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市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成因与改进措施

2012-11-10荆州教育学院英语系湖北荆州43400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荆州市农村教师培训

徐 燕 (荆州教育学院英语系,湖北 荆州 434001)

荆州市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成因与改进措施

徐 燕 (荆州教育学院英语系,湖北 荆州 434001)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其生存问题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尚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知识薄弱、教学能力低下,年龄老化、流失严重、编制不足、心理堪忧等诸多问题。应直面现实,分析成因,寻找对策,力图改进,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准,服务荆州发展。

农村师资;现状;成因;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但“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的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有时似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教师的工作环境不理想、学生辍学厌学、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学设备陈旧等等”[1]。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日甚,因此,农村教育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新时代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呼唤,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湖北省荆州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20所,在校学生102.3万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58398人,专任教师49842人,其中近6成约3万教师生活在农村中小学(《荆州市教育统计年鉴·2011》)。但作为教育大市的荆州,目前也出现了教育滑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下滑关系密切。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湖北省荆州市农村中小学师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办法和对策。

1 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荆州市农村师资目前主要存在教师结构失衡、教师生活质量低下和教师编制僵死等三大突出矛盾。

1.1 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现实矛盾突出:男女性别结构失衡,女教师偏多;年龄结构不合理,呈老年化倾向;知识结构陈旧、观念陈旧,学历水平低、教学能力差;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科目教师稀缺;教师队伍整体缺乏一种朝气和蓬勃精神,有点疲软状态[2]。

(1)教师学段结构不合理 由于近几年小学生源减少,村小撤并,而初中生源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阶段性局部过剩,初中教师普遍短缺,高中教师奇缺。如沙市区2008年由过去的“五四制”改为“六三制”,由于师资资源很难调配,只得将部分小学教师抽调到初中任教,因事先未进行转岗培训,实际上难以胜任初中教学。各县市城区学校一直采取“刘备借荆州”的手法,向乡镇学校抽借教师满足本校所需,致使部分乡镇学校又只得拼命去挖其他学校的墙角,形成恶性循环。

(2)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 据《湖北省政协2009年11月荆州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的有关数据显示:从学科结构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中语、数等主要学科教师占51%以上,外、理、化、生、政、史、地等中考学科教师占47%以上,而体、音、美、信等素质教育学科教师占1.5%。而教师学科结构直接反映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学科教师的均衡性。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师业务能力与时俱进,一些课程如信息技术、英语等要求增高,甚至有要求在音乐课上开设京剧课、在语文课中开设书法课等。但现实中根本做不到,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紧缺,全市90%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95%的乡镇学校没有专业毕业的信息、音乐和体育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亟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有待加强。

(3)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初中、小学45岁以上教师占9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占10%以下(含资教生)(《湖北省政协2009年11月荆州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老师年龄老化现象,乡镇教师都在45岁以上,有句顺口溜说“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如沙市区近9年未进一人,部分学校团委书记一职长期空缺。教师的年龄老化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青春、阳光的行为,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朝气和活力,而教师老态、灰暗的形象,至少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健康。

(4)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 一是整体素质不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部分教师没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也没有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并且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严重老化,学习动力缺乏。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难于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因而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常把大量时间用在看电视、上网、玩扑克、朋友聚会等方面,疏于业务学习和备课,无暇钻研教材,上课往往是随兴所至,只是完成任务,难以谈得上向课堂要质量。二是两极分化严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非教学人员过剩,教学第一线的专任教师相对短缺。教师流失严重,尤其是人才的外流导致农村学校出现明显的两极现象:一极是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第一学历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相对较弱的“老资格”;一极是“科班出身”的新手,他们一般来说英语水平、普通话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都较高,但教学业务水平有待提高[3]。三是骨干教师不足。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和职称评聘的影响,中小学骨干教师多集中在城区,尤其是荆州主城区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在一所乡镇中学百人中绝不会过十人,但在主城区学校百人中却可能超半数为中学高级教师。农村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会被县城学校挖走,甚者优秀教师大部外流。该市“十百千”工程(1998以来)评选出来的四届荆州本土教育专家、明星教师、骨干教师约4500人,但现在岗荆州的已不到三分之一(约1500人,退休等除外),其余都“孔雀东南飞”,到深圳等发达地区就职了,本地学科带头人的外移,严重影响荆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 据《湖北省政协2009年11月荆州教育情况调研报告》显示,荆州市目前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小学、初中段合格率分别为95%、98%,超学历小学为5%,中学为11%,学历提高幅度不大。但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较低,很多教师第一学历都是中学(高中、中师、中专)毕业,高等师范院校的全日制的毕业生很少,农村小学教师中,全日制本科生微乎其微。

1.2 教师生存状态堪忧

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多重困难,精神状态普遍不佳,主要表现如下:

(1)工资待遇影响着教师教学激情的调动 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后,该市农村教师月基础工资1800元左右,基本没有其他的福利待遇,而结婚、购房是摆在他们眼前的两大难题。教师工资福利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教师经济上不宽裕,其思想观念尤其是人生价值观也在悄然变化,工作环境不良、工作热情不高、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自然影响着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教育教学的成效。

