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的标准研发与应用新模式

2012-11-15杨文宏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2年2期
关键词:结构化数字化标准

朱 亮 曹 平 邢 磊 杨文宏 夏 刚

(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28)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催生了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形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标准编写、管理、发布和使用过程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有必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对标准的研发过程和应用模式进行革新,将数字化渗透到标准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推动标准化事业在信息时代中蓬勃发展。

1 标准研发与应用中的问题

在追求高效、快捷、公开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标准编制、管理、发布和应用等长期以来固定的、按部就班的运作模式逐渐凸显出了其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研制周期长,立项、编制和发布过程相互孤立,过程管理困难。

标准研发过程中积累的资料、信息、实验数据缺乏管理,知识资料获取和信息公开受限。

标准阶段性审查管控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验证环节。

标准发布发行途径、方式单一,标准宣贯、推广范围受限,发布滞后于应用。

标准信息检索效率低下,公众对标准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

2 用户对标准信息的需求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运用数字化技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是当前主流的发展方向,同时,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了多样性、系统性、目的性、高效性等特点。同样的,用户对标准的信息需求、使用方式与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归纳成以下7大特点:

“深”:大多数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阅读一整份标准,而是希望获取标准中有一定“深度”的一段信息、一条要求、一个图表、一个参数或术语。

“快”:大多数用户比较喜欢“快”文化。以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随时、随地的获得想要的标准信息。

“联”:用户希望从标准中方便地获取问题或事项的具体解决方案,即能够提供组合化、关联化的标准信息。

“灵”:用户希望获得个性化定制的信息,即根据用户喜好和背景,在有限的标准分类下为用户提供灵活定制和快速通道。

“智”:实际上,工程人员很少关心标准文本,他们更希望直接使用符合标准的数据、模板和软件工具。

“环”:标准化人员希望能定期获得标准的应用情况的信息反馈。

“适”:工程人员希望标准的应用与业务流程融合,即在适当的位置或时候出现需要的相关标准。

基于以上标准研发与应用中的问题,以及信息时代背景下用户对标准信息需求的新特点,十分有必要借助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标准创作数字化、编辑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标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等,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标准形式、形态和模式,实现面向知识社会以用户信息需求为核心的新一代标准研发与应用新模式。

3 标准研发新模式

新一代的标准研发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标准研发的概念,标准研发不再是单纯的标准文档的编写,而应理解成标准知识的创作和标准相关衍生产品的研发。同时,网络化的标准研发管理模式也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壁垒森严的标准编制流程,使得标准研发活动够灵活地、有条不紊地、高效地运行起来。

图1 网络化的标准协同研发模式

如图1所示,网络化标准协同研发平台具有以下新特色。

3.1 结构化编制

在新的标准研发模式下,以普通线性文档为形式的标准编写方式将被结构化的标准编写方式彻底取代。标准起草人利用结构化的标准编制工具将其头脑内的知识单元化并按照“标准编制信息模型”关联和组织起来形成结构化的XML格式文件,从而使得标准中的知识元素“挖得出,联得上”,因此更加有利于标准知识的组织、关联和检索,也更有利于标准知识元素的精加工和再利用。

同时,结构化的标准编制工具也可以根据编制经验和习惯不断进行创新和提升,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标准,例如产品类标准、试验类标准等,根据其特定的内容,制作专为其量身打造的结构化编制工具。不仅可以为标准编制经验不足者提供导航式的编写模板,提高标准编制效率,还更加有利于同类标准内容的规范化,使得标准知识元素的提取和关联更加深化和专业化。

3.2 透明化管理

网络化的标准协同研发平台将目前很少相互往来的标准编制者、标准管理机构、标准技术评审专家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标准研发的参与者范围。各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使得传统的标准编制阶段的界限变得模糊,编制质量进一步提高,编制周期大大缩短。在自定义流程的驱动下标准管理机构可以实现标准从立项论证到发布整个过程的管理,业界专家、标准验证机构、技术研究机构可以随时提供咨询和反馈意见,从而确保标准的质量,广大普通用户也可以积极参与标准编制,从而扩大标准的影响力,为标准推广和贯彻奠定群众基础。这些标准过程中所有与标准管理、咨询、反馈相关的信息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过程信息模型”进行组织,从而确保相关信息在整个标准编制过程中的有效流通,使得标准的研发管理过程更加透明。

3.3 敏捷化响应

在新的标准研发模式下,技术研究机构和衍生产品研发机构可以在标准编制阶段就积极参与进来,为新产品研发做出快速响应。在网络化的条件下,相关研发机构能够快速的利用已有标准知识资源研发出有利于标准贯彻和实施的标准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和相关数据资料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资源信息模型”进行组织,使其与标准相关联,为标准相关产品的主动推介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标准增值的目的。

4 标准应用新模式

新一代的标准应用模式将彻底改变标准的存在方式和用户对标准的使用习惯,使用标准将不再像翻阅手册或查字典一样单调,参考“云服务”的理念新一代的标准将以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姿态展现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标准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履行贯彻标准,从而达到“使用即标准”的应用效果。

如图2所示,在标准智能化云服务平台中,标准将不再以文本的形式存储,而是以知识元素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以此作为支撑各种应用需求的数据资源,这里称为标准知识资源。这些标准知识资源来自两个途径,一个是标准研发数据库中已经符合发布要求的结构化标准及衍生产品,一个是将传统研发模式下产生的线性标准文档按照“标准加工信息模型”进行自动采集和挖掘而形成的结构化标准。

图2 基于“云服务”的标准智能化应用模式

标准知识资源可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组织和加工,以合适的形式和形态出版或发布给用户,下面举出3种典型的应用。

4.1 智能检索服务

智能检索服务是标准智能化应用的最典型方式。通过现有的数据库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能够很好的支持标准知识的检索,例如,标准全文检索、术语检索、参数检索、图表检索。同时可以跟踪和分析用户行为,更准确的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 标准信息检索服务。由于以XML格式存储的标准信息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各种数字终端,例如,个人电脑、PDA、手机等,因此,能够更快捷更方便的为大众提供信息服务。

4.2 多元化出版

由于标准以一种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标准知识单元的组合形式存在,因此可以很灵活地按照出版需求进行多元化出版。既可以按照传统标准的样式进行DOC、FDP等格式文件进行出版,也可以出版成具有交互性的CHM、HTML格式的交互式电子标准;既可以在线出版成电子图书形式,也可以出版成小型数据库形式或音像形式。

4.3 集成应用

由于XML格式的标准信息具有很好的平台移植性,因此可以根据应用背景将标准信息打包发送给具体的设备和系统,或者由设备或系统在操作过程中自动访问为其个性化定制的标准信息资源库,从而实现标准在硬件或系统中的信息集成应用,使标准的贯彻和指导更具实际意义和商业价值。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数字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忠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