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只能前进

2012-11-09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邢国均

中国新时代 2012年4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改革

| 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 邢国均

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年周年。中国改革走到今天,大家对改革的评价、认识,甚至改革的方向又有了较大分歧,下一步改革如何进行,已是触及到中国经济何去何从的大问题。然而,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改革只能前进,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在此之际,大家对改革的对与错、得与失做了充分地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思想。我感觉,对于改革的认识,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做错了什么,而在于没做什么。

确定市场经济的地位

当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时,正是中国在经过了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之后,陷于一个低糜、彷徨、或者说找不到出口的关键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借着在南方视察的机会,抛出了一个中国经济改革纲领性的东西,即建设市场经济。有人说,邓小平南巡提出的一系列思想,掀起了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回想起来,这些年我们都是按照市场经济这条路走过来的,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了社会的极大热情。这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和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经济总量现已位居世界第二。我感觉,我们的软实力也不落后,这无疑是改革的成果。

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我国经济改革定了总基调,但通往市场经济的道路如何走,还要不断探索。当年,经济学界一批经济学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贡献了他们的智慧。

第一位是吴敬琏。吴老师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在我国要搞市场经济。在经济界、在学界对他有一个称呼,管他叫做“吴市场”。其实,在当时,吴敬琏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多非议,直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市场经济的提法才得以确立。今天看来,这个提法既是吴老师对改革的敏锐认识,也是一个学者追求真理的勇气的体现。这一点非常值得后辈学习。吴敬琏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对中国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吴敬琏

第二位是蒋一苇。蒋一苇是我的老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学生都称老师为“先生”。蒋先生从改革初期一直到他去世,对中国微观经济的研究始终是非常深入的。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提出了政企分开的改革思想,提倡企业自主经营、厂长负责制等等,为中国企业的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感觉,他的这些思想也对当时的经济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后,基于对企业改革的认识,他认为,只有股份制才能打造企业的民主决策机制。他这些思想今天看来也是极具闪光点的。

再一位就是厉以宁老师。厉老师是北大的教授,我在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院里请他给我们上过“西方经济学”课。厉以宁老师在那个阶段就提出了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思想,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改革意识的思想。

厉以宁

我认为,这些经济学大家,当时提出的有关改革的理论,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改革,而且也奠定了我们今天继续进行改革的思想基础。

对改革实践的反思

改革30多年来,在经济方面我们有很多得与失。很显然,我们今天积累下来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与改革分不开,正是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今天我不想多说了。我想探讨一下,我们的改革有没有什么失误,走没走什么弯路,这对深化改革会有借鉴意义。我想过去的改革,还是有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说在改革当中,我们曾一度将教育产业化、医疗商品化,把国有企业过度地私有化。我感觉这些做法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思考的。好在我们能够及时纠偏,今天我们又把这些东西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改革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当中,我们有一个虽然不能说全覆盖、社会共享的医疗保险体制,但当时的工人都有一个相应的医疗体系,我们这代人是记忆深刻的。虽然那种医疗体系也有弊端,当时改革把这些东西全部推翻了,但今天回想起来,推翻这些东西也有它的不当之处。我们今天提倡的建立全覆盖和新型的社保体系,如果能在旧有的体制上建立起来,会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再比如说医疗市场化的问题,如果当时把医疗作为公共物品来看待,由政府来提供这些东西,我们也不至于犯那些错误。

西方经济学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要由政府来提供,因为市场调节对它是失灵的。回想起这些事情,虽然当时我们的做法也叫改革,但确实有些偏了。人家早就提出来的公共物品,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它当成商品放在市场上去呢?

还有对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地方国企的改革,我感觉在当时做得确实有些急了,比如说,当时认为,工人买断工龄、企业推上市场,就标志着进行了改革,或者完成了效率的提高。我感觉这方面的认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待于商榷。但这些国有企业存在到今天,是不是还正确?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改革经过了30多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经过了20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又处在一个大家对认识、对方向、对改革的评价比较有分歧的阶段。今天,我不想对这些分歧做是非评价,我还是那句话,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做错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没做什么。

我们没做什么

改革改到现在,再改就涉及到了政府,触及了行政利益和权益。大家都提出要加大政府改革的力度。此外,我觉得,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深化改革,有待改革的突破。

