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2012-11-14潘志雄刘晓峰郎梅春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导尿管革兰

潘志雄,刘晓峰,郎梅春,刘 丹,陈 越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九江 332000)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在20世纪90年代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性疾病,占医院感染的第二位[1]。在尿路感染的病例中有75%~80%是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极易造成医院获得性感染,而CAUTI难治又易于复发与生物被膜形成有关。随着形成生物被膜菌引发医院感染率的增加,对其的关注程度也在加大,本研究收集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住院导尿管插管患者感染病例,对病原菌的种类、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了解本地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菌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及其耐药特性,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来源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CAUTI患者145例 (男性90例,女性55例),最小26岁,最大77岁。用无菌操作将导尿管取出,用灭菌生理盐水10ml冲洗5次,以洗掉未黏附细菌,然后置于50ml灭菌生理盐水容器中,旋涡仪上洗脱30s,将其分别接种于血平板,经35℃孵箱孵育18~24h后鉴定。

1.1.2 导尿管材料 产品由天然胶制成 (江西省3L医用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1.1.3 仪器及试剂 BD Phoenix-100 System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及配套鉴定、药敏板为美国BD公司的产品。抗生素均为BD公司药敏系统检测项目。质控菌株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涡旋振荡器(GL88B型,江苏海门基材医用仪器厂)。

1.2 方法

1.2.1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标本采集、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采用BD Phoenix-10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采用仪器法:应用微量肉汤对倍稀释的方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应用BD公司专利的AST指示剂(氧化还原显色指示剂)检测出细菌的MIC浓度,由仪器在专家系统支持下自动判读报告耐药(R)、中介(I)、敏感(S)药敏结果。操作和结果判定按照CLSI2006版标准进行,同时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

1.2.2 细菌生物被膜半定量检测 参考文献方法[2]对生物被膜菌进行生物被膜培养。将菌株在Luria Bertani(L-B)液体培养基中35℃过夜培养,用细菌标准比浊管调节菌液浓度为1×109CFU/ml;用96孔平底组织培养板培养生物被膜,每孔加入10μl菌液和200μl L-B培养基培养液(1:50稀释),空白对照孔只加培养液,35℃静止培养。选取72h生物被膜培养物进行定量分析。每个孔加入150μl 0.25g/L结晶紫染液,室温下染色15min;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晾干;每孔加入95%乙醇150μL,室温脱色10mi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每孔脱色液在570nm光波的光密度 (OD570)。每个菌的实际OD570等于其检测OD570减去空白对照孔OD570nm的值。再将所测各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量分为三个等级:OD570≤0.3者为生物被膜形成的量少,以“+”表示;0.3<OD57。≤1.0 者为生物被膜形成的量中等,以“++”表示;OD570>1.0者为生物被膜形成的较大,以“+++”表示。按上述标准对各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量进行比较分析。

1.2.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生物被膜菌分布及检出率 我院145例CAUTI患者导尿管中分离出118株生物被膜菌(检出率81.4%),118株生物被膜菌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CAUTI患者感染生物被膜菌分布情况

2.2 细菌生物被膜半定量结果 在分离出118株生物被膜菌中,有14株形成生物被膜的量较少(+),占11.86%;有45株形成生物被膜的量中等(++),占38.14%;有59株形成生物被膜的量较大(+++),占 50%。 见表2。

表2 临床感染菌株生物被膜半定量检测中 OD570nm值(OD570nm)与分级

2.3 药敏结果 选取检出率前六位的生物被膜菌进行菌株耐药率统计,见表3,表4。

表3 抗菌药物对CAUTI患者感染G-菌株耐药率(%)

表4 抗菌药物对CAUTI患者感染G+菌株耐药率(%)

3 讨论

在抢救危重、休克患者,以及某些患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常要采用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以便在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伤口愈合,但是留置导尿也是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留置导尿管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被膜是持续且反复多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细菌分泌胞外多糖形成生物膜附着于导尿管表面。为了预防生物膜的形成,目前已有许多研究着重探讨如何改进导尿管的制作材料。

本院从145例CAUTI患者导尿管中分离出118株生物被膜菌。被膜菌检出率为81.4%,比周淑群[3]报道(使用硅化处理的乳胶导尿管被膜检出率为73.91%)的要高,据大量研究表明[4],乳胶导尿管价格便宜,但由于有刺激和过敏反应。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相比,能有效减少CAUTI的发生,因此,应该采用硅胶导尿管代替乳胶导尿管,以最大程度地推迟和预防CAUTI的发生。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CAUTI生物被膜菌以革兰阴性菌株为主,占72.88%,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7.12%,与朱小燕[5]等报道基本一致。说明我院留置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中条件致病的革兰阴性菌易产生生物被膜,从而使感染呈慢性过程和急性发作,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细菌生物被膜半定量结果表明,大多数生物被膜菌株有较厚的生物被膜。表明治疗这类细菌相关感染时,要选择能破坏及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及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以便提高疗效。据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疾病的治疗非常棘手,与细菌生物被膜导致的相关感染有以下几个特点:通常有相互转化的静止期和发作期;抗菌药物治疗起初可能有效,但以后治疗常常失败;致病菌主要来自皮肤和周围环境,其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表皮葡萄球菌等[6]。

本监测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

从表4中可以看出,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也相当严重,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头孢西丁耐药率都为10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因此,要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对于CAUTI患者,由于生物被膜的屏蔽作用,使得其中的细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而要寻找渗透性强的,可抑制生物被膜合成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如14元环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及15元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可抑制生物被膜合成,促进抗菌药物渗透[7]。

综上所述,针对大多数生物被膜菌株有较厚的生物被膜,要选择细菌生物被膜敏感的抗菌药物,根据菌株的药敏试验,更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以便控制感染。

[1]张传领,韩立中,倪语星,等.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47-1449.

[2]刘晓峰,迟秀文,黄 震,等.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732-1734.

[3]周淑群,周定球,刘 滨,等.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药敏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9,6(1):37-39.

[4]袁望舒,刘忠良,张海娜,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936-11938.

[5]朱小燕,张 敏,敖继红,等.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305-306.

[6]王 睿.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与临床意义 [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915-1916.

[7]孔晋亮,陈一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J].内科,2007,2(1):102-104.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导尿管革兰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