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2-11-30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32期
关键词:倦怠感年资医学科

陈 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陈 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现状。 方法采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于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对本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将有3年及3年以下工作经验和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护士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严重。而工作经验3年及以下的低年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加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严重,而低年资护士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尤其对刚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的护士,做好心理建树,从而激活她们的工作动力,提升自我效能,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重症医学科;职业倦怠感;调查研究

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重症医学科护士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1]。2005年就有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2]。欧洲两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受到职业倦怠影响的护士比例约为25%,并逐年呈上升趋势[3]。高工作疲溃感不仅给护士带来身心的痛苦,也会影响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造成医院财政收入的损失[4]。“优质护理病房”概念实施于临床护理以来,高强度的基础护理工作量的增加更加剧了重症医学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因此,为了解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对本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于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调查福州市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的85名护士。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13名,护士66名,均为女性;年龄20~42岁,平均(23.9±4.0)岁;护理工作经验 3个月~10年,从事重症医学护理工作时间 3个月~6年,平均(2.34±1.63)年;文化程度:中专学历名11名,大专学历59名,本科学历15名。其中,工作3年及3年以下护理工作经验的低年资护士49名,3~10年护理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护士36名。

1.2 方法

1.2.1 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alasch burnout inventory,MBI)由22道题目组成,其中,情绪衰竭(EE)量表有9道题目,总分54分,19~26分为中度倦怠感,2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去人格化分量表有5道题目,总分30分,6~9分为中度倦怠感,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分量表有8道题目,总分48分,34~39分为中度倦怠感,3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感[5]。量表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量表的描述进行自我评估,评估采用7点评分,依次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评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重,个人成就感分值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重。此量表经过测试,同质信度Cronbach's a=0.738,分量表中情感耗竭为0.858,去人格化为0.761,低个人成就感为0.757,具有较高的可信度[6]。

1.2.2 临界值以情感耗竭分数≥27、去人格化分数≥8、个体成就感分数≤24为标准。参照李永鑫[7]提出的综合考虑职业倦怠3个因子的方法,把各个因素的影响整合在一起,纳入到职业倦怠的诊断标准中,即将受试者的倦怠程度分为4种:(1)零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3个因子的得分都低于临界值;(2)轻度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1个因子的得分高于临界值;(3)中度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的某2个因子的得分高于临界值;(4)高度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的3个因子的得分高于临界值。本研究认定轻度倦怠为正常人群,中,高度倦怠为职业倦怠人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2.1 2012年7月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情况

2012年7月调查中的受试护士在情感衰竭上的分数明显高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而在个人成就感上的得分则明显低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见表1。

表1 2012年7月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水平与常模比较(±s,分)

表1 2012年7月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水平与常模比较(±s,分)

项目 情绪衰竭 去人格化 个人成就感受调查护士(n=85)M 氏常模(n=1 104)t值P值24.65±10.27 22.19±9.53 2.304<0.01 6.17±5.58 7.12±5.22 1.626>0.05 31.31±9.51 36.54±7.34 2.247<0.01

2.2 2012年7月调查中低中高护士职业倦怠感比较

低年资组一年前后倦怠人数比较,低度倦怠人数明显减少,而中高度倦怠人数增加16.32%和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年资组两次职业倦怠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重症医学科的低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比较[n(%)]

3 讨论

3.1 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严重

表1、2结果显示,2012年7月调查中的受试护士在情感耗竭上的分数明显高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而在个人成就感上的得分则明显低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而低度倦怠护士15例,占17.64%,中高度倦怠护士70例,占8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重症医学科护士倦怠感以中度倦怠居多,职业倦怠严重,值得关注。ICU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与普通病房相比,患者病情重变化大,护理垂死和死亡患者的概率大,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技术性、专科性比普通病房强,患者自理能力差,劳动强度大。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负荷下,需要将精力更多地用于熟悉技术操作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而忽略了与患者的关系,从而产生倦怠感。职业倦怠感不但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而且会使个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降低工作绩效,同时影响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对自己、他人、组织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8]。因此,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者在提高科室护士护理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开展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学习,宣扬护理工作的崇高目的,做好护士的心理建树,以提升护士的职业热情,从而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感。同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更人性化的排班,定期组织缓解压力的户外活动,有效的激励措施来缓解重症医学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3.2 低年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加重程度高于中高年资护士

表2结果显示,3年及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感程度上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人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高年制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新护士工作经验偏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还要常常面临突发事件,并必须快速做出反应,这些加重了新护士的心理压力[9],更加剧了职业倦怠感。同时,重症医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收治的患者以病情复杂、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时常送入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已死亡或濒临死亡;死亡作为一种刺激源造成的情感反应易使年轻护士产生焦虑心理,加重职业倦怠感。因此,年轻护士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前,护理管理者应该对其生理和心理状态做好评估,挑选能适应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和心理素质高的护士进入重症护理部门;还应积极组织有关重症护理相关知识和成就的培训班,使年轻护士充分了解重症医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足够的信心和热情投身到重症护理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3.3 减轻或消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在重症医学科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护士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边缘学科知识,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提供给患者的服务质量[10]。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这就更需要大量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高的护士投身在重症护理专业上,更需要重症护理的护士拥有更多的精力和耐力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减轻重症护理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严重,尤其投身在重症护理专业的新一代护理人才中。因此,无论是护理管理者还是医院都应该对重症护理相关部门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重症护理的质量,提升重症护理的水平。

[1]张继平,王爱军.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4,4(8):1-4.

[2]王芳,袁桂枝.护士工作疲惫感及其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18):74-76.

[3]Merouti E,bakker AB.A model of burnou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st nurs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2):454-464.

[4]余华.护理工作疲溃感及其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870-871.

[5]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7-217.

[6]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7-479.

[7]李永鑫.三种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74-76.

[8]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6-208.

[9]张桂兰,马慧.浅谈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5-646.

[10]郭欣颖,郭爱敏,李艳梅.ICU新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6,41(4):371-372.

Investigation on 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 status of nurse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CHEN Li
Unio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1,China

ObjectiveTo know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 of nurse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MethodsNurse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2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malasch burnout inventory(MBI).Two surveys of nurses who had less than 3 years and 3 years experience and high qualification nurses who had above 3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were compared.ResultsNurse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had serious 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 of nurses with 3 years'work experience deepened obviousl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 of high qualification nurses(P>0.05).ConclusionNurse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have serious 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and low qualification nurses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We should carry out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especially on the nurses just entering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do psychologically achievements well to activate their motivation,enhance selfefficac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Nurses;Professional taedium vitae;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Investigation

R192.6

C

1674-4721(2012)11(b)-0179-03

2012-08-06 本文编辑:袁 成)

猜你喜欢

倦怠感年资医学科
综合带教模式对骨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的效果分析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公立医院PF医师费的年资积分模型设计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