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金牌导向与散打项目发展困局

2012-12-07李耀章朱立新张振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金牌竞技

李耀章,王 莉,朱立新,张振龙

作为传统武术体育化改造形成的运动项目,散打经过几代武术工作者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无到有,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冷静进行分析发现,在西方体育盛行和日韩等搏击类项目的直接竞争下,散打正面临不进行重大改革就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局。

散打项目的发展,既要兼顾国内开展与国际推广、竞技比赛、职业化与大众推广等多重目标,又要协调民族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比赛的精彩度与安全性等多重矛盾,还得面对空手道、跆拳道、泰拳和综合搏击等同类项目的直接竞争……散打应走向何方、如何发展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复杂问题。关于散打项目应如何发展,已有学者分别从散打发展史的回顾与展望[1-4]、战略研究[5-6]、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7-9]、国际经验借鉴[10-15]和各领域如何发展的研究——国际化推广[16-18]、市场化、职业化[19-21]和大众推广[22,4]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现有的研究对散打发展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分析,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发展困局尚未引起重视,未能对造成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挖掘,就事论事的众多对策也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研究拟揭示散打项目目前的发展困局,探究造成困局的根本性原因,从而为最终走出困境找到关键所在。

1 散打面临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局

毋庸置疑,经过几代散打工作者的努力,散打从零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在竞技散打领域发展迅速。但如果从国际化发展和竞争比较的视野进行检视,就可发现其在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竞赛表演)3个领域以及对传统武术的传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综合形成发展困局。

1.1 疏于大众培训和竞赛表演,从而缺乏群众基础

在国际上,散打普及程度和知名度远不及空手道、跆拳道、柔道和泰拳等同出自东亚的搏击类项目。在国内,尽管有高规格的竞技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专业运动队,但大众培训与普及却很不理想。在中国城市,散打习练者远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中国的跆拳道,就连新进的空手道也有赶超散打之势。

在竞赛表演方面,正式的高水平竞技比赛(如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往往观众稀疏,很难卖出门票。自1993年开始尝试的商业性比赛,因其比赛规则更加开放、注重新闻炒作和灯光舞美而较正式竞技比赛更受观众喜爱。但仔细分析近几年的商业性比赛,以2010和2011年为例,影响力较大的“武林风”和“英雄传说”,其使用规则和运动员打法更接近泰拳或简化泰拳——K-1,部分场次则采用综合搏击(MMA)规则。尽管上述比赛仍以中国武术、中国功夫名义进行宣传,多数参赛选手也曾经是散打运动员,但实质上这样的比赛已是泰拳、K-1或综合搏击比赛,而非散打比赛。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更是直接弃用已发展多年的散打,重新探索“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的武术形式。

在大众培训和竞赛表演领域,散打项目正逐渐在其发源地——中国败退于源于国外的搏击类项目。缺少习练者和比赛观赏者,散打项目的发展也就缺乏群众基础。

1.2 重视竞技,执着加入奥运会却希望渺茫

在散打项目的发展中,竞技散打一直作为项目的主体而备受重视。在相继成为国内正式竞赛项目、进入全运会和亚运会后,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奥运会,自然成为散打发展的重要目标甚至终极目标。但因奥运瘦身计划和申请加入奥运会运动项目的激烈竞争,且散打自身推广情况欠佳,随着北京奥运期间武术申请加入奥运会的失利,散打入奥希望渺茫。

2012年2月25 日,中国国家散打队的成立被国内武术界视为散打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对竞技散打的重视,有利于强化中国在散打国际赛事中本已具有的绝对优势地位。但长远看却会挫伤其他国家发展竞技散打的积极性,从而妨碍散打的国际推广。

1.3 饱受“失去传统特色”的争议

散打自1982年公开进行观摩表演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传统武术习练者“缺乏武术特色”的质疑。其中固然有部分观众受武打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而对武术技击期望过高的原因,但相较于同样源于东亚文化的跆拳道、空手道和泰拳,散打更缺乏传统文化特色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让散打自面世之初就饱受争议的问题,历经30年,不仅未能解决,反而呈现出散打与传统武术日渐割裂之势。

1.4 问题背后的发展困局

尽管上述问题在以往研究中都曾被提及,但由于缺乏系统分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危机却很少被揭示。

