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更新的理念与路径
——古德莱德教师教育更新思想探析

2012-11-13王少勇罗文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9期
关键词:教学中心莱德大学

王少勇,罗文青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2.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教师教育更新的理念与路径
——古德莱德教师教育更新思想探析

王少勇1,罗文青2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2.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的教师教育更新的理论基础是学校教育的生态模式,更新的核心理念是大学学和中小学同时更新,更新的主要路径主要有大学和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全国教育更新教网和设立教学中心。挖掘和梳理古德莱德的教师教育更新思想对我国教师教育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更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德莱德;学校教育;生态模式;教师教育;更新

约翰·I·古德莱德(John I.Goodlad,1920-)是当代美国教育界的教师教育改革专家。其导师R·泰勒(Ralph Tyler)认为他在教育领域中“一个人承担了3种角色——研究者、预言家和改革家——是难能可贵的。”[1]542鉴于国内学界对古德莱德的教师教育更新思想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研讨,本文着重挖掘和梳理古德莱德在教师教育更新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期为当今我国教师教育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一、学校教育的生态模式:古德莱德教师教育更新的理论基础

“学校教育的生态模式主要涉及某一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联系和依承关系。”[2]它找到了一个更好地审查和改进学校教育条件的理论模式。古德莱德曾说,“仅了解自己是不够的,一个人必须超越自我,了解所有的人和他们的状况,了解所有的民族和它们的关系,了解所有的文化和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明。”

古德莱德认同从生态学的视角考察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他说:“教育是有关个体、民族和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个永不休止的发展过程。每一代都从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当代书籍、杂志、报刊、电影、电视以及生活中瞬息万变的事件塑造着它的思想。学校教育——初等、中等和高等——就是这个过程中最有计划、最有条理、最有影响的组成部分。”[3]因此,学校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与其他单位分离的机构。

古德莱德指出,进行教育的不应只是某一个机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体系——学校、家庭、朝拜的场所、电视、报纸、博物馆、图书馆、企业、工业和其他更多的机构[4]。这些机构包括那些本身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的单位,还有一些单位表面上有其他的目标,但在实际上也在不明显地做教育的工作,或者以教育为其次的工作,广播和电视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机构,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信念和习惯。而计算机又极大地提高了这些以及其它的教育和有潜在教育功能的设施的多面性。实际上,我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学校和学区的教育系统,而是一个由许多不同的社会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教育体系。为教育年轻和年长的人们,我们必须开发和有效地管理这一体系,这其中的可能性是充满挑战性的。社区资源不仅要求学校开设它们的教育设施并且延伸它们的教育资源,而且要求社会上的各种机构和组织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承担起为一个自由的人民开发知识、培养价值观、锤炼技巧和养成习惯的责任[4]410。

古德莱德从生态理论出发指出:将学校、社区、社会联系起来的环节是儿童的成长。学校是儿童成长的地方,为此首要的是要进行学校变革。实现学校变革最重要的手段是建立师范学院、公立学校以及文理科领域教育者之间的三重伙伴关系,它们之间通过相互合作达到共同目的:使所有青年一代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这之间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未来教师顺利地从师范院校转移到公立学校的实践领域。古德莱德的解决方案是将大学、师范学院以及公立学校的工作者们聚集起来与未来教师们(指师范院校的学生)共同工作,为儿童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儿童培养上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儿童生活的社区与儿童学习的学校发生联系。古德莱德的研究发现,许多社区尤其是市区贫困儿童所处的社区,其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完全无联系,因此在共同合作改进教育推动民主进程中,还应建立家长、社区与学校的伙伴关系。古德莱德确定,由于家长及社区都关心儿章的未来和成功,他们在促进学校变革中将起着重要作用。位于社区中的学校和居住在社区中的儿童常被社区所塑造,社区的状况决定了学校和儿童所处的环境,因此应力求使学校、家庭、社区在儿章教育中向一致的方向努力,即把所有青年人都培养成公民以参与到民主社会中。古德莱德的这一目标包含了双重含义:青年的培养和民主的未来,学校、社区、社会之间的联系也在这一目标中体现了出来,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5]。

