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交通设施对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影响分析——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2012-12-03梁修存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交通设施六安市六安

杨 祎,梁修存,黄 润

(1.安徽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237158;2.安徽省六安市旅游局,安徽 六安237000;3.皖西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1 研究背景分析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交通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影响、交通对旅游者时间和空间行为的影响、交通对旅游者感知质量的影响、交通对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方面[1-4]。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的相关性分析、特定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影响、交通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以及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5]。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新一代快速交通设施正迅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媒介,极大地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改变了游客消费行为,也给旅游目的地竞争格局带来革命性变革。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的“低速时代”,而从空间的视角研究交通对区域旅游的影响、特别是从高速交通视角来研究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较少。为此,本文以安徽六安市为案例,重点分析高速交通设施对六安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的影响,试图为大别山区域旅游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2 六安市高速交通设施和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概况

六安市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六安是皋陶文化的发源地和楚汉文化的厚积地,是红四方面军主要诞生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为大别山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随着合六叶、合武和商景高速公路以及合武动车等快速交通设施相继投入运行,六安区域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为六安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2011年底,六安市已经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家,位居安徽省第二。按照六安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六安市将以大别山为品牌,着力构建南部大别山红色生态与地质遗产型、中部现代滨水城市休闲型、北部古文化体验型3大旅游空间格局[6]。

3 高速交通设施对六安市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

目前,六安市旅游客源地主要包括以武汉都市为核心的华中地区,以上海和苏锡常为核心的上海地区,以南京为核心的南京地区,以合肥、淮南为核心的合肥经济圈,以及以徐州、阜阳等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为分析高速交通设施投入运行对六安市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的影响,本文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资料收集:一是重点客源地旅行社对六安的旅游推介线路;二是六安本地旅行社对外推介的地接旅游线路;三是六安市重点景区自驾车游客旅游线路抽样调查;四是在六安市举办的各种政务商务旅游考察线路。在资料整理分析上,论文主要参考了Lue、Cormpton和Fesenmaier提出的5种旅行模式(LCF)[1]、Lew 和Mckercher提出的旅游目的地5种类型的划分[2],以及Oppermann提出的关于旅游目的地功能等级的4种划分[3]。

3.1 高速交通设施对游客旅行空间模式的影响分析

高速交通设施投入运行后,受高速交通设施走向、旅游景区以及城镇空间分布等方面相互空间位置的不同,5大客源地游客来六安市旅行空间模式均有不同的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高速交通设施投入运行前后六安市主要客源地游客来六安旅行空间模式变化情况

3.1.1 武汉地区:武汉地区游客来六安旅行模式主要受合武高速公路和合武动车影响,高速公路或动车至六安城区分别为1.5h和3h。在高速交通设施开通以前,武汉游客主要通过国道乘坐旅游大巴到天堂寨景区,旅行模式多为二日游单目的地模式,天堂寨为过夜目的地。合武高速公路开通以后,武汉至天堂寨景区或六安城区均在3h,在旅行模式上,除乘坐高速公路大巴由武汉直接到天堂寨景区的单目的地二日游外,还出现武汉至六安城区后,再赴寿县古城八公山、万佛湖等景区的营区基地模式,六安城区为过夜目的地,其他景区多为白日游目的地。特别注意的是,尽管六安至武汉每天往返动车近20对班次,但由于六安城区和金寨县梅山两动车停靠站均在天堂寨景区以北,以天堂寨为主要目的地的武汉游客乘动车游还要走回头路,再加上动车停靠站与景区交通不便捷以及换乘成本增加等因素,除政务商务旅游以及部分背包客以外,武汉来六安的旅游团队仍然以高速公路大巴为首选。

