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压节律改变对中风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2012-11-22梁慧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节律左室左心室

张 凤,王 健,梁慧青

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有报道左室肥厚与人群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1]。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节律异常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2]。中风的患者中血压节律易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风患者血压节律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中风患者64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且除外冠心病、房颤、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例。64例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30岁~67岁(56.0岁±13.5岁)。

1.2 研究方法 应用百胜Mylab90彩超仪,探头频率3.5 MHz常规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按照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男性>134g/m2,女性>110g/m2作为左心室肥厚标准[3]。

入选病例经Medilog DX型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白天(06:00~24:00)间隔20min,夜间(24:00~次日06:00)间隔30 min,记录24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计算夜间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率=(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100%。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

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见表1) 非杓型组LVMI高于杓型组(P<0.05),且非杓型组左室肥厚、多发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杓型组(P<0.0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中风患者的血压比较(见表2) 非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和舒张压高于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低于杓型组(P<0.01)。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x±s)

2.3 中风患者LVMI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夜间收缩和舒张压下降率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38(P<0.05)。

表3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血压与左室肥厚相关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提示中风患者存在昼夜节律变化,非杓型组血压正常生理节奏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造成夜间血压持续增高,导致了左心室肥厚,可能原因是[4]:神经体液分泌导致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进一步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Ⅱ直接刺激心肌细胞,醛固酮则使心脏间质增生,从而造成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导致心肌肥大,引起一系列靶器官损害。

相关文献证实非杓型血压对左室肥厚的形成起重要作用。Verdecchia等[5]报道,夜间收缩压或舒张压降低值不超过日间10%的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国内学者也有相似的报道[6],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比日间更显著。本研究中,中风患者非杓型组的LVMI高于杓型组,并且左室肥厚的发生率(63.23%)也明显高于杓型组(23.80%)。另外,本研究得出非杓型组多发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因为血压节律的波动对靶器官损伤更为严重。因此,降压治疗和靶器官保护应着重降低夜间血压负荷,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中风患者左室肥厚的防治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控制,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

[1] Ervin RF,Nabhan A,Alan DP,et al.Echocard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predicts incident stroke in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Stroke,2007,38:2686-2691.

[2] Cicconetti P,Morelli S,Ottaviani L,et al.Blunted nocturnal fall in blood press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recently diagnose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2003,16(11pt 1):900-905.

[3] Devereux RB,Lutas EM,Casale PN,et al.Standardization of M-mode echocard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anatomic measurements[J].J Am Coll Cardiol,1984,4:1222-1230.

[4] 张源明,成娜.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8):749-750.

[5] Verdecchia P,Schillaci G,Guerrieri M,et al.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change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tion[J].Circulation,1990,81(2):528-536.

[6] 曹梅,李南方.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0):840-841.

猜你喜欢

节律左室左心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
算算你俩的高潮重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