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综述

2012-11-13柳思维张学文

财经论丛 2012年2期
关键词:林产品流通学者

柳思维,张学文,熊 曦

(1.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研究院,湖南长沙410205;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引 言

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消费对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林产品流通成了整个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 “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创造了年均增幅是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幅两倍的奇迹,有些省份林业产业总产值都超过了千亿元 (如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9个省)。转变经济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发展绿色产业,对我国林业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对林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对深化林产品流通理论研究和促进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做一个综述,以期望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予以展望。

二、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重要性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视角,对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一些学者从生态效益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合理促进林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1],一些学者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对促进就业、改善地区贫困现状有显著的影响 (Soren G,2001;Golam Rasul、Madhav Karki、Ram P.Sah,2008)。还有一些学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对促进区域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Lelia Croitoru,2007;Eric T.Jones、Kathryn A.Lynch,2007;Petra Kilchling、Ralf Hansmann、Klaus Seeland,2009;M.J.Mutenje、G.F.Ortmanna、S.R.D.Ferrer,201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房地产业的发展异常迅速,对林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2010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28万亿元,进出口额达900亿美元,人造板、木竹藤家具和木地板等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事实证明,中国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大国,迫切需要加强对林产品流通的研究,以推动中国林产品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内学者对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本文从中国学术期刊网 (1979-2011)查到涉及林产品流通主要的46篇文献中,有15篇论及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述:

(一)从林产品流通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来论述林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性

例如,郭淑芬、聂影 (2010)以及李亭亭、王立海 (2011)研究认为,林产品流通效率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程云行、沈月琴 (1997)以及郑贵军 (2007)认为,林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对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有学者认为,改善林产品流通效率对提高林业整体效益、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王晓松、吴燕,2005;刘娜翠、林雅惠等,2006;孟利清、龙勤,2007;聂影,2007;朱光前,2008)。

(二)从林产品流通对微观经济主体作用来论述林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性

有些学者认为,林产品流通效率对解决林产品供给与消费间的矛盾有着重要的价值 (王晓松、吴燕,2005;胡延杰、施昆山等,2008;姚艳辉,2010;胡丽辉、庞燕,2010)。还有学者研究认为,林产品流通效率优化是纠正林产品市场失灵,发挥林业市场配置资源高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马岩,2004;胡延杰、施昆山等,2008;苏建兰、陈建成,2010)。甚至还有学者直接指出,优化林产品流通效率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林产品经营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是势在必然的 (马岩,2004;惠长林,2001;王晓松、吴燕,2005;孟利清、龙勤,2006;聂影,2007;姚艳辉,2010)。

(三)从综合角度来论述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地位与作用

有些学者研究认为,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对调动造林积极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取得良好生态效益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程云行、沈月琴,1997;聂影,2007;朱光前,2008;苏建兰、陈建成,2010)。更有学者认为,改善林产品流通效率对提高林产品交易各方利益、促进林业产业链运转有着很大的作用 (郭淑芬、聂影,2010;苏建兰、陈建成,2010)。

从以上对林产品流通效率重要性研究的概括可以看出,学者们一致认为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意义重大,主要集中体现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解决林产品供需矛盾、促进山区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纠正林产品市场失灵、促进林业企业发展、提高林产品交易各方利益等方面。

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在研究角度上,对林产品流通效率重要性的认识还可拓展到更广的方面,如林产品流通效率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耗费、维护国家木材安全、食品安全和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主观描述和判断多,没有对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三、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对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何衡量和评价林产品流通效率的问题上,而研究的内容主要倾向于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评价。关于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代表性研究如表1所示。

纵观以上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单一性的指标,也有层次性的指标,有的体系多达15个指标。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采用了调查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部分学者还收集数据、利用这些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虽然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及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一是文献数量偏少,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到涉及林产品流通的主要文献46篇,仅有7篇对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二是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太完善,由于林产品的种类多带来林产品流通的特殊性,对林产品流通效率的衡量就应有其特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加以考虑,已有文献建立的指标体系显得单一,不能很好的衡量林产品流通效率。三是数据缺乏,定量研究、实证研究不足,研究方法简单,研究深度不够。因此,对林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还有待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林产品流通效率。

表1 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四、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研究