二、古德莱德教师教育更新的核心理念

(一)美国教师教育现状研究

古德莱德及其同事对不同类型的29所师范院校的历史作了研究,发现以下问题:随着教育学院活动日益的多样性,教师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教育基本原理课程被忽视,文理学院的教学计划和教师教育的教学计划之间存在隔阂,并且教师培训把目光锁定在教室。许多人认为教书仅是一种个人活动,相互间联系很少。“校园里没有人认为教师教育是个高尚的学术活动,也没有人认为师范教育具有潜在的学术价值,反而仅被认为是一种服务。”[6]272学院领导都不乐意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尤其是毕业生第一年从教期间,他们很少意识到这种联系对修改教师教育计划的潜在价值。

(二)“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同时更新”

基于学校教育的生态模式,在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和教师教育历史及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古德莱德提出了教师教育更新的核心理念——“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同时更新”(大学和中小学同时更新)。

学校教育同教师教育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学校教育改革要成功就必须同时寻求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共同改进——古德莱德所称的“同时革新”理论。古德莱德认为“好教师与好学校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联系和这种联系一直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在学校改革不断进行期间,也未能对那些于学校革新起重要作用的人们在其聘任、教育和支持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优秀的教师本身并不能保证优秀的学校。但是,那种认为即使学校的管理者准备不足,学校也能成为模仿学校的想法是愚蠢的”,[6]6-7因此学校教育改革必须重视相应的教师教育改革,二者应同时更新。

古德莱德认为,“教师教育的更新需要正在更新过程中的学校的可用性。正在更新的学校是好的教师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好的医学教育必须有好的教学医院一样。”[7]632在每个教师准备项目中,必须有足够的伙伴学校接纳持续不断的未来教师。

古德莱德说“为了改进学校,学校必须有更好的教师;为了培养出更好的教师以及咨询人员、特殊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大学必须能与最好的中小学建立联系。为了能有最好的实践,中小学必须能获得新的观念和知识,这一切表明,大学和中小学是休戚相关的。”[1]537

古德莱德主张把中小学和大学联合组成世界性的群体。他在演讲中描述了大学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共生关系:“学校若要变革进步,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8]

古德莱德认为有效的共生关系依赖下列条件:

第一,相关的组织间存在着典型的差别。常有人埋怨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南辕北辙,没有共同点,不能合作,殊不知相似性越大,互补性就越小。中小学和大学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是一种财富,是合作的资本,而不是一种妨碍。第二,这些差异具有互补性——也就是二者可取长补短。目前,大学和学院从事的研究与实践脱节,这种情况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彻底改变的可能性,就是通过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第三,双方通过实践,首先认识和理解这种互补性,然后需要共同努力和维持。一厢情愿即使能维持关系,但实践上也不能产生有效的共生关系。第四,有足够的应对准备。这包括额外的资源、更高的状态,足够的资金维持关系的开支,但是,如果积极的参与者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或没有清楚认识到继续合作的理由,那么就没有这些充足的准备[9]103-104。

三、古德莱德教师教育更新的主要路径

(一)建立大学和中小学的伙伴关系

古德莱德认为,教师教育的一部分就是安排未来教师学习与学校教育和教学有关的行为科学和人文科学。另一部分就是指导未来教师在那些与教师培训院校合作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进行观摩和实习[4]358。他指出教师教育和中小学同步更新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大学和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大学——中小学伙伴关系就是一个学院或大学与一个或多个学区,为了共同利益就合作项目和计划所签署的一个正式协定。此协定包括行政部门、执行委员和秘书处的任命、资源的使用以及财政的审核。强健的合作方案需要共同的计划和行动,如果一方没有根据合作的要求,而单独行动,合作关系就无效。”[9]113-114这是一种互助、跨机构的关系,以便交流信息,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为广泛的支持。

古德莱德反复强调,教师教育和合作的中小学需做一些筹备工作:首先,教育学院制定有关实验配置和使用条件的合作协定;其次,根据方案分配州政府的拨款,为学校环境和大学人事部门提供外加资金,实施互惠责任;最后,建立新教师或实习生评估体制,评估包括教学、服务质量、奖励和晋级。

在主张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同时,古德莱德向有关教育机构推荐6条建议[10]:

