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2012-11-22崔英凯曹雪滨马永娜解亚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离子通道心衰心电图

崔英凯,曹雪滨,马永娜,解亚楠,张 刚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慢性心衰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尤其高,由此导致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功能恶化。而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针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最为推崇的即是胺碘酮。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也是目前最常应用的被认为无负性肌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但该药应用时常见的各种不良反应甚至致心律失常作用使其应用受限。稳心颗粒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的第一个国家批准的准字号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给临床医师的用药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我院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于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24岁~73岁,平均51.4岁;基础病:冠心病72例,高血压21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心脏瓣膜病8例,肺心病3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及心律失常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房速、不典型性房扑、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其中动态心电图示期前收缩总数≥1 000次/24h或30次/h。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

1.3 治疗方法 纳入实验前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以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包括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其用药种类及剂量根据其基础病因及严重程度而定。胺碘酮第1周200mg,3次/日,第2周200 mg,2次/日,第3周~4周200mg,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5g,3次/日。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脏彩超、静息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患者自觉症状、临床终点事件(心源性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心律失常疗效 显效: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以上,心电图正常或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心律失常较治疗前改善50%以上,心电图改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缓解;无效:心律失常发作无减轻,心电图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1.5.2 心力衰竭疗效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一般界于Ⅱ级~Ⅲ级之间;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轻度头晕1例,心电图QT间期延长1例,胃肠道反应2例,无肝功能异常。对照组出现心电图QT间期延长3例,胃肠道反应3例,肝功能异常5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未见严重心律失常。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较差,年死亡率达10%~50%。研究表明,心功能Ⅳ级的心衰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泵衰竭,但对于心功能Ⅲ级及以下的患者,泵衰竭死亡的比例大大下降,而死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的比例增加。此外心衰患者中大部分都存在房颤、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速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尽管有些不会危及生命,但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也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目前心衰伴随的心律失常问题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并重视。但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数为西药,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又无法避免其致心律失常的副反应。因此,在心力衰竭的使用中存在禁忌,比如普罗帕酮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增加病死率,以及患者在认识上的差异(西药副反应大,中药无毒副反应)而导致依从性差。有些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很好,但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外的副反应,比如胺碘酮是目前房颤转复窦性并维持窦律较好药物,对治疗室性早搏、室速也有比较好的效果,但长时间用药可导致肝酶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间质纤维化等多种严重不良反应。

稳心颗粒的主要成分是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中医理论认为该组方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对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功效。细胞水平的研究证明,稳心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兼有Ⅰ、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对多种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并且对心肌细胞膜上的K+、Na+、Ca2+离子通道有正向调节作用。它具有膜的抑制,延长内、外膜层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明显减小跨膜复极离散度,能打断折返机制,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2]。动物实验表明,稳心颗粒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还有研究证实稳心颗粒可以通过抑制L型钙离子通道而抑制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3]。稳心颗粒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顺应性,降低血液黏度,减慢心率,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的药物,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4]。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提高左室压分值,降低左室舒张末压,改善心肌细胞的结构,在大剂量口服后,稳心颗粒的强心作用与地高辛相当[5],但无地高辛药物的不良反应。经大量的临床应用,稳心颗粒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抗心律失常的常规用药,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作为标准口服药物。

通过本研究亦证实稳心颗粒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对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安全可靠。

[1] 赵梦华.胺碘酮的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4,23:28-29.

[2] 谢日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3):55-56.

[3] 崔长琮.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内外膜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07,2(5);304-305.

[4] 周金黄,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42-743.

[5] 郭继鸿,崔长琮.抗心律失常中西医与离子通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30.

猜你喜欢

离子通道心衰心电图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