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2-11-22刘文操冯建宏逯林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凝血酶肺心病肺动脉

刘文操,冯建宏,逯林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寒冷地区、高原地区、潮湿地区和农村患病率高,且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其常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居各类心血管病死率的首位或次位,其中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死率更高达40%左右。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诊断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以及1989年全国肺心病心功能专题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临床均有咳嗽、咳黄痰或痰量增多、心悸、气促明显加重表现;动脉血气检查示Ⅱ型呼吸衰竭;心电图示肺性P波和右心室肥大;X线胸片示肺部感染和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增大征等。经X线胸片、心电图、UCG、肺功能等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120例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61.5±11.2)岁;病程3年~15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0例,Ⅲ级44例,Ⅳ级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0.2±10.1)岁;病程14.3年±7.2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20例,Ⅳ级14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0.2±10.1)岁;病程13.5年±6.9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利尿、解痉、化痰、扩血管、强心、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肺动脉压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

1.3 检测指标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72h内空腹肘静脉采血5mL,置于枸橼酸抗凝管中,离心后将血浆存于-70℃冰箱保存,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K全自动黏度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留取动脉血2mL,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不明显,紫绀明显减轻,心率正常,肺部干湿啰音、胸腹水消失或明显减少,尿量增加、浮肿消失。PaCO2下降>1.33kPa,PaO2上升>1.33kPa;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Ⅱ级,上述症状全部减轻。PaCO2下降、PaO2上升,但均不足1.33kPa;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症状体征及PaCO2、PaO2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变化(x±s) mmHg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慢性肺胸疾患的肺毛细血管床破坏使血管床面积减少,气流阻塞引起的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可致肺小动脉痉挛,慢性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血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均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心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增,血液黏稠度增高,甚至微血栓形成,肺动脉压增高,右心负荷加重,再加上缺氧致肺小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右心功能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肺功能损害,机体长期处于低氧血症状态,一方面使红细胞继发性增高,红细胞顺应性下降,血液黏滞度增加;另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胶原组织暴露,刺激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从而激活凝血反应链,纤维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也应激增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2]。另有研究表明[3],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处于血小板功能、凝血酶活化、纤溶活性下降的血栓前状态,导致氧的弥散功能障碍,加重肺通气/血流比失调,影响患者的预后。由于血液黏度增加、高凝状态的形成及存在血栓前状态,故极易导致肺小动脉微血栓的形成。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控制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心律失常,防止并发症(如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为目的。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归属祖国医学“肺胀”、“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其病因不外乎正虚、血瘀、痰阻、水停、邪浸。属正亏邪盛,本虚标实之证。而本病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痰瘀阻碍肺气所致,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当以祛瘀清毒、宣肺化痰、调畅气血为主治之[4]。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地龙、水蛭,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地龙提取的有效成分为蚓激酶,这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可提高人纤维蛋白活性,直接溶解血栓。水蛭素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凝血酶天然特异性抑制剂。其抗凝作用是通过与等量的凝血酶形成稳定的非共价键复合物,由此抑制凝血酶活性,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抑制凝血酶参与的止血反应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由于其抗凝作用并不依赖于抗凝血酶Ⅲ,因此对已生成的凝血酶作用明显。基于上述成分的作用机制,疏血通注射液具有降低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黏滞性,溶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同时刺激血管内膜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具有溶栓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PaO2、PaCO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 5或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降低患者血黏度,改善循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可提高肺心病的临床治疗率,改善预后。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50,3(2):23.

[2] 马国强.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33例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2,17(7):400-401.

[3] 孙碧云,杨景林.杏丁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加重期血小板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2):154-155.

[4] 谢建华.金康宁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921-922.

猜你喜欢

凝血酶肺心病肺动脉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肺结核可以引起肺心病吗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