第一,要认识到大学和学院只看到它们自己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机构的作用的观点是缺乏远见的。这样的趋势将会使教师教育失败。教育实习和教师职业的起点经验有助于教师拓展目前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共同的目标,准备教师的大学机构和未来教师就业的学校必须建立共生的伙伴关系,以求同步革新。

第二,为了同步更新,创建和维持这种伙伴关系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必要的持续的关系,就如医学院和医院的关系,除了需要几个“教学”学校之外。每个伙伴学校的投资要日益增加,不能舍弃。指定的“伙伴学校”之外的学校(尽管它们不是共生关系的一部分)有助于提供不同的田野经验。

第三,如果中小学和大学合作越密切和彼此之间对建立更好的学校和培养更好的教师的要求越强烈,管理结构将变得越棘手。因此,这就要求有创造力的领导创建新的组织安排和完全新的机构(如建议的教学中心)、处理整个教师教育预算、处理与政府的关系、选择伙伴学校、确保课程更新等等。

第四,无论改编其他机构还是创建新机构,都必须有明确的、共同的使命议程、实施条件和三个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分配。考虑到这些必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个议程是个复杂的和持续的话题。但是,这个议程必须提前慎重地制定出来。

第五,由于领导的任期比以前短,领导的职位调整快(比如,由学术副院长提升为院长,从规模小的学校升调到规模大的学校当校长或总监),任何变化寄托于几位少数的领导的想法是十分可怕的。因此,领导的责任必须面向大众,领导的培养必须是固定的、持续的活动。

第六,学院和大学的最高层领导者要分担维持这种平衡的责任:他们必须明确地表达变化的期望;领导的责任不能仅授予教育系主任;也不能把领导权力过度集中。

(二)建立全国教育更新教网

古德莱德指出教师教育和中小学同步更新的实现载体就是全国教育更新网。他认为,既然没有足够可供实习教师的示范学校,每个教师准备机构必须培养有更新潜力的学校。全国教育更新网(the NationalNetwork forEducationalRenewal,NNER)的议程集中在更新职前教师准备项目和同时集中在更新中小学。全国教育更新网的成员致力于这个培育过程和把所有健康教师教育事业的必要部分连接起来:伙伴学校(通常指临床或专业发展学校);大学文理学院系的学科专门化;教育学院或系通常提供教师的专业准备部分。这三个文化的任何一个文化的更新是复杂的和困难的。古德莱德认为,“NNER要求的议程要求协调这三部分来寻求共同的使命。”[1]532

古德莱德认为,“如果中小学要成为好学校,学校的教师所接受的普通和专业教育也必须是好的。如果教师教育是好的,提供给未来教师准备的重要一部分的课程的中小学学校也必须是好的。NNER寻求产生和维持同时更新的过程。”[7]633

(三)设立教学中心

古德莱德认为没有一个单独的系科能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建议在文理学院里建立一个教师教育中心,该中心可以利用各系科的资源、设计、协调和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计划。古德莱德详细地描述了一个机构来承担这项任务——教学中心(a center of pedagogy)这个中心能够把教师职前培训的三类不同的人(师范院校、文理学院和中小学校)联合在一起[7]633。

教师教育处在教育体系这个大集体中,它也需要了解周围的环境,要想很好地发展师范教育事业。师范教育必须融入这个环境,不可能束之高阁。所以,古德莱德指出教学中心的圆形位于三个椭圆形的交叉处,而每一个椭圆形代表着一个平等的伙伴:师范院校、文理学院和教师培训实习的伙伴——中小学校[4]435。三者平等的概念对于这样一个中心的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的实验室学校——伙伴学校——被认为是教学中心的组成部分。它由合作的学区和大学的人员来实施教育的控制。对学校教育、学习、教学和教师教育的调查是这个多样人员团体的活动的正式部分。学术工作与教学和项目发展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分开。在工作量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和单个教学人员的奖励结构之间的平衡有相当大的灵活性[6]355。

根据目前给未来的教师在教室里实习教学时所能提供的支持来看,古德莱德认为建立以能协调所有的实习伙伴学校与合作的大学的师范教育工作的教学中心,是最好的政治解决方法,也是最好的操作方法。必须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实习统一在同一个权力机构之下,由一组专门挑选出来的教师负责,这样才有可能设立有连贯性的师范教育项目[4]435。

