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2012-11-20郑春梅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彩超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肾盏石术穿刺针

王 薇 郑春梅 潘 宁 曹 霞 杨 欣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彩超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本文回顾性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的体会,旨在更好地配合临床医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行PCNL术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30~65〔平均(42±11.9)〕岁。单侧肾结石19例,双侧肾结石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石1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肾结石3例结石直径10~32 mm,其中无肾盂积水2例,余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静脉注射肾盂造影、泌尿系彩超和64层螺旋CT确诊。均采用深圳迈瑞 M5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配有穿刺架)引导。

1.2 方法 常规扫查患侧肾脏,观察结石部位、数量,测量结石大小,选择肾盂积水较深,靠近结石最近,血管较少处,定位肾盂后扫查穿刺通道经过的结构,测量皮肤至穿刺目标肾盏的距离,肾实质的厚度,以18 G穿刺针在彩超监视下缓慢进入目标肾盏,拔出针芯后见尿液溢出,置入导丝,利用金属扩张器顺序扩张,建立肾取石通道,行PCNL术。

1.3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在彩超引导下建立通道过程中均“一针见尿”,术中无胸、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明显大出血。I期手术结石消除率为92.5%(37/40),残石3例,行二次经PCNL治愈。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均无明显残石。见图1。

图1 彩超引导下穿刺针进入目标肾盏

2 讨论

上尿路结石包括肾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可引起肾盂积水,损害肾功能,是常见病、多发病,占泌尿外科住院患者30% ~60%〔1〕。目前外科治疗上尿路结石主要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开放性手术和PCNL术。PCNL术的优点在于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残石率低及效果良好等,其成功关键是建立经皮肾通道。有报导行PCNL术单独应用彩超引导穿刺,监视扩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可避免术者及患者受X线曝光〔2〕;也有报导在监视扩张及确认有无残石方面超声不如X线透视〔3〕。本组40例患者均单独在彩超引导下行PCNL术,均“一针见尿”,术中无胸、腹膜及腹腔脏器损伤,无明显大出血等并发症。分析其优点在于:①通过彩超可获得结石大小、部位、数量、肾血流充盈情况、肾盂积水程度及肾脏周围毗邻关系等信息,因此可以避免PCNL术中并发症的发生;若肾盂积水不明显,经逆行插管注入生理盐水造成人工肾积水后〔4〕,在彩超引导下行穿刺术。②定位准确,协助顺利建立通道,彩超可以动态观察全部穿刺过程,随时调整穿刺角度,进针深度、引导穿刺针沿穿刺线进入目标肾盂内,一般选择中组肾盏,原因在于导丝易经肾中盏进入肾盂或输尿管内;经肾中盏可取上盏、下盏或输尿管结石;顺行放置输尿管双“J”管。本组35例患者穿刺针进入中组肾盏内,进针深度遵循“宁浅勿深”原则。③无放射性和费用低廉。由此可见,彩超引导下PCNL定位准确,安全,无严重并发症,且无射线,费用低。随着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成熟,有望提供实时肾血流分布情况〔5〕,更好协助医生顺利完成PCNL术。

1 李 逊,曾国华,吴开俊,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9):516-8.

2 高 新,周 铁,箫翠兰,等.单用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10-2.

3 毛厚平,魏 勇,高 锐,等.细径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5例报告〔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2(3):277.

4 徐桂彬,李 逊,何朝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7):456-9.

5 胡晨明,徐 静,梁 萍,等.用于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三维超声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4):68-71.

猜你喜欢

肾盏石术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肾窦区囊肿的MSCT表现分析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2 cm肾盏结石的疗效比较
肾结核CT与DR静脉肾盂造影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