如果按以往态势发展下去,散打因不重视大众培训和竞赛表演,只能寄望于竞技散打的发展。更为紧要的是,缺乏群众基础将使散打项目无法发展成为一项有影响力的运动。散打孤注于竞技体育领域,其发展需依存于成为奥运项目或至少在全运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在以往的竞技模式下,散打项目国际推广不力,加之入奥竞争激烈,因此入奥希望渺茫。中国全运会的设项基本对应奥运会,若要在入奥无望情况下保住散打在全运会中的地位,则散打需具备传统特色,而目前它正与传统武术渐行渐远。

综上所述,散打项目看似方兴未艾的发展正面临不变革图新就无法突破的困局。

2 为何从发展导向角度探究原因

如前所述,以往关于散打的研究未能揭示散打发展的困局,也缺乏对造成散打诸多问题深层原因的挖掘。散打发展困局其实体现了中国体育的通病:重竞技而轻群体、职业体育发展不良,就连散打失去传统特色也与中国体育文化缺失相对应。对近10年中国体育改革的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对于中国体育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通常被认为是核心或根本性因素[23-24],也有学者对中国体育的价值观念进行反思,提倡人本价值观[25-27]。在发展导向、管理体制和价值观念上,笔者认为发展导向更适合作为散打项目和中国体育问题的根本性原因进行研究。

2.1 关于发展导向

导向是所引导的方向。发展导向即一个组织看重什么,并选择其为指向去引导事物的发展。发展导向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作为组织的经营哲学,它决定着组织的目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组织成员努力的方向和组织事业的发展轨迹。

发展导向对散打项目和中国体育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决定作用,而散打和中国体育均表现为发展方向固化、日渐偏离人们需求。因此,从发展导向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解释和解决散打和中国体育发展中的方向偏差问题。

2.2 体育管理体制与发展导向,谁更适合作为根本性原因

体育管理体制问题是当下国内体育管理领域最热门的论题之一,但对于什么是体制却少有人说得清。从管理学角度,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指的是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简而言之,体制指的是组织架构及相关制度。因此,体育管理体制应该是体育管理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架构的)相关制度,是服务于体育发展目标的组织保障。

发展导向与管理体制的关系,(1)发展导向决定管理体制。发展导向规定着组织的目标,为了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组织选择相应的组织架构——即体制予以保障实施。(2)发展导向也更适合于解决散打项目和中国体育目前存在的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固化的,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问题。要解决发展方向问题,直接从组织架构入手显然无能为力,而反思和校准发展导向则切中要害。从以上两方面看,发展导向比管理体制更适合作为根本性的原因。

事实上,目前体育界还有一种更为流行的认识,将“体制”理解为体系、制度,把体育的整个体系和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归结为“体育管理体制”。而这一泛化的“体育管理体制”概念则给讨论和研究带来困难——在管理学中难以找到与其对应的学术性概念,因此更不适合作为根本性原因。

2.3 价值观与发展导向,谁更适合作为根本性原因

与价值观相比,发展导向更具体、实在地主导着组织的发展。的确,散打项目和中国体育问题的成因可追溯到价值观念层面,而且与发展导向相比,价值观居于更深层次。但价值观只有通过发展导向,具体体现于组织文化,转化为组织的目标体系和利益导向机制,才能真正引导组织的发展。否则只能是口头上的价值观,而无从落实。

另外,我们研究根本性原因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发展导向比价值观更具操作性,而反思和校准发展导向则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操作性建议,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与价值观相比,发展导向更直接影响体育发展,它既能体现组织真实的价值观,又更具操作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发展导向比价值观更适合作为根本性原因进行研究。

3 竞技金牌导向主导散打项目发展

竞技金牌导向,是指在“正式的竞技比赛”中争取优异成绩(尤其是金牌)为引导的发展方向。金牌数量决定着运动员和教练的薪资、待遇,管理者的职位升降,国家或地区的荣誉,最终形成以金牌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正式的竞技比赛”是指在中国以奥运会为终极目标,以全运会、城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及全国单项运动的比赛为主要杠杆的竞技比赛体系。根据我国各运动项目中心的实际运行机制,除个别非奥项目外,我国多数运动项目以竞技金牌为发展导向。散打源于中华武术,目前尚不属于奥运项目,那么它也是以竞技金牌为发展导向的吗?