(2)工作负担影响着教师能力的发挥 农村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农村小学大多包班任教,负担较重,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周课时达24节之多,有时只能是应付性教学,教学积极性不高,更别谈创造性教学。

(3)经费紧张影响着教师进修培训的发展 由于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就显得很可怜,基本上是免费的培训才参加,收费的培训不参加。培训经费没有列入学校日常工作议程,教师培训进修无计划、无章法,显得很无序,教师专业发展严重受阻。

(4)职称评审影响着教师工作热情的绽放 一是职称配置不合理。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新蓝图》中提出,到2005年,全国小学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8%和2%以上;初中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8%和6.5%以上。但荆州市高级职称教师几乎扎堆在城区,中学高级教师在一所乡镇中学百人中一般不会过十人,但在主城区学校百人中却可能超半数,农村教师职称比例严重失调。仅以石首市2008年教师职称情况来看,全市教师3045人,高级职称70人,中级职称1880人,初级职称1150人,无职称685人(《荆州市教育统计年鉴·2009》),可见中级职称人数远超过全国标准,但高级职称人数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二是职称评审指标有限。自2004年以来,该市职称评审,分配给每个乡镇的指标一般为1~2人。指标非常紧张,让农村教师几乎没有可能参加。三是职称评定难度大。尤其是有时会出现职称评审腐败现象,严重挫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专业素养的匮乏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成效 农村中小学教师一方面不能安于现状,另一方面自身专业水平不够,导致教学只能停留于技术、方法、方式上的更新,在技术层面上、工具层面上、模式层面上徘徊,只遵循技术的逻辑、工具的逻辑、形式的逻辑,导致课堂教学改革浅表化、简单化、形式化。在教育目标上“有教无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底线道德培育,导致小学空洞的理想和中学虚假的道德,以至于大学无趣的审美;在教学过程上“有教无学”,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是教学相长;教学效果上“有学无生”,心中有分数,眼中无学生,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关注生命,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学习、学业),还要关心学生的生(生活、生命、生存)。

1.3 教师师资补充机制有待完善

改革的步伐已然稳健,但教师师资的准入、补充、流动等显得与社会改革有些不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表1 监利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情况

(1)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按生师比计算的,而这种城市偏向的教师编制制度并不切合农村教育的实际。农村中小学学校分散、年级齐全、课程种类多,一方面要按要求必须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另一方面却无人可用。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编制紧张,教师工作负担严重。以该市监利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情况(表1)为例,监利县高中教师编制略微超标,基本吻合国家编制标准,但初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与国家编制标准相去甚远。在缺编的情况下,只能是一个顶俩,有的老师要么跨学科代课,要么超课时代课,严重损伤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削弱了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教育与成长。

(2)编制运作不顺畅 一是“进”,准入机制缺乏。由于地方经济条件较差,待遇不高,无法引进优秀人才和教师,再加上编制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即使引进了也根本留不住人才。一是“出”,退出机制没有。不合格教师永远出不去,还占据着编制,尤其是正式在编教师,除非违法违规,否则学校是无法辞退。名曰全员聘用制,实则“全部聘用制”,学校管理教师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2 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成因分析

荆州市农村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现实造成的,但经济不发达始终是制约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主因。同时,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资源分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4]。

2.1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1)中央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2008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为160美元,不到2006年世界人均教育经费400美元的一半,不到经济合作组织国家人均1800美元的十分之一。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4年世界平均为4.7%,我国2009年仅为3.59%(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为“以乡(镇)为主”的投入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阶段,第三阶段为分阶段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投入体制阶段,纵观此演进过程,中央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投入比例过低,实际上县乡政府承担了主要责任,这导致相当多地区的县乡财政难以支撑,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地方财政可支付能力不足 据荆州市2010年8月26日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报告,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22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只占1.3亿元,仅占2%,教育投资太低,基本属于养人教育,根本无法为教育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财力支撑。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工作要点中强调“协调省财政督促各市县落实教育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规定的要求,确保2012年全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5%”(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13日电),北京市将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指出的比例,2020年要达到20%。与此一比,荆州市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3)生均教育投入不一 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属世界较低国家,而荆州市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了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能力。据《荆州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荆州市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每所学校约4万元,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410元。生均教育经费地域差距越来越大,生均公用经费差距也是一样,2008年上海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1400元,初中生均预算公用经费为1600元。两者悬殊之大可见一斑。2008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616元,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936元,即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2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不均,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其中城乡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尤为严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以致学校设备差、师资力量弱、学生难以继续深造,从而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良循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就业的不平等、收入的不平等、生活的不平等、下一代的不平等……

2.3 教师编制管理严重滞后

(1)编制过死 一是编制冻结,有编不能进。很多农村学校经常处于缺额少员状态,但对此种情况却无能为力。二是可以进编,手续难办。中小学调入一名教师,需要1~2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办理完调动手续,这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管理不活 城乡教师资源难以实现共享,目前,荆州市还没有成立教育系统人才交流中心,统一调配教师的交流与流动。教师调动都须经过人事部门研究同意后方可办理,教育部门无法及时地根据各校的学科教师余缺情况进行调剂,合理配备师资。

