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这种趋势。

2012年11月5日,康坦先生访问中国宇航学会,并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会见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院士航天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逐梦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