第一个是进一步明晰产权。经济改革走了这么多年了,产权改革方面,大家提了很多,但产权明晰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比如现在的住房,卖给你是70年,70年后如何解决?即使是70年的使用权,在财产转移、馈赠、交易等方面也都是有障碍的。

再如国企和央企。国企和央企最后真正的所有者,应该是很清楚的,是全国人民的,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代表全国人民行使这部分权利的。但它的盈利是不是交给全国人民了?是不是分给全国人民了?全国人民通过央企和国企的收益获得哪些利益了呢?今天问起这些问题来,我感觉都无从回答。

所以,我们应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将城市居民居住的房产、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国有资产盈利的一些利益,都均衡地分配给我们社会的每一个公民,让每一个公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像央企的收益,一部分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分红,另一部分可以面向社会大众分红。如果觉得很难操作、很麻烦的话,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盈利交作社保基金,使全体人民受益。

以上例子说明,我们现在的产权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按照这个目标把我们的产权关系进一步确定下来,哪怕很少,也让我们达到一个“藏富于民、寓富于民”的境界。这样就可以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实惠和改革的成果。这是改革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改革,一定要尽快使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人民币现在处于升值阶段,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若把人民币作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不仅可以在贸易上带来便利,也可以给老百姓的购汇带来巨大的便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政治上有很大优势。人民币的升值阶段是放开的最好时机,因为在这个阶段放开人民币,使人民币变成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最安全的,风险最小。只有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才能成为世界货币,这是它成为世界货币的必经之路;不放开就成为不了世界货币,成不了世界货币,你的话语权就会受限,你就不会是一个制定国际规则的国家,你就只能跟着人家制定的规则走。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改革总是缩手缩脚,以至遇到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遇到了外汇储备量快速增加、国内改革资金短缺的矛盾。所以,我认为,应该加快人民币的改革。

第三个是一定要破除垄断。我们要形成一种共识,对国企、对央企的改革,现在仍然很重要。如果不解决这种国家垄断,好多事情做起来就会束手束脚,不利于刺激社会的积极性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比如说央企在某一行业形成垄断,就会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和社会制度的创新。以金融为例,现在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使中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东南沿海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大家也时常见到某某企业家跑路、某某企业家跳楼这类报道。这些情况的出现,大多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资金断链,说明融资没有放开。我感觉,民间融资应尽快放开。中央银行可以给它一个最高限价,即利息不能超过多少,因为利息太高就成高利贷了,在这个限度之内,你可以进行社会融资。现在由于金融垄断的存在,小企业遇到困难时就融不到资,即使融到资了,也是高成本的资金,反过来又给他的经营带来压力,这样下去我们的中小企业就很难搞活。

但我认为,垄断也不都一无是处。咱们国家改革发展到现在,有些不该垄断的东西被垄断起来了,有些该垄断的东西,又无限制地放乱。比如说对自然资源的采掘,这恰恰是国家应该垄断的资源,没垄断,放开了,什么人都可以乱采乱挖,结果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反之,像金融、通讯、电力等,不该垄断的东西反而都垄断了,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现在大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矿产资源的采掘方面,应该形成国家垄断。但在其他一些需要市场配置资源的方面,一定要放开,要形成全民竞争。金融就是需要市场配置资源的行业,金融是服务行业,没必要看得那么紧。只要我们管理好,就没问题,所以要敢于破除垄断。

第四个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物品是政府的职责,而社会保障是公共物品中最重要的一项。现在,虽然社会保障全覆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该做的事情仍然还有很多。

比如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在现阶段也无可厚非,因为地方有地方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不同实力,财力达不到,想解决这些问题也很困难,但应该逐步缩小这些差距。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人群之间也有差异,比如说高收入人群就高一些,低收入的要低一些。我认为,在改革当中要注意这些差异,逐渐消除这些差异。

再比如有些专家说我国是未富先老。我们对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一定要未雨绸缪,等真正出现问题时,等到出现两个小孩养八个老人时,那时我们的社会压力会非常巨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从1992年起,我国实行了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推动社会行政体系的高效运转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个制度也使公务员成为一个独立于社会普通人群的特殊群体。这群人享受了“政府保险”,工作稳定,说他们是金饭碗也好,铁饭碗也罢,总之是离社会普通人群越来越远,越来越脱离群众。所以,要对公务员的社会保障进行改革。我认为,公务员聘任制、统一社保制度,这两项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改革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改革之路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