3.1 竞技金牌导向——贯穿项目发展历程

散打项目的试验开展是当时武术界不满足于现代武术的单一套路模式,在试图恢复武术技击特性(当时武术界的认识:武术的本质是技击)要求的推动下,由原国家体委在1978年批准进行的。基于当时中国体育界的计划体制,散打项目自试验之初定位为竞技体育项目,并希望能够立项成为武术套路那样的正式竞技项目。

经过约10年的小规模试验、观摩表演,散打在主管部门的争取下,终于在1989年立项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并逐渐成为全运会重要比赛项目(自七运会至十运会,散打金牌数从1枚增加到7枚)。进入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后,散打受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部门的重视,从而在国内的竞技体育领域迅速发展。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2001年中国体育界着手运作武术申请加入奥运会,散打在武术申奥的中期加入申奥。武术申奥失利后,散打又积极准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今后,散打申请加入奥运还将是项目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在国际推广方面,散打也沿用国内推广竞技散打的模式,主要通过举办国际比赛带动项目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从项目发展历程来看,努力成为正式竞赛项目,通过参与单位对“正式比赛”金牌的重视推动项目发展是贯穿散打项目30多年发展的主要动力。

3.2 赛事职业化——竞技金牌主导下的补充

散打商业性比赛的举办始于1993年,并在2000至2002年“散打王赛”期间出现商业(准职业)赛事高潮,之后随着“散打王赛”停办出现低谷,2009年后商业赛事又开始回暖。据此,散打职业化(或商业化)也是一种可能的发展导向,但认真剖析后即可发现,职业化只是竞技金牌导向的补充。

(1)从动机方面来看,项目管理者举办商业(或准职业)比赛的目的,主要是在不影响正式比赛的情况下,开拓资金来源,扩大项目影响力。2009年以后,开始有为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转轨而未雨绸缪的考量。对于运动队而言,参加商业比赛可在正式比赛之余,取得额外收入,还可通过比赛锻炼队员。

(2)从实际表现来看,散打职业化的边缘地位进一步体现为商业比赛训练体系的边缘化和竞赛组织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参加商业散打比赛的运动员,其技术体系与训练安排主要是针对“正式竞技比赛”的,对于商业比赛只是临时进行适应性调整。而缺乏针对商业比赛的系统训练,一是影响比赛的精彩度,二则增加了运动员伤害事故的可能性。从赛事组织管理方面看,商业性比赛发展了十几年,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职业化比赛组织管理体系。上官鹏飞事件具有很大的意外性,且这一赛事的举办本是目前武术协会进行散打项目职业化发展的积极努力。但从事件发生过程和相关环节来看,也确实可发现散打在职业化方面尚待完善:针对性训练不足(所参加的商业比赛距全国散打冠军赛结束不足50天,参赛选手普遍准备不足、状态差);技术待规范(摆拳不规范,容易造成“开掌”击打和打到对方后脑;防守方的前倾低头防守,容易暴露自己后脑部);安全保障措施待完善(赛前医疗检查过于简单);散打运动员伤害保险不健全(严格讲,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散打运动员的人身意外伤害险);赛事组织方对这一事件的公关处理也不够主动。

3.3 传统武术传承——渐行渐远的美好愿望

作为传统武术技击的发展,也是作为现代武术中的对抗性项目,能否传承传统武术、体现中华武术的特色是项目管理者、有关专家和社会大众的愿望。据此推断,传承传统武术应该是另一种可能的发展导向,事实上果真如此吗?通过竞技比赛带动项目发展的模式,使得散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领域(严格讲,竞技散打和商业散打都属于竞技体育)。而在竞技比赛中,散打展现给观众更多的是搏击运动的共性而缺乏中华武术的特色,因此散打饱受人们“失去传统特色”的非议。

其实,从散打运动的传授者和习练者知识结构的变化,可以清晰看到散打与其母体——传统武术渐行渐远的事实。早期的散打传授者多来自于传统武术,习练者也多有传统武术或武术套路的功底。而在现在的散打教练员和教师中,具有武术套路基础的已很少,有传统武术功底的更是凤毛麟角,散打正面临着与传统武术隔绝的危险。

3.4 讲求实战——既定规则下的竞赛实用

散打设立的初衷就是要恢复和体现武术的“本质”特性——技击性(当时武术界的主流认识);在“散打还是不是武术”、“散打能否体现武术特点”的争议中,比民间传统武术更具实战对抗性是散打进行自我辩护的主要依据。因此,讲求实战(实用)也是一种可能的发展导向。