3.1.2 南京地区:高速交通设施开通以前,南京游客主要通过312国道乘坐旅游大巴由南京-六安城区-霍山县佛子岭景区-天堂寨景区3日游的途径模式;或者由南京-舒城县万佛湖-皖西大裂谷的营区基地模式,万佛湖为过夜目的地。高速交通设施开通后,南京游客旅行模式第一种为单目的地模式,即直接通过合武高速公路乘坐大巴到天堂寨景区,或由合武高速公路转入商景高速公路赴霍山县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第二种为目的地区域环游模式,即由南京-肥西三河古镇-舒城县万佛湖-皖西大裂谷-六安城区-南京;第三种为营区基地模式,即从南京乘坐动车到六安站,然后再赴六安其他景区。对南京游客来说,六安城区是门户枢纽城市,南京至六安的动车仅1.5h,高速公路也仅3h行程,所以南京至六安的高速公路大巴游和动车游均得到快速发展,自驾车游发展更为迅速。

3.1.3 上海地区:高速交通设施开通前,上海至六安公路大巴有7个多小时行程,游客主要选择从上海-六安城区-霍山佛子岭-天堂寨景区的途径模式,其中六安城区(或霍山县城)、天堂寨基本上为过夜目的地。上海至武汉的动车开通以后,上海到合肥和六安停靠站分别为3.5h和4h。受交通运输比较成本、游客消费能力以及旅途舒适性等因素综合影响,上海至六安游客基本选择动车游。其中一部分是营区基地模式,六安城区为过夜游目的地;另一部分类似途径模式,合肥和天堂寨为过夜目的地,六安城区仅为过境目的地。

3.1.4 合肥经济圈:高速交通设施开通前,游客旅行模式一种是由合肥-万佛湖(或皖西大裂谷)等景区的一日游单目的地模式;另一种是合肥-六安-天堂寨的二日游单目的地旅行模式,天堂寨为过夜目的地。高速公路和动车开通以后,由于交通的方便快捷,合肥-万佛湖(或皖西大裂谷)等景区的一日游单目的地模式得到迅速发展,而过去到天堂寨的二日游也更多变成一日游单目的地模式。此外,受合肥经济圈同城化影响,合肥到六安大别山的自驾游发展迅速,尤其以周末二日自驾游更为突出。

3.1.5 北方市场:高速交通设施开通以前,徐州和阜阳等北方地区的游客到六安城区基本上有5h左右的公路行程。受消费能力和旅行舒适度影响,北方游客一般选择单目的地旅行模式,万佛湖或天堂寨为旅游目的地。商景高速公路开通以后,北方地区游客到六安的行程在3h以内,游客多选择途径模式,从北方城市-万佛湖-白马尖(或天堂寨)。受自然条件和环境景观差异化影响,北方游客一般选择游览一水(万佛湖)一山(天堂寨或白马尖),万佛湖和天堂寨(或白马尖)为过夜目的地。

3.2 高速交通设施对六安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

3.2.1 高速交通的“时空压缩”效应加快旅游同城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速六安旅游目的地空间网络化发展。高速交通使时间成本压缩,心理距离拉近,扩大了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空间范围,使过去传统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旅游产品结构发生改变,推动若干“1~3小时旅游圈”的形成,特别是南京、合肥和武汉到六安旅游出现同城旅游和近城旅游的效应。一方面,六安旅游目的地将从原来的“点—轴”式发展到“点—轴—网”结构,六安旅游目的地正从孤岛型向集群化和内聚化发展。另一方面,六安作为大别山重要区域旅游板块正逐步实现区际的外拓化发展,高速交通加速了六安与其他区域旅游产品联动和旅游市场联合进程,六安正成为连接长三角和华中两大区域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

3.2.2 高速交通引发的“快旅漫游”旅游方式将进一步推动旅游景区景点的转型升级,加快六安旅游空间格局的分化和演变。高速交通缩短旅行时间,提高旅行舒适度,减少交通的负面影响,使现代旅游从走马观花式的“苦行游”到现代休假度假与体验相结合的“快旅漫游”旅游方式转变。六安拥有大别山优质的生态环境,高速交通使昔日长途游变为短途游,为六安发展休闲度假等“快旅慢游”式的旅游产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以生态养生游为主的天堂寨、度假探险游为主的白马尖、休闲度假游为主的万佛湖、以文化体验游为主的寿县古城及八公山等旅游目的地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这些旅游目的地将从单纯的观光游逐步向休闲度假和体验参与等新业态旅游发展,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天堂寨、磨子潭、万佛湖、寿县古城等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并与六安城区目的地共同构成六安旅游目的地骨干网络和重要节点。但另一方面,如皖西大裂谷、大别山石窟、红石谷等景区多以观光型门票经济为主,旅游产品内容单调、类型单一,这些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将极有可能成为高速交通旅游的中转站,景区发展将更多依赖六安中心城区或万佛湖等周边临近重点景区的辐射,游客停留“片刻”即离开,以至于无法分享高速交通条件下游客增加所带来的更大效益,从而成为单纯的“人气景区”,景区特色餐饮和购物等旅游服务功能将进一步丰富完善。

