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β-环糊精的共聚物无磷阻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12-11-21邱凤仙顾晓仙郭小瑞董科周鑫杨冬亚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无磷阻垢环糊精

邱凤仙,顾晓仙,郭小瑞,董科,周鑫,杨冬亚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3)

阻垢剂[1]是一类能阻止水中致垢盐类在设备表面沉积的物质,通常是由于阻垢剂对水中金属离子的螯合、对微晶的吸附分散和晶格畸变[2]等作用形成.我国目前冷却水所用的阻垢剂以无机磷酸盐、有机膦酸及膦酸盐类等磷系配方为主,但这类阻垢剂结构不稳定,使用时因水解生成正磷酸根导致磷酸盐垢的形成,当使用浓度较高时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菌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并污染环境[3].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许多国家已限制磷的排放,推动了低磷、无磷水处理剂的迅速发展[4],因此设计并合成出具有特殊结构、无毒、无磷、防垢性能好的新型无磷阻垢剂尤为重要.

β-环糊精(β-CD)是一种天然绿色化学品,由7个葡萄糖单元通过1,4-α甙键连结而成,含有大量活性的—OH基团[5-6],生产成本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材料.本文中采用β-CD对马来酸酐进行改性,再与对苯乙烯磺酸钠单体,合成新型的共聚物无磷阻垢剂.对其结构、阻垢后形成的碳酸钙形貌和机理、阻垢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和评价.

1 实验部分

1.1主要试剂及仪器β-环糊精(β-CD)、马来酸酐(M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分析纯.HH-S型水浴锅,KQ22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UV-2450岛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NEXUS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乌氏粘度计.

1.2基于β-环糊精的共聚物无磷阻垢剂的合成在四口烧瓶中将β-CD溶于蒸馏水中,在N2保护下加入MA,于80 ℃下反应10 h,制备改性的马来酸酯化β-环糊精(β-CD-MA).然后加入SSS和引发剂过硫酸铵,控制滴加速度,于90 ℃下反应12 h,得到黄棕色透明液体,以无水乙醇进行沉淀,过滤,在5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 d,得到无磷阻垢剂,其合成路线见图1.

1.3静态阻垢性能评定根据GB/T 16632-2008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测定.试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需要的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照GB/T601、GB/T 603的规定制备.

图1 β-CD-MA-SSS共聚物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无磷阻垢剂制备的最佳条件探讨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以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作为可变量进行考察,选择β-CD∶MA(物质的量)为1∶2.5、1∶5、1∶7.5和1∶10,β-CD∶SSS(物质的量)为1∶2.5、1∶5、1∶7.5和1∶10,引发剂(占β-CD、MA和SSS总质量)用量为8%、10%、12%和14%,聚合温度为80、85、90和95 ℃,聚合时间为6、8、10和12 h.正交试验优化条件结果为:β-CD∶MA∶SSS=1∶2.5∶5、引发剂用量为10%、反应温度90 ℃和反应时间12 h.

2.2特性粘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使用乌氏粘度法测定了特性粘数,根据特性粘数[η]和经验公式[η]=KMα(K和α分别取1.51×10-3和0.82),计算阻垢剂的相对分子量M.结果为:[η]=1.070 7 dL·g-1,M=7 138.

图2 β-CD和阻垢剂β-CD-MA-SSS的红外光谱

图3 SSS和阻垢剂β-CD-MA-SSS的紫外光谱

2.4紫外谱图分析对SSS和阻垢剂β-CD-MA-SSS进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见图3.SSS的谱图中,最大吸收峰为254 nm,为芳环化合物中闭合环状的苯的共轭双键π→π*跃迁所产生特征吸收带.阻垢剂最大吸收峰位于218 nm,与SSS的最大吸收峰相比,发生了紫移,这是由于单体中的双键,经过自由基引发后得到了相应的聚合物链,链上的基团与芳香基团发生电子相互作用,导致基团激发态能级升高,从而发生紫移.

2.5 阻碳酸钙垢性能研究

2.5.1 阻垢剂浓度对阻碳酸钙垢性能的影响 固定水温为80 ℃,时间为10 h,Ca2+浓度为200 mg/L,HCO3-浓度为250 mg/L,测定不同阻垢剂浓度对碳酸钙垢的阻垢效果,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阻垢剂浓度的增加,阻垢率明显上升.当阻垢剂质量浓度为10 mg/L 时,阻碳酸钙垢率φ(%)达到最高,此后随着阻垢剂用量的增加,阻垢率出现减小趋势,这可能与阻垢剂的相互缠绕有关.因而本实验选用阻垢剂浓度为10 mg/L.

表1 阻垢剂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2.5.2 时间对阻碳酸钙垢性能的影响 固定水温为80 ℃,阻垢剂浓度为10 mg/L,Ca2+浓度为200 mg/L,HCO3-浓度为250 mg/L,测定不同放置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阻垢率增大,但是超过8 h,阻垢性能趋于稳定,因而本实验选用时间为8 h.

