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浴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及炎性因子调节作用

2012-12-01冉亚军陈继红安冬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炎性血浆冠心病

冉亚军,陈继红,安冬青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继发性改变而导致程度不一的心肌缺血临床综合征[1,2]。其有着发病隐匿、急性发作、并发症多及死亡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目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天香丹的主要成分为红景天、红花、当归、玄参及银花等,研究证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等作用。本研究采用足浴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并通过检测血管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6例,按照stata3.5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冠心病入选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3],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4支血管及其主要分支中,只要有一支直径狭窄≥50%且≤100%。排除标准: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周,创伤、瓣膜病等。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按照2006年ACC/AHA发布的《冠心病治疗指南》进行降低血压、控制心率、调脂、扩张冠脉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冠心病常规治疗与支持治疗;实验组除了进行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与支持治疗外,加用足浴天香丹药液放置于足浴盘,药液高度约为踝关节上5cm处,水温适中,双脚浸泡于药液30min,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周期,共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1.3 中医临床症状评价

使用0~4的记分方法表示临床症状的程度不同,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心悸、乏力、气短、舌苔及盗汗等症状,分数高者为严重。

1.4 检测指标

使用2002年 AHA[4]发布的《超声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指南》作为 FMD检测方法。2组患者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5mL。检测 ET、TNF-alpha、IL-6、INF-gamma 值,ET、TNF-alpha、IL-6、INF-gamma、PAF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sigma USA)。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主要症状变化比较

治疗组3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35.6岁~72.3岁(51.2±8.5岁),病程 5年 ~12年;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5.9岁 ~73.1岁(51.7±8.1岁),病程5年 ~12年;对照组患者血压为130.2±16.6/79.4±9.3mmHg,合并有高血压为24例;实验组患者血压为128.9±17.2/78.8±8.8mmHg,合并有高血压为26例。表1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血压指标中均无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经过足浴天香丹治疗2个疗程后,胸痛、心悸、乏力、气短、舌苔及盗汗等症状的评分都有着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项目 对照组 试验组 P值例数(n)38 38—性 别(男 /女)25/13 23/15 0.279年 龄 ( 岁 )51.7±8.1 51.2±8.5 0.322血压(mmHg)收缩压 130.2±16.6 128.9±17.2 0.376舒张压79.4± 9.3 78.8± 8.8 0.403

2.2 2组患者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检测 ET、TNF-α、IL-6及 INF-γ血浆水平。表 2显示,2 组患者中的 ET、TNF-α、IL-6 及 INF-γ 都随接受治疗时间延长而血浆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加用足浴天香丹的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ET及IL-6血浆水平在治疗2周后降为90.1±4.9pg/mL及211.4±64.8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治疗到第2周,再次检测4个炎性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行了检测,发现试验组经过2周治疗后,PAF能显著低下降到20.43±15.67μg/dl,与对照组的 30.44 ±18.93μ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对照组38 29.16±6.42 4.52±2.83ab 38 28.85±6.73 9.69±3.41a试验组

2.3 2组患者FMD情况比较

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FMD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治疗的开展,在治疗后1周后再次进行FMD检测时发现,与治疗前比较2组 FMD均有升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继续进行,到第2周可以看到实验组的FMD增加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

表3 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表3 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注:表示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组别 例数 ET(pg/mL)TNF-α(ug/L)IL-6(pg/mL)INF-γ(ng/L)对照组治 疗 前 38 106.4±6.2 1.82±0.80 247.3±67.1 270.1±80.7治 疗 后 1 周 38 101.5±5.4 1.74±0.75 235.6±62.7 258.6±74.2治 疗 后 2 周 38 97.5±4.9 1.68±0.70 229.3±58.3 243.5±67.2试验组治 疗 前 38 107.1±6.7 1.84±0.84 250.5±73.5 268.6±82.2治 疗 后 1 周 38 90.1±4.9* 1.70±0.67 211.4±64.8* 256.7±76.3治 疗 后 2 周 38 83.2±4.3* 1.46±0.52* 194.8±53.9* 231.0±65.5*

表4 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情况

表5 2组患者FMD情况比较(±s)

表5 2组患者FMD情况比较(±s)

注:标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组别例数 FMD(%)对照组治 疗 前 38 9.33±0.69治 疗 后 1 周 38 10.79±0.65治 疗 后 2 周 38 11.37±0.60试验组治 疗 前 38 9.28±0.70治 疗 后 1 周 38 11.03±0.62治 疗 后 2 周 38 12.88±0.54**

3 讨论

冠心病属中医“厥心痛、胸痹”等范畴[5,6]。《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日发夕死,夕发旦死”,颇类似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等篇章中进一步作了一系列脉证描述,并提出比较系统的方药。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又如“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对辨证、方药均有所发挥,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足浴天香丹具有活血通经、消肿利水、益气养心、抗炎解痉及调气和血的功效。

冠心病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疾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炎症不仅是冠心病的起始因子,并且在冠心病的各个阶段均起着重要的作用[7,8]。本次研究中发现,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足浴天香丹辅助后,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ET、TNF-α、IL-6 及 INF-γ 血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着炎性因子血浆浓度下降迅速、下降幅度大等特点。因而显示,足浴天香丹有着良好的抗炎作用,能够纠正冠心病过程中的促炎与抗炎调节失衡状态。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预后有着预测作用[9]。本次采用FMD来评价足浴天香丹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个疗程的足浴天香丹治疗后,FMD与对照组比较有着更为显著的增加。

总之,足浴天香丹能够作为一种冠心病辅助治疗用药,其作用机制之一为纠正冠心病过程中引起的促炎与抗炎紊乱,恢复血管内皮功能的活性。

[1]杨永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

[2]AndersonTJ.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braehial flow-mediated VIIsodilation[J].Circulation,2007,115(t8):2373-2375.

[3]Strike PC,Magid K.Whitehea DI,etal.Pathopysiolog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emotional triggering of acute cardiac events,proc.[J].Natl Acad Sci USA,2006,103:4322-4327.

[4]Corretti MC,Anderson TJ,Benjamin E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endothelial-dependent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of the brachial artery:A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Brachial Artery Reactivity Task Fcne[J].Am Coll Cardial,2002,39(2):257-265.

[5]詹萍,熊尚全,郭跃进,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术同中医证型与内皮素和心钠素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936-937.

[6]黄河清,刘培庆,黄民.抵挡汤改良方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及机制初探[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5):590-593.

[7]王树国,张艳玲.疏血通对冠心病糖尿病病人血浆 ET-1、lCAM-1、TNF-a和P选择素水平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7):574-575.

[8]刘旭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29-30.

[9]陈焕清,熊小强,段朝辉,等.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中成药,2009,31(11):1651-1654.

猜你喜欢

炎性血浆冠心病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