3.2.3 游客不同高速交通设施的选择将进一步加快旅游目的地服务功能的分化。受社会分层和消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对高速交通引起的“时空压缩”效应的感知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并对相应的旅游目的地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调查发现,政务商务旅游消费能力最强,对价格敏感度低,重复使用率高,选择的忠诚度高,且人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上海-武汉动车的开通使六安城区高端政务商务旅游产品成为新秀,六安城区正成为合肥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政务商务旅游目的地。而来自长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游客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以往提供六安城市内部消费需求的产业供给获得外来消费支持,六安中心城区的文化产业、商业零售、餐饮购物、会议会展等休闲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张,并带动城郊旅游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旅行社团队或普通游客而言,目前动车的票价相对较高,加上乘坐动车达到六安城区后仍需换乘旅游大巴抵达景区,导致交通换乘成本增加,因而南京和武汉等高速公路行程在3~4h以内的旅行一般选择高速公路交通为主。同时,这些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更加偏好景观的异质化和差异化,高速公路开通将进一步加强旅行社团队与天堂寨、万佛湖等过夜型旅游目的地的直接对接,进一步强化这些旅游目的地服务大众旅游和团队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发展。

3.3 高速交通设施对六安中心城区旅游的影响分析

3.3.1 区域快速交通设施投入运行加强了旅游客源地和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直接联系,六安中心城区作为大别山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正逐步被弱化。快速交通设施投入运行前,六安市客源市场主要是上海、苏锡常和南京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徐州和阜阳为主的北方地区,以及合肥经济圈,受交通设施条件和旅途乘车时间的制约,六安中心城区仅仅起到长三角和北方游客来六安大别山旅游的门户和枢纽作用,是进入六安大别山旅游的必经之地。但随着交通设施条件的改善和高速交通网络的完善,长三角和华中地区游客则更多通过高速公路和动车直接抵达景区,北方市场也随着商景高速全线开通而与景区直接对接。特别是随着天堂寨景区连接合武高速的十八盘隧道、白马尖景区连接商景高速的磨子潭出入口等快速连接线的规划建设,以及穿越寿县古城及八公山景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万佛湖景区的济祁高速公路和商杭高铁建成运行,六安主要旅游客源地与六安旅游景区之间的直接联系则进一步强化,六安中心城区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将越来越边缘化,六安城区作为旅游过境地越来越明显。

3.3.2 合肥大都市建设对六安中心城区旅游发展的“屏蔽作用”日益显现。六安是合肥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合肥经济圈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随着合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区域快速交通设施的投入运行,合肥市则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产业规模优势,特别是宾馆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人才以及旅游要素配套等方面的优势,极力将合肥市培育成大别山区域旅游的集散中心,将合肥市打造成大别山旅游的门户和枢纽。例如,仅就住宿成本看[7],2010年合肥市和六安市星级饭店平均房价分别为287.87元和209.95元(六安城区星级酒店平均约300元)。但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众多服务大众市场的连锁型有限服务饭店,即所谓经济型饭店发展特别迅速,如国际经济饭店品牌“速8”、“快捷假日”,国内品牌“如家”、“锦江之星”、“莫泰168”、“7天旅馆”在合肥发展快速,但在六安城区数量极少。这些品牌酒店干净卫生、设施便利,特别是价格优势深受游客偏好,长三角地区游客越来越多地把合肥作为进入六安旅游的门户目的地。