国外学者对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研究颇为丰富。部分学者认为,林产品生产和加工相关主体应从自身角度加强流通成本管理(Zach Savage,1956;A.H.Spnrlock,1956;W.Bexnard Lester,1968;Coveg,1969;Ajay Kumar Mahapatra、Charlie M.Shackleton,2011)、减少流通环节中的损失 (W.Grierson,1969;William Gerierson,1983)。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应出台促进林产品流通的政策和措施 (Ajay Mahapatra、C.Paul Mitchell,1997;Gerben Janse、AndreasOttitsch,2005;Petra Kilchling、Ralf Hansmann、Klaus Seeland,2009)、加大林产品流通环节的管理 (Constance Van Hornea、Jean Marc Frayreta、Diane Poulinb,2005;Toshiaki Owari Heikki Juslin、Arto Rummukainen、Tetsuhiko Yoshimura,2006;Carmen García-Fernández、Manuel Ruiz-Pérez、Sven Wunder,2008)、完善林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 (Eric T.Jones、Kathryn A.Lynch,2007)。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应加强林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的主体的沟通与合作来促进林产品流通效率提升[2]。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林产品流通效率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自然因素等[3]。

中国是林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大国,但林产品流通效率不高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林产品供应链的缺失、林产品流通主体的培育与壮大还不够、木材流通标准化体系还未建立、联合库存制度以及流通主体的利益共享机制等相应的措施还未出台、林产品流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还不足[4]。而影响林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因素很多。国内学者对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了广泛研究,相关的文献大多是研究林产品流通效率的。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到涉及林产品流通的46篇文献中,有41篇论及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对策,可见学者们比较关注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这41篇文献中相关研究代表性观点如表2所示。

表2 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

纵观国内外研究,虽然对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研究颇为丰富,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研究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与林产品流通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只有极少学者采用建模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绝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描述性方法,研究方法的采用和研究深度还值得探讨;二是部分文献对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太精炼,提出的对策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深化对林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对策的研究。

五、简要评价及研究展望

(一)研究述评

纵观国外林产品流通效率的相关研究,林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从单一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向外部发展,明显呈现交叉学科的科研特点[5],国内对林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主力是各林业高校里的工商管理院系的教师、各级林科院所的专家。研究特色是这些专家具备深厚的林业学科背景,主要从林产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再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等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是发表在林业类期刊。出于产业发展成熟度和数据可得性考虑,对林产品流通问题研究领域主要是在某一类具体林产品行业,如家具、水果、木材的贸易问题研究、有关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研究。而目前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林产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还缺乏研究、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和系统。同时,对整个林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较少,现有研究散见于与林产品市场、销售、物流、贸易有关的文献中[6]。仅有的一些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意义、林产品流通绩效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比较少,建立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的视角单一,体系不完善、研究方法简单。当然,造成这些研究不足的原因有些也是客观的,如我国林产品流通有关数据可得性难,造成研究中有些数据靠推算或用其他指标数据代替;有些与林产品流通效率有关的重要数据在相关的统计资料中连续性差,时间周期短,因而对我国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时只能采用较短时期的数据,这些都可能会影响研究的严谨性[7]。

(二)研究展望

一是拓宽研究领域。可从整体林产品流通、木质林产品流通和非木质林产品流通效率等宏观领域进行研究,还要从具体某个林业产业行业的林产品流通效率和林产品生产、销售企业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微观领域进行研究[8]。还可从林产品流通渠道效率、节点效率等环节进行研究,还可对林产品流通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以推进研究深度。

二是引进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用规范、量化和实证的方法对我国林产品流通效率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提升和丰富林产品流通问题研究手段和方法。如有必要可从消费者和社会、林农和林业系统职工、林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等多维视角构建集流通共性与林产品行业特性相结合的林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对影响林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评价体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1] Mahapatra A.,Mithchell C.P.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Implication for forest management in India[J].For Ecol Manage,1997,(94):15-29.

[2] B.Elyakime A.Cabanettes.How to improve the marketing of timber in France?[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9,(3):169-173.

[3] Peter Newton,Andrew R.Watkinson,CarlosA.Peres.Determinants of yield in a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Copaifera oleoresin in Amazonian extractive reserve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1,(2):255-264.

[4] 冯彩云.世界非木材林产品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2,(2):43-52.

[5] 马岩.林产品可持续消费及其调控体系研究 [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4,(6):55.

[6] 杨红强,聂影.林产品贸易与市场的国际科研趋势——基于1975-2010年研究数据 [J].林业经济,2011(4):70-74.

[7] 孙顶强,徐晋涛.从市场整合程度看中国木材市场效率[J].中国农村经济,2005,(6):37-45.

[8] 张满林,汪国连,金彦平.我国木材流通模式的变迁与创新 [J].农业经济问题,2008,(1):94-98.

猜你喜欢

林产品流通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学者介绍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
学者介绍
绿奥诺林产品贸易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