2.4 教师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但现实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流于形式,主要存在“三个短缺”。

(1)培训经费短缺 虽然《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权利。教育部也于1999年出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7号令),但这些政策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尤其是教师培训经费的缺乏导致教师缺少必要的培训进修,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培训经费短缺,该市的教师培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省市强制性的培训或免费培训就去参加,其他的一般不予考虑。

(2)培训机制短缺 虽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出了一些规定,但多数规定都是比较原则和笼统的,目前还未形成稳定的继续教育政策。

(3)培训基地短缺 20世纪90年代以前,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直承担着民办教师转公办的提高任务和学历补偿性的提高任务,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和各种证书如计算机和普通话等培训做出过较大贡献。90年代中后期,各种培训任务基本完成,其职能由学历达标为主转向以教师在职培训和素质不断提高为主。目前,县教师进修学校对于新的培训任务如新课程培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且随着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到来,更难以承担未来农村教师培训提高的使命。该市现有9家教师培训基地,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培训机构总体来已呈现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较低,难以承担学历已达标尤其是本科以上教师继续提高的任务,功能出现弱化,很难适应当下教师培训工作,更谈不上为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作用。

3 改进荆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的措施

问题已然存在,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必须正视目前的困境与窘况,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与职称、待遇与福利、培养与培训问题,真正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高、服务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3.1 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是公共事业,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央已将4%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需要荆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硬性落实,加强督促,争取教育经费投入足额,倾斜农村教育。

3.2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地位与待遇

(1)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一是均衡绩效工资标准。取消城乡绩效工资差异,实行城乡一体化标准。二是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实行农村教师工资奖励,对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对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湖北名师”或特级教师,或荆州教育专家(占教师的千分之一),实行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补助,对在农村中小学一线工作满10a以上的优秀教师(占教师的百分之一),实行每月1000元左右的工资补助,奖励工资由财政专项列支,鼓励教师扎根基层。

(2)保障农村教师合法权益 一是住房保障。要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条件,让教师安心从教,有所依靠。可通过建设农村中小学周转房、或购置产权房、或提高住房公积金标准等形式不同程度满足教师住房所需,让他们不为“房价”而烦恼。二是社会保障。要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购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解决其后顾之忧,更好地服务农村教师发展。三是荣誉保障。农村教师尤其是在职称评审中要从岗位设置、评审要求和推荐名额等方面满足其实际所需,引导农村教师成长,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农村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真正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使优秀人才不外流,并能激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提升农村教师职业社会认同感。

3.3 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改革

既要有编制,也要有机制。编制要合理,机制要灵活。

(1)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标准 在编制比例上,建议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适当放大师生比的标准,在制定师生比标准时应主要考虑班级数而并非是学生数;在编制原则上,应严格引进机制,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标准,同时,引入退出机制,淘汰不合格人员,维护教师队伍的纯粹性和稳定性;在编制数量上,应根据减员或自然缺员及时增员;在编制人员上,要考虑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定编制标准时还要注意生活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保安人员等的设置。

(2)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一是管理要实效。要完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使不合格教师出得去,优秀教师进得来;应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辞退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如可通过竞聘上岗、转岗、提前离岗退养等途径,妥善分流,真正意义上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和“准入”机制,完善管理。同时,要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特别是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引进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将免费师范生制度切实落实到位。对部分紧缺学科应专门划拨一定的编制,逐年为农村学校补充师资,特别是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薄弱或紧缺师资,逐步扭转教师老龄化严重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的现状。二是流动要便捷。应成立荆州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促进教师管理和流动,真正使教师由“单位人”向“行业人”、由“行业人”向“社会人”转变。对教师应实行人事代理,其人事档案由市人社局代管,而教师的其他档案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对教师在年度考核、调资晋级、职称评定、聘用解聘等多方面综合管理,统一管理,同时可以整合师资资源,做好校际间、城乡间教职工的合理流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交流要常态。应形成城乡教育共建同享的常规制度,建立区域内统筹教师资源调配机制,统一管理和调配师资,统筹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采取各种交流办法,以推进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校际间的合理流动,城乡交流,促进均衡发展。切实落实“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的强制性政策。

3.4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

(1)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教师培训成本分担机制,将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单独列项,专款专用,而且要建立相应的审查、监督机制,禁止挤占、挪用。

(2)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应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培训制度管理 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规范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应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应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4)加大培训模式研究 将“天网”(远程培训)、“地网”(集中培训)、“人网”(校本培训)三网合一,整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应。远程培训要实行资源的多元性,集中培训要凸显主题的专业性,校本培训要注重培训工作的常态性。

[1]肖 川.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现实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5):6-9.

[2]张瑞瑞 郑燕林.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现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8):33-34.

[3]潘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0):63-64.

[4]马兆雄.农村中小学教研现状与对策[J].湖南教育,2002,(8):41.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3.015

G650

A

1673-1409(2012)03-S055-06

2012-03-12

徐 燕(1981-),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生,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荆州市农村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捉迷藏比赛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