(1)从散打比赛胜负判别来看,作风更强悍、经常追打对手的选手被判失败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就是说比赛中真正讲求实战性并不一定能获胜,获胜者往往是那些善于利用规则、算计分数的选手。(2)如果以实战性为主要导向,那么目前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最强的徒手搏击术——综合搏击就是最好的模板,现在的散打似乎已无存在理由。(3)讲求实战性还意味着要在竞技散打之外,发展出应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的防身散打、警用散打和军用散打,但是与竞技散打的迅速发展相比,散打在这些领域几近空白。

可见,实战并未能决定散打项目发展的方向,竞技金牌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散打尽管比武术套路和民间传统武术更具实战性,但这种实战性更多是在既有散打规则基础上如何竞争取胜,是服务于竞技金牌导向的。

综上,竞技金牌是项目管理者撬动各地积极发展竞技散打的主要杠杆。商业化只是竞技金牌导向的补充,处于边缘化地位;在金牌的发展导向下,散打正与传统武术渐行渐远;所谓的讲求实战也只是在既定规则下的竞赛实用,是服务于金牌目标的。可见,竞技金牌是散打项目发展的主要导向。

4 竞技金牌导向优劣评价

如何评判竞技金牌导向?该导向是否应为散打项目发展困局的出现负责?评判一种发展导向的优劣需有评判标准。体育的发展应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宗旨,能否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作为评判标准,可分别从对需求的满足程度和为此付出的成本进行分析。

4.1 竞技金牌导向可使竞技散打发展迅速,但导致散打整体发展偏离人们的需求

竞技金牌主导下,项目管理者和以专业队为主体的参与者专注于正式比赛的金牌如何在参赛单位进行分配。以金牌为主要标的物的运动成绩是各级运动队追逐的主要目标,也是考评它们所在单位——各级运动项目协会(中心)绩效的主要指标,运动队、运动项目协会的经费和个人的待遇主要来自于上级单位,实际由各级政府投入。在这一机制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观众参与的因素,至于人们喜不喜欢看比赛、能不能参与等并不能决定项目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将单一的金牌数量设定为人们主要、甚至唯一的需求,而无视人们对于体育的多元需求。

(1)竞技金牌导向下竞技散打发展迅速。竞技金牌导向通过对竞技金牌的绝对重视,形成与此相适应的集中资源培养少数尖子运动员的精英培养体系,推动了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为所在国家或地区争光”的需求。

(2)竞技金牌导向下大众散打发展不良。散打项目能否适合大众习练是讨论这一问题的前提。源于日、韩的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等,与散打具有相似的背景,从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传播来看,人们对于散打类项目本是有习练需求的。

竞技金牌导向对大众散打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首先,在竞技金牌主导下,大众散打无法得到真正重视。尽管散打大众普及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及,但由于竞技金牌是各省市武术协会的主要目标和考核指标,群众习练散打的需求难以被纳入考虑之列,大众散打的发展动力不足。其次,该导向促成并维护现有的行政管理组织形式,而该组织形式影响群众体育的提供效率。散打的发展借用了我国体育界惯用的行政管理形式,而这种组织形式是与竞技金牌导向一致。但从产品属性看,大众散打多属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与其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为非营利性组织,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无法有效提供大众散打服务。再次,该导向难以形成适合群众体育的产品和服务。由于竞技金牌导向专注于获取金牌,而无视群众的其他体育需求,导致我国至今尚未产生适合向大众推广的散打产品,散打自然难以在群众中普及推广。

(3)竞技金牌导向下职业散打发展举步维艰。从以往商业(准职业)散打比赛举办情况看,人们对于散打是有观赏的需求的。但在竞技金牌导向下,散打的职业化进程却颇为艰难。与对大众散打的影响类似,竞技金牌导向也主要通过以下3个途径影响职业散打的发展。①由于正式竞技比赛的成绩是运动队的核心目标,也决定着参与者的薪酬待遇,商业(准职业)比赛只能作为前者的补充,导致职业散打发展动力不足;②促成并维护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而这种组织形式制约职业散打的发展;③忽视观众喜好,使得散打难以发展出具有观赏性的技术体系,即职业散打的发展缺乏相应产品。

(4)竞技金牌导向下传统特色缺失。传承传统武术本是散打项目的职责,也是人们对于散打的期待。从日韩武道的发展经验看,在东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型中,民族传统特色是可以保留的。

