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剑中不同步法对弓步刺速度因素的影响及分析

2012-12-03孙建刚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动作速度弓步原地

孙建刚,张 鹏

(1.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2.六安市皋城中学,安徽 六安237000)

1 前言

击剑比赛形势变化万千,得分手段多样化[1],但每位选手依然都会有各自相对固定的技战术特点,如有稳健型、爆发型、防守型、进攻型等[2],比赛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对手和不同对手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战术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关注的问题。不管哪类运动,所有华丽复杂的技术、战术的实施都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之上,所以只有对单个动作技术有充分理解熟练运用,才能在比赛中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并灵活运用。时间因素向来是对抗性项目中获胜的重要因素[3],而动作时间的长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作速度的情况,也在一等程度上反映运动员把握时机快速做出进攻的能力。如击剑运动中出剑动作时间之前的调整越短,就表示运动员完成进攻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和完成进攻转为防守的速度越快,不但有利于抓住进攻时机也有利于进攻和防守的转化。本文通过对不同步法下弓步刺动作在时间轴上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步法对弓步刺技术动作速度因素的影响,探索不同步法下,弓步刺速度因素的变化情况,同时依据运动员自身和对手的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步法,扬长避短从而达到对比赛节奏掌握和控制的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6名男性上海体育学院重剑击剑运动员,平均受训年限为4年,均有国家级比赛经验,取得优秀成绩。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实验前没有剧烈运动或者伤病,排除了疲劳和伤病对实验的影响。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查阅相关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研究击剑运动的相关文献资料。

2.2.2 实验法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运动技能实验大厅,运用三维测力台VICON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1)评价指标的确定

原地弓步刺:由静止的准备姿势开始,信号灯亮起后迅速做出弓步刺进攻。

原地弹跳步弓步刺:运动员原地不停弹跳的状态为准备姿势在信号灯亮起后做出弓步刺进攻。

前后弹跳步弓步刺:运动员以前后弹跳步为准备姿势在信号灯亮起后迅速做出弓步刺进攻。

弓步刺划分为2个阶段:调整阶段,动作阶段。

调整阶段:从信号灯亮起到运动员准备姿势完成的瞬间,准备姿势完成的标志为后蹬腿的膝角度在弓步刺前最小值时。

动作阶段:从运动员准备完成瞬间即后蹬腿膝角度出现谷值的时候至剑速为零的时刻。

各步法条件下的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反映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动作速度情况,下肢主要关节角度,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变化情况反映动作阶段起始情况。

(2)采用的分析方法

根据实验的目的,使用测力台和Vicon进行同步数据采集。得出的各组实验数据用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用 EXCEL 2003和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动作时间的采集结果与分析

运动员在指定的位置(1.5倍身高距离处)做好准备(原地、原地弹跳步、前后弹跳步),面前的红灯亮起时尽快出剑,完成弓步刺的动作。红灯亮起时选择在运动员后脚着地与离地之间的时间内。

图1 运动员得到信号后做出弓步刺

时间因素是竞技运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无论战术的实施还是时机的掌握都属于时间因素。完成动作所需时间越短就代表动作速度越快,捕捉对手失误的效率才能越高。在完成动作所需时间上3种步法的差距并不大,两两比较后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但是从平均值中可看出,前后弹跳步弓步刺所需的时间最长,原地弹跳步弓步刺时间最短。竞赛规则中规定1/25秒内同时击到对手算双方有效,所以选手动作时间的差距达到0.04秒即可看做有理论上的差异性,因此没有“统计学差异”的时间数据,若差值超过0.04秒仍然可以看作存在差异。

调整时间,定义为从信号出现到运动员后蹬腿膝关节最小角度出现的时刻,后蹬腿膝关节角度最小值出现后运动员会做出前进刺剑动作。调整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对时机的把握程度,调整需要的时间越少才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出动作或做出调整,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进攻或者防守的准备。俗话说“事半功倍”,准备做得好,结果才会更好。击剑运动中,准备时间用的少,就相当于放大了对手失误的时间,对手失误或者松懈的时间为0.2秒,运动员做出反应并出剑必须要在0.2秒内完成,运动员做出反应越快调整准备动作越快,那么就有更长的时间完成动作,抓住机会的几率也就越大。

完整动作的时间上,前后弹跳步弓步刺所需时间更长,与原地弓步刺和原地弹跳弓步刺的完整时间差别不大;从调整时间上来看,原地弓步刺调整时间最短,其次是原地弹跳步,而前后弹跳步在调整时间上明显大于另外两种,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较原地弹跳步而言,若前后弹跳步的调整时间过长,则调整时间比动作的时间要长。

图2 运动员接收信号后做出弓步刺的时间

3种不同步法下的弓步刺动作的完成时间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的差异,某些运动员在前后弹跳步中动作完成更快,但有些在原地弓步刺中完成快。从总体来看,原地弓步刺的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而另外两种弹跳步在动作完成所需时间上没有差别。

总之,从整体动作时间上看,3种步法弓步刺的完整时间方面存在差别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调整时间上,原地弓步刺所用时间较少,但在动作完成时间上所用时间较长;而前后弹跳步弓步刺则相反,动作速度快,但所需要的调整时间过于长,原地弹跳步弓步刺在时间上看来较均衡,因此,面对防守技术稍差的对手,防守失误多且大的时候,前后弹跳步弓步刺技术更适合作为主攻手段。对于防守严密的对手就需要多运用比较均衡的原地弹跳步,耐心寻找进攻机会的同时避免被对手抓节奏反击。