在这个教学中心,未来教师将被引导学习广泛的通识课程、深入地理解学科或广阔的课程领域、了解他们居住的更多世界和文化环境。在这里,教育基础课程和方法课程与实践不分离。这些科目将主要在伙伴学校学习和讨论。田野经历被计划在系列课程里,旨在加深意思和理解的阅读课程伴随田野经历。在这里,未来教师不去适应学校,因为他们被看作从事重新设计学校环境的教学团队的一部分。他们的学徒制是整个学校、家庭和社区,而不只是个体教师和教室[6]355-356。

教学中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一个统一的教学团队来负责整个教师教育课程的几部分教学。教学中心的议程如下图所示:[6]356

教学中心的议程:(1)开发一个教育前的核心课程;(2)开发一个伴随的教学社会化的正式和非正式课程;(3)开发一体化的高年级专业课程;(4)开发一个五部分适应普通课程文化的课程;(5)开发一个面向田野的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的课程;(6)创造示范的、更新的学校——伙伴学校;(7)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学习所有课程内容……

四、结语

古德莱德的教师教育更新的焦点就是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共生关系,二者通过建立教育更新网来达到共同进步,同步革新:未来教师到中小学实习,增加了中小学的教师力量,使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和知识不断更新;中小学为大学的未来教师提供实习基地,使未来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相联系。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专业发展学校是福特基金会支持、古德莱德领导霍姆斯小组创建的的几项试验项目的临床学校,中小学和大学联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师范生提供观摩课堂教学的机会,通过讨论,调研、反思他们的工作。

但是在我国,传统教师教育是以大学为基础,中小学在教师准备中所起的作用很小,大学和中小学的联系一般是在未来教师毕业实习时,加上实习的时间较短,教育实习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实习结束后,大学也不注重师范生的实习反馈,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仍然难以胜任实际的教学工作,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不相关的问题。这就是因为教师教育机构没有很好地与实习单位沟通和反馈。

所以,师范院校需要与中小学建立密切的联系,使未来的教师在中小学见习、实习和观摩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为成为有效教师迈出第一步。未来教师的辅导应增加中小学的师资,这样实习的反馈意见也能更好促进教师教育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并为以后学生在实习方面提供好的借鉴和咨询。中小学作为教师教育的实习基地,应视为学生验证知识、打下专业基础、进行专业研究和开发的场所,使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同时更新。

[1]单中惠.外国教育家评传:第四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古德莱德.学校的职能[M].赵晓燕,译.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77

[3]Goodlad,John I.Facing the Future:Issuesin Education and Schooling[M].New York:J.S.Golub,ed.McGraw-Hill, 1976:6.

[4]约翰·I·古德莱德.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苏智欣,胡玲,陈建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Sirotnik,Kenneth A.&Soder,Roger.The Beat ofa Different Drummer:EssaysOn educational Renewal in Honor of John L Goodlad[C].New York:Peter Lang,1999:237-239

[6]Goodlad,John I.Teachersfor our nationsschool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Inc.,1990.

[7]Goodlad,John I.The National Network for Educational Re newal[J].The Phi Delta Kappan,1994,75(8).

[8]陈紫天.英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92.

[9]Good lad,John I.Educational Renewal:Better Teachers>Better School[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4.

[10]Goodlad,John I.Rediscovering Teacher Education:School RenewalandEducatingEducators[J].Change,1999,31(5):33

Ideas and Approaches to Updating Teacher Education——On John I.Goodlad's Thoughts of Updating Teacher Education

WANG Shao-yong,LUO Wen-qing

(School of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gy,Hangzhou,zhejiang,310028; Guangxi University of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

This paper probes into John I.Goodlad's thoughts of updating teacher education,cover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the core concept and the main approaches.Interpreting and systematically combing his thoughts is also valuable for usto promote the renewal of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John I.Goodlad;ecological mode of school education;teacher education;renewal

G65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35-05

2011-08-10

王少勇(1970-),男,湖北郧县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外国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罗文青(1970-),女,广西陆川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教育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刘济远]

猜你喜欢

教学中心莱德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找回237个买主
大学求学的遗憾
杜伦大学Lower Mountjoy教学中心
杭州康莱德酒店
文科实践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与初探
第六堂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