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模式研究

2012-12-01吴业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师生中职

吴业红

(河源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模式研究

吴业红

(河源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应构建合理可行的教学发展模式,积极适应自身的新角色,指导自身平稳过渡。本研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发展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发展模式从内涵、必要性、理论基础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为教师做好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学生成为称职的“岗位职业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

工作过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模式;学习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传统的学科体系向工作过程体系转变,坚持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与内容开发主体由“教育专家主导”向“社会需求主导”转变,教师由“主讲”,向“引导”转变,学生由“被动学”,向“自主学”转变,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由“相脱离”,向“相关联”转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为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须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发展模式。

教学发展模式的内涵

合理有效的教学发展模式通过科学设计的一系列步骤,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发展问题,调整师生的心态,以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

对于师生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适应状况

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开展,计算机专业师生的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如表1所示。

表1 师生工作过程教学模式适应状况表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适应状况(见表1),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的教学发展模式,引导师生尽快适应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教学发展模式的分类 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考虑到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承担的任务,可把教学发展模式相应分为两种:适应教师的教学发展模式和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模式。教学发展模式从教师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以有效的程序指导教师平稳过渡,找到发展方向与应对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态度、方法、效果和质量,引导教师做好“专业带头人”。学习发展模式从学生角度考虑,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有效的步骤引导学生平稳过渡,找到职业方向与适应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导学生做好“岗位职业人”。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在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充实教师力量,构建一支理念超前、专业水平高、操作能力强、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校企合作、教师顶岗学习、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应地,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发展模式,学习新的职业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培训、进修等机会提高专业综合水平,改变教学工作方法,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打造品牌专业,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专业协会文化,科学应对教学改革带来的考验,结合学校特点,创新品牌专业的发展模式。

学习发展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不只带给教师冲击和挑战,对另一个教学主体——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略。计算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应该坚持一套合理、有效的学习发展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了解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学习能力,主动获取、选择信息,转变学习观念,树立团队精神,善于从团队中学习,注意发展与学伴的人际关系,学会反思,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结合自身特点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学发展模式研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实施弹性学分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组织方式的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中职理工类师生转型发展强有力的理论保障。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教师营造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态度、动机和学习风格等因素,开展专业能力的考核,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意识、探索、自信心等软能力的发展,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以“工作任务”为学习中心,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获取过程性知识和较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创造能力,并形成较高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从而在师生互动和主体参与中建构知识。教学发展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的主体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针对职业岗位群,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以工作过程的“逻辑性”串行组织课程结构,构建“学习情境”并贯穿专业知识点,在教学实施中,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着重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高素质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学发展模式在教学环节实施上,强调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围绕“工作任务”创建“学习情境”,关联专业内容,真实再现上岗必备技能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实用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发展模式构建的思路 合理的教学发展模式应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要求,科学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发展问题,使教学不断得到有效的发展。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师生的适应状况,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模式应具备以下特点:(1)指引性。对困惑中的师生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思考路径,再结合现况选用或者补充不足,做到有准备,有思路,有想法,有模式。(2)参与性。能使师生通过结合具体岗位,感受企业文化,重视企业工作方式,为教与学积累“第一手”社会资料。(3)循环性。实践与理论学习时间安排合理,不相脱离,循环更新。(4)时效性。专业知识保持与市场需求、发展相一致,既重基础,又重专业,教学知识不滞后于实际的发展。

教师“体验、反思、创新”教学发展模式研究

学校可采用“金字塔型”的师资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科与技术带头人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克服困难,坚持教学改革,做有真才实学的“专业带头人”。“体验、反思、创新”教学发展模式让教师体验某个具体岗位,经实践提高实战水平,并反思总结出知识点,启发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实用性的专业知识贯穿学习领域,从而推进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创新。

“体验、反思、创新”教学发展模式具体由体验岗位、反思专业定位、充电学习、编排实用知识以及创新教学方法这5个步骤组成,经历相对稳定的“体验—反思—学习—实用—创新”程序组合。其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该教学发展模式,教师通过“体验岗位”环节,熟悉职业岗位群的知识需求与发展动态,积聚原始、实用、丰富的工作任务;结合教学模式,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设计课程;通过参与学术交流会议、专项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专业水平,2~3名教师分项目地负责重构教学内容,编排专业实用性知识;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

学生“服务、反思、内化”学习发展模式研究

学生应遵循合理的学习发展模式,不断改进学习模式,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积极转型过渡,学以致用,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和就业方向,做有真本领的“岗位职业人”。“服务、反思、内化”学习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具备热忱服务岗位的职业意识,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熟悉专业知识,通过企业实习,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让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

“服务、反思、内化”学习发展模式具体由岗位服务意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顶岗实习、反思在校所学并整理学习思路、学以致用以及内化为能力这6个步骤组成,经历相对稳定的“服务—学习—实习—反思—致用—内化”程序组合。其流程如图2所示。

根据该学习发展模式,学生应以企业标准要求自己,熟悉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以“职业人”的态度完成企业要求;设置短、中和长期专业学习目标;及时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巩固好专业知识;参与岗位实习,保证专业技能过硬、适用;反思实习所得,提出改善学习环境、补充知识的中肯意见;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用实践指引专业理论的学习;将知识、交流技能、生活技能等内化为能力,达到硬能力与软能力兼备。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希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中职理工类师生应积极采用上述教学发展模式应对,要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调整自身的心态,促进教与学的进展,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改进教学。师生教学发展模式应在实践中日渐成熟与完善,为开展教与学做好前期准备,对教师与学生真正起到指引和帮助作用。

图1 教师“体验、反思、创新”教学发展模式图

图2 学生“服务、反思、内化”学习发展模式图

[1]张学梅.职业人视角下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2):81-83.

[2]刘红委.职业院校“一师一企”教师实践模式的操作与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35-38.

[3]秦金华.教育理念隐于无声 以生为本现于细节[J].教育导刊,2011,(2):52-55.

[4]李燕.小组合作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2):144-145.

[5]范洁梅.高职院校“金字塔型”师资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2-84.

[6]黄文浩.对广东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6):11-13.

[7]唐振华,刘珊珊.澳大利亚职业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1,(7):90-93.

[8]吴业红.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理工科类教师教学转型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0):44-45.

吴业红(1981—),女,湖南涟源人,硕士,河源职业技术学校讲师,软件设计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发展与计算机软件。

G715

A

1672-5727(2012)01-0049-02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师生中职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
麻辣师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