3.2 出剑速度及速度最大所需时间的结果与分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再厉害的武功也怕子弹,是因为子弹具有惊人的速度,这样的速度不仅仅带来大的冲击力,让“击中”的判定更明确,同时较高速度的出剑使对手不可闪避,这样在进攻的过程中自身出现的破绽或者失误,被对手抓取机会的机率也会降低。同样的道理,剑速越高,对手做出格挡或者躲避的动作就越困难,自己的进攻效率就越高。自身速度高于对手速度的状况下,无疑会大大增加对手的体力和精神消耗。剑速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早,表明运动员完成进攻速度越快,一定程度上代表运动员攻防转化的节奏越快。表2对运动员各种准备步法下弓步刺时剑速峰值出现的时间进行记录。

表2 各种步法接弓步刺时剑速峰值及所需时间的情况单位(m/s,s,m/s*s)

3种不同的步法下,弓步刺剑速的峰值是不同的,原地弓步刺较慢,原地弹跳步弓步刺和前后弹跳步弓步刺的剑速最高值较大。在剑的速度方面前后弹跳步有一定的优势,更加难以防守,而且在击中对手的判定有效方面有一定优势。

从剑速达到最大所需时间来看,前后弹跳步弓步刺剑速峰值出现的时间要迟于另外两种步法,而前两种步法的剑速峰值出现的时间差别并不是非常明显。除去调整时间,3种步法达到剑速峰值所用的时间没有差异,但原地弹跳步要比其他两种更早的达到剑速峰值,即说明原地弹跳步的攻防转换较快,即出完成进攻的速度更快。

从单纯动作时间看来,原地弹跳步在剑速上要优于其他两种步法,剑速能达到的峰值较高且所需要的时间少。

但是在完整时间方面,原地弓步刺出剑较快,所需的调整时间最少,前后弹跳步虽然动作速度上快,但是在调整时间上稍长。因此原地弓步刺比较适用于双方对峙无法打开局面或者面对进攻犀利的对手时运用。

图3 运动员弓步刺时剑的速度

前后弹跳步优点与缺点一样突出,剑速最快,动作耗费时间最长,可用于比赛悬殊较大或最后时刻的放手一搏。另外,前后弹跳步可用于突袭,在对手习惯自己节奏的时候突击打出,打击对手的心理。而对于过长的调整阶段,运动员可以尝试添加一些假动作和减少前后弹跳的距离,迷惑对手的同时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原地弓步刺在完整动作的动时间上要比其他两种步法弓步刺短,剑速峰值和重心速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最早,原地弓步刺的特点是,启动快,动作突然性高,攻守转换最快,出剑速度较慢,有效距离短。

(2)原地弹跳步弓步刺在各个指标上均属中等,完整动作时间,剑速最高值及所需要的时间,都处于另外两种步法之间,单看动作部分,原地弹跳步能最快地达到剑速峰值,即能快速地完成进攻。启动较快,突然性高,动作速度快,攻守转换较快。

(3)前后弹跳步弓步刺在动作时间上要比其他两种快,但在调整时间上所用时间最长。只看动作部分,剑速的峰值最大,达到最高峰值所需时间也是最少,动作速度快,但启动慢,突然性较差,攻守转换的速度较慢,易被对手预判抓住节奏。

4.2 建议

4.2.1 原地弓步刺

在准备姿势上要把握重心高度,提高髂腰肌、臀大肌力量和发展运动员下肢柔韧性,使运动员抬腿角度大且快,提高股直肌力量,增快小腿踢腿的速度,另外加强运动员后蹬腿的后蹬力量和爆发力的练习,减少动作的时间。

4.2.2 原地弹跳步弓步刺

应改善重心和持剑手稳定性稍差的特点入手,在重心上升阶段可通过增加后蹬腿踝关节力量使得后蹬腿左右方向上的力量增加达到实现保持重心稳定的目的。

4.2.3 前后弹跳步弓步刺

前后弹跳步下弓步刺技术的改善可以通过运动员反应的训练和增加前后弹跳频率的锻炼来减少调整时间,达到适应不同节奏的目的,加强支撑腿的力量练习和改善迈步踢腿技术以达到维持弓步刺重心下降阶段的稳定性。

总之在比赛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战术,将前后弹跳步与原地弹跳步结合中,增强步法的迷惑性,或者根据对手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步法,还可以通过缩小前后弹跳步的幅度,寻求“前后”运动与“原地”运动的“黄金分割点”,使两种步法发挥最大优势,互相配合、交叉运用,达到扬长避短,打乱对手节奏的目的,最终取得比赛的控制权。

[1]周继和,石玉琴,金玉秀,等.弓步刺进攻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1):74-77.

[2]叶青林.击剑步法在比赛中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101-103.

[3]李晓浦,张百鸣,林德佳,等.国际优秀女子佩剑运动员进攻决定性动作速度构成和同步性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3):65-79.

[4]唐潇,朱晓敏,宋雅伟.击剑不同剑种弓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29-32.

[5]舒建平.影像测量数据在击剑弓步技术诊断中的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262-266.

猜你喜欢

动作速度弓步原地
基于万向轮的AGV原地转向阻力研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数值修约在防坠器试验台上的应用
河北省优秀跳远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效果初探
强迫症
试谈中学生投掷项目比赛中的速度节奏问题
以钹对枪法
金刚霸王肘
言论
击剑弓步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