由于对竞技金牌的偏爱,散打偏重于发展竞技而忽视了传承传统的大众培训;在竞技散打领域,尽管项目管理者和有关专家也试图通过规则制定来引导体现武术技击的技术特点,但在竞技争胜的强力驱使下,教练和运动员专注于制胜技术的快速掌握,而缺乏足够动力对传统武术技法进行挖掘、试验和使用。在追求金牌的强大动力下,传统武术的内容在散打中很难生存,散打正面临着与传统武术隔绝的危险。

4.2 竞技金牌导向下散打发展成本高昂

(1)竞技金牌导向下人才培养代价高昂。在竞技金牌导向下,我国形成了集中式精英训练体系,对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训练。在这一训练体系中,运动成绩成为核心目标,运动员被当作获取金牌的工具。在运动员成长过程中,运动训练被当作关键内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被忽视,也过早的脱离了家庭教育,而且生活环境也与外部世界基本隔离。这种片面的教育成长过程,就造成了运动员退役后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大多数中途被淘汰的运动员更成为牺牲品。在上官鹏飞事件后,一些著名拳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退役后待遇和农民工一样没啥区别”;一位散打全国冠军说“我身边的很多散打师兄弟待遇非常悲惨,有的卖馒头,有的给人当司机,有的甚至被逼无奈出生入死给人当打手”[28]。可见,这种工具化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代价高昂。

(2)竞技金牌导向下散打发展投入巨大、缺乏自生能力。竞技金牌导向下,由于重要比赛的金牌数量是考核各级体育部门业绩的关键指标,所以备受重视;加之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散打项目的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造成政府对竞技散打投入巨大,便散打项目自身缺乏自生能力。

综上,尽管竞技金牌导向可以较好地满足“为所在国家或地区争光”的需求,但却无法满足大众日渐增长的体育参与、竞赛表演欣赏的需求和传承传统武术的期待。不仅如此,竞技金牌导向还将导致散打发展成本高昂。偏离人们的需求和代价高昂,使得竞技金牌导向下的散打必然面临困局。

5 结 语

散打项目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竞技散打在国内发展迅速,但这种过于倚重竞技的发展模式也使项目发展陷入困局。竞技金牌发展导向是造成散打项目发展困局的根本性原因,竞技金牌导向下的散打发展偏离人们的需求且成本高昂,反思既往的竞技金牌发展导向,并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校准,才能使散打项目走出发展困局。

[1]曾于久,陈星潭.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回顾与展望 [J].体育科学,2009,29(6):3-8.

[2]胡玉玺.散打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14-117.

[3]姜传银.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与对策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5):54-57.

[4]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武术研究(散打专辑)[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5]于万岭.散打发展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02-105.

[6]姜传银.“后奥运”时代武术散打发展战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44-47.

[7]马敏跃.试论制约我国武术散手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专辑):66-67.

[8]张智录,权黎明.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59-61.

[9]曾恒辉.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120-122.

[10]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44-48.

[11]丁峰,王明建.中国散打与跆拳道之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6):122-124.

[12]韩红雨,马振水,徐海龙.武术散打与世界搏击项目竞赛规则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86-88.

[13]郭红兵.传播学视角比较散打与跆拳道的异同[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83-86.

[14]白继森.从散打与泰拳的对比研究析论散打的发展[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5]刘明亮,高静.散打与美国综合格斗体育文化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3):98-102.

[16]李登光,赵剑峰.对现代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的再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36-39.

[17]漆振光,张峰.武术散打国际化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3(4):4-6.

[18]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武术研究(散打专辑)[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243-255.

[19]汝安,黄抱雪.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散手)运营机制的改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2):36-38.

[20]白富帅.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之初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1]姜立明.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22]武连全,朱伟,靳良才,等.论武术散打的大众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1):57-58,61

[23]张新萍.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24]谢雪玲,毛进红.我国体育改革路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3):5-7.

[25]龚德胜,郑成爱,张利.中国体育价值选择的历史演变及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9,30(3):51-53.

[26]胡晓明.分享运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体育科学,2010,30(11):3-8.

[27]袁旦.时代呼唤人文体育——工具理性体育价值观批判(1)[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1-6.

[28]曾啸.有人退役后卖馒头当司机做打手谁还敢练散打[N].半岛晨报,2011-12-14.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金牌竞技
迟来的金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有惊无险的金牌
花与竞技少女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