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力,当代教师的竞争力

2012-11-12王友传

湖北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评价学校

◎/王友传

快速变化,不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应对变化,求得发展,必然成为当代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教师发展力决定其职业状态

教师是一个需要经过特定的教育、培训、学习、实践,并在整个教育生涯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与发展的职业。师范教育是必需的,它可以让未来的教师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及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通过师范教育及相应的考试就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这个证书的获得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成为一位真正的教师,真正的教师还必须在岗位上不断成长。

教师成长的经典模式是“经验+反思”。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成长模式应是另一种状况,即“学习+反思”。教师只有依靠不断发展才能成就自己,而发展意味着自己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适应新的情况。今天,学生情况的变化已大大超过了教师们的想象,教师只有比学生更有变革力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工作。经验在教师的发展中依然有效,但经验已不是一套固定的程式,而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面对预期或非预期的千变万化能够生存下去的能力。

教师是通过发展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的理想、信念、智慧、才干、价值、活力等都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之中。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单向度地谈学生的发展而没有教师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的发展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是伴随着教师理念的提升、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

如今,能否做好教师,不在于你已经学了什么,也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荣誉,更不在于你取得了什么文凭,而在于你是否还能学习,是否还能发展。

教师发展力提升的新视角

教师发展要重视“道”的修炼。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及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发展中的“道”与“术”的问题日益凸显。“道”即事物的内在规律,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向。“术”即技术、技艺,它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是人们处事的方式。“道”与“术”是相互依存的,“理论的提高”与“实践的提升”是共生共赢的,过于偏颇一方,对另一方的发展都会形成制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则更应重视“道”的修炼。

教师发展要关注教师的整体发展。目前的教师发展,关注的主要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即与教师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两方面构成了教师发展的主体。但另有一些因素,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情感态度、生活经历以及工作环境等也不可忽视。随着社会的变革,它们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所以,既要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关心包括教师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在内的教师的整体发展,不能只重视教师的工具价值,而忽视生命价值。只有当人的生命是愉悦的、激昂的,其工具价值才有可能发挥得最大。

用学校制度来推动教师发展。好的制度可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并能让教师在一个公平、科学、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教学;好的制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才智的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建立好的制度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不但能愉快地教学,还能尽情地享受生活。在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中,要处理好“园丁工程”与“名师工程”的问题。在二者的关系上,应首先致力于“园丁工程”,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凭个别“精英”是不能发展学校的。当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也确实需要有一个机制让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并利用待遇、感情、职业前途等因素,让这部分优秀的教师能安心、舒心地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名师工程”,它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广泛基础的名师才能真正带动教师的整体发展。

教师发展从“改善”做起。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或事物,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大家期待“暴风骤雨式革命”,认为这样才能发展得快一点,而对“和风细雨式改良”却不屑一顾。然而,稳步有序的成长,才是事物发展的常态,是真正的力量所在。“革命”“改良”与“改善”,教师的发展方式更适合后者。教师的改善是全方位的,它可以是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良,可以是教学模式的逐步形成……教师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改善”中,而且主要在“自我改善”中实现的。

教师发展的策略创新

教师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的教育,二是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师发展是目标,而教师教育是手段,这样的手段应务实有效,切合教师实际。

让教师在组织学习中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教师工作确实是以“个体劳动者”身份出现的,如教师备课、上课、教学的进程等都由教师一人完成。但从宏观的视野以及整个学校教育来看又是另一种情形,现代教育没有哪个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即使同一学科的教师也无法包揽所有学段,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让人们感到,学校及学生的教育已无法由一个人来担当了,必须要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来完成。所以,教师越来越觉得需要群体力量的支撑。在这样一个有组织的群体中可以发展得更快,因为组织学习构建的是有效的合作机制,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并借助这些观点去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学校应高度重视组织学习的优势,组建多样化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愿景,让教师在组织中得到发展。

让教师在课堂沃土中发展。教师的发展要重视课堂教学,特别要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要加强对课堂的研究,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一定的教育案例,从而构建自己的实践知识,努力形成实践智慧。反思有助于解决各种新的教学问题,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取决于他对教学反思的程度及深度。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研讨活动,如会课活动、课例研究(对一节课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究)、同课教学(“一课多人上”及“多人上一课”)、以课会友(与兄弟学校联谊会课)、与名师同台上课等。

让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发展。课程意识及课程开发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抓好对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也就抓住了教师成长的关键。课程意识及课程开发能力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其作用虽然不能立即显现出来,但能起长久的作用,是教师发展的基石。课程的开发能力将会提升教师的价值,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理解课程的本质。校本培训应重视教师课程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熟悉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培养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让教师在评价激励中发展。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力的辅助因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催化作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其教学结果的评价,即使用性评价。应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列为重要内容,通过展示课堂教学、教研成果、学习成果等形式,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优化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还能增强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效益。评价的另一种方式是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台阶。第一个是职称台阶,从中学初级教师到正高职称。第二个是学校台阶,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年级组、同学科组成员的互评,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学校中层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学校考核评价小组对教师的评价等。每个层面的评价都有详细的规定,每个层面之间有科学的连接,最终形成对教师一学年的评价结论。第三个是荣誉台阶,除政府部门已有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外,还可设置省、市、区级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等。

猜你喜欢

专业评价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