3.3.3 六安中心城区旅游服务功能的滞后严重制约着旅游集散中心和城市旅游目的地功能的发挥。《安徽省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对六安市的城市性质定义为:六安城区是南京-武汉两大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受城市规划性质制约,六安中心城区建设更多注重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明显滞后于城市自身的发展。中心城区目前仍然缺乏旅游集散中心、大型旅游专门购物场所,城区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基本空白,旅游美食缺乏特色。与此同时,与天堂寨、白马尖、万佛湖等重点景区及其所在的县城相比,六安中心城区在旅游接待条件、旅游成本价格等方面无明显优势可比。此外,中心城区至城郊交通不畅,导致游客和旅行社在旅游线路安排上难以将中心城区和城郊景区进行组合。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六安大别山北坡旅游快速通道建设

六安大别山北坡目前拥有天堂寨、白马尖、佛子岭、万佛湖、金寨红军广场等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旅游产品种类较全,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但从旅游线路组合上看,合武动车和合武高速公路、商景高速公路和合界高速公路分别在金寨县、霍山县和舒城县南北方向横穿大别山,由于在大别山北坡缺乏东西方向的交通干道将上述3条南北方向高速交通线路串连一起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众多景区虽然临近高速交通线,但不同景区只能沿南北方向高速交通线进行旅游线路组合。建议规划建设连接天堂寨-燕子河-铜锣寨-白马尖-万佛湖,横贯合武动车以及合武、商景和合界3大高速公路的大别山北坡重点旅游景区的高速交通线路,加快大别山北坡旅游资源密集区的资源整合。

4.2 构建等级秩序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

旅游目的地层次开发有利于旅游市场的细分和旅游产品的定位,有利于引导地方旅游合理开发和有序竞争。目前,六安旅游目的地建设可称之为“满天星星,没有月亮”。六安市要重点打造以大别山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天堂寨景区、以大别山第一高峰白马尖和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特色地质遗迹为品牌的大别山主峰景区,以及以楚文化厚积地、豆腐文化发祥地和众多成语典故发源地的寿县古城-八公山景区作为世界级或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同时,要丰富完善万佛湖、皖西大裂谷、佛子岭、六安瓜片原产地红石谷等区域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抓好六安中心城区和金安、裕安城郊旅游带等地方性旅游目的地建设。

4.3 推进六安中心城区旅游建设

一方面,要加快六安中心城区及城郊休闲旅游带建设。加快中心城区至城郊大别山石窟、皖西大裂谷、红石谷等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推进合肥至六安南通道建设和312国道的升级改造,实现六安中心城区到城郊半小时旅游带、到六安重点旅游景区的1小时旅游圈建设。积极应对高速交通时代,打造“高速交通+公共交通”、“高速交通+租车”、“高速交通+集散中心”等多种旅行模式,推动区域内旅游交通与高速交通的无障碍对接,提升六安中心城区的旅游辐射力。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心城区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要素配套。目前,中心城区星级酒店数量不足,规模偏小,旅游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旅游业“六要素”,特别是餐饮、购物和娱乐等发展滞后,酒店、餐饮、娱乐和购物点仍然是卖方市场,旅行社不能在竞争中获得较好的协议价格,获利空间较小。要出台专门支持旅游星级酒店、旅游购物中心等旅游产业的政策,降低旅游投资用地成本,促进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竞争发展。

[1]Lue C,Crompton J L,Fesenmaier D R.Conceptualization of Multi-Destination Pleasure Trip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5):289-301.

[2]Lew A A,McKercher B.Trip Destinations,Gateways and Itineraries:The Example of Hong Kong[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6):609-621.

[3]Oppermann M.Length of Sta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 (4):834-836.

[4]史春云,朱传耿,赵玉宗,等.国外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0,114(4):31-35.

[5]冯立新,杨效忠,姚 慧,等.骨干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2):189-194.

[6]六安市人民政府.六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2011.

[7]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旅游饭店业发展蓝皮书(2010)[R].2011.

猜你喜欢

交通设施六安市六安
六安六面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艺术天地
《晨曦》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六安茶香也袭人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哈尔滨市城区部分交通设施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