表2 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2.5.3 水温对阻碳酸钙垢性能的影响 固定阻垢剂浓度为10 mg/L,Ca2+浓度为200 mg/L,HCO3-浓度为250 mg/L,阻垢时间8 h,测定不同水温下的阻垢效果,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阻垢率下降,主要是由于:(1)水温升高,成垢离子运动加快,碰撞增加,成垢机率升高;(2)水温升高对阻垢剂分子的吸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温度高达80 ℃时其阻垢率仍较高,表明该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和优良的耐热性能.因而综合考虑,本实验选用水温为70 ℃.

表3 水温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2.5.4 钙离子浓度对阻碳酸钙垢性能的影响 固定水温为70 ℃,阻垢剂为10 mg/L,HCO3-浓度为250 mg/L,时间8 h,测定不同Ca2+浓度对碳酸钙垢的阻垢效果,结果见表4.由表可看出,阻垢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当钙离子浓度为250 mg/L时,阻垢率达到96.8%,因而本实验选用Ca2+浓度为250 mg/L.结果还表明阻垢剂对Ca2 +容忍程度较高,可适用于高硬度和高矿化度的工业用水和油田回注水.

表4 不同Ca2+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2.5.5 碳酸氢根离子对阻碳酸钙垢性能的影响 固定水温为70 ℃,阻垢剂为10 mg/L,Ca2+浓度为250 mg/L,水浴时间8 h,测定不同HCO3-浓度情况下对碳酸钙垢的阻垢效果,结果见表5.由表可看出,阻垢率随着HCO3-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当HCO3-浓度为200 mg/L时,阻垢率达到最大,因而本实验选用HCO3-浓度为200 mg/L.

表5 HCO3-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以上静态阻垢试验表明,在Ca2+浓度为250 mg/L,HCO3-浓度为200 mg/L,阻垢剂量为10 mg/L,水温70 ℃和时间8 h下,对CaCO3的阻垢率可达99.9%,可进行实际应用.

图4 未加阻垢剂(a)和加阻垢剂(b)后的CaCO3透射电镜图

2.6阻碳酸钙的形貌和机理将形成的垢样烘干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未加阻垢剂时所形成钙垢具有规则的外形,质地坚硬,而加入具有环糊精腔、羧酸基和磺酸基等基团的阻垢剂后,所形成的钙垢样呈无定形状态,质地松软.表明阻垢剂除了具有螯合钙等金属离子的能力及分散作用外,使碳酸钙结晶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晶格畸变的作用.这种晶格畸变作用是由分子中的部分官能团在无机盐晶核或微晶上,占据了一定位置,阻碍和破坏了无机盐晶体的正常生长,减慢了晶体的增长速率,从而减少了盐垢的形成.其机理归纳为:(1)螯合金属如钙离子,增加金属离子的溶解性;(2)通过吸附作用增加垢样颗粒的表面负电荷,增大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作用;(3)嵌入垢样颗粒内部,引起颗粒的晶格畸变,阻碍颗粒长大.结合2.5.4的结果,综上所述,该阻垢剂可适用于高硬度的循环冷却水.

3 结论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无磷阻垢剂的最佳反应工艺.使用乌氏粘度法研究了阻垢剂的特性粘度和相对分子量.静态阻垢试验表明,在Ca2+浓度为250 mg/L,HCO3-浓度为200 mg/L,药剂投加量为10 mg/L,温度为70 ℃,时间8 h下,阻垢剂对碳酸钙垢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对CaCO3的阻垢率可达99.9%,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1] 关旭,李景艳,左文明,等. 我国水处理剂的种类、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工科技市场, 2008, 31(1):36-39.

[2] 张波,唐星华,苏玉春,等. 合成阻垢剂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西化工, 2009, 4:12-15.

[3] 林宁宁,聂宗利,武玉民. IA-SSS-MA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11):3134-3137.

[4] 李辉,张冰如,李风亭.绿色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缓蚀协同效应的研究[J].净水技术, 2006, 25(1):7-9,38.

[5] Folch-Cano C,Jullian C,Speisky H,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inclusion complexes of tea catechins withβ-cyclodextrins by ORAC assay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 43(8):2039-2044.

[6] Alfonso P G,Aliuska M H,Adela A G,et al.Convenient QSAR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omplexation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compounds withβ-cyclodextrins[J].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17(2):896-904.

猜你喜欢

无磷阻垢环糊精
香樟叶水提取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研究
无磷化乳聚丁苯橡胶聚合反应研究
鸦胆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β-环糊精对决明子的辅助提取作用
环糊精衍生物的分子形态及其构筑策略研究进展
油田注水用阻垢剂的研究及性能测试
阻垢剂在废水中阻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铜基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阻垢和导热综合性能的研究
无磷抗硬水复合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