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思路
——访上海银行副行长 贺青

2012-11-07郭霞

华东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上海银行科技金融科技型

本刊记者/郭霞

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思路
——访上海银行副行长 贺青

本刊记者/郭霞

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新出台了许多扶持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政策,加快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既成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重要内容,更是培育新业务增长点的突破口,作为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基本市场定位的商业银行,上海银行不断加大科技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在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以后,通过对传统金融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科技履约保险、科技履约担保贷款、投保贷联动等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记者通过采访上海银行副行长贺青,从中探讨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径,希望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能够参与其中,共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上海银行副行长贺青

《华东科技》: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点之一,多年来通过政策性担保、小巨人培育计划等扶持了大批科技型企业成长,请问有哪些因素促使上海银行长期服务科技型企业?

贺青:上海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而上海银行的分支机构也大多布局于区域中心城市,在这类城市中,科技型轻资产小企业占了绝大部分,自然我们就把科技金融作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点。再者,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好,能通过技术、商业模式或成本控制等手段成为细分市场中的领头羊,因此,重点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是上海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华东科技》:近年来,上海银行在科技履约保险贷款、投保贷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产品,请问在开展这些产品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贺青: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股权融资和银行融资的结合,离不开政策性融资与商业性融资的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确实比较困难,特点是大多数都是轻资产企业,缺乏有力的担保条件,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因此我们最初尝试的是依靠政策性担保平台的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础上,为满足更多科技型企业的需求,我们进一步开发出信用互助融资模式,该模式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完全依托企业的自身信用向银行申请融资,政府通过设立引导资金作为风险补偿的信用互助模式,摆脱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依赖于抵质押等强担保的信贷模式,为解决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出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新道路。

《华东科技》:投贷联动模式普遍被认为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融资的效率,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在投贷联动方面,上海银行有何探索?

贺青:从近年的各种尝试来看,为有效控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引入“投贷”“投保贷”联动机制是金融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在投贷联动方面的尝试起步虽不晚,但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其操作模式及范围至今仍极为有限。我们在总结国内外成功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以“投、保、贷”联动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经成功开展了业务试点。具体而言,我行的投保贷业务是指在银行、担保人、投资人的共同参与下,基于合理的结构设计,通过投资、担保、融资机制的联动,以满足借款人融资需求的业务。

《华东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不争的事实,请谈谈您认为造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应该如何弥合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鸿沟?

贺青: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我们多年服务中小企业的实践,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银企信息不对称。相对于传统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阶段资金匮乏。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信息、产品研发、控制核心技术等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同时,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朋友支持,对银行的金融服务也不甚了解,银行放贷成本过高与资产安全问题导致银行信贷投放更多倾向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性不高;第二,风险收益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动的影响,所以风险较大,而在利率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还停留在传统的企业信贷操作模式上,获取的是有限的利息,却承担了其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类风险,存在较大的风险收益不对称情况,尤其对中小企业信贷缺乏差异化政策安排,收益覆盖风险理念较难实现的情况下,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主动性欠缺。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零售业务特点,不能简单参照支持大企业的方式“点对点”服务,否则难以走出中小企业服务有亮点无规模的怪圈,培育各类政策性和市场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主体更加符合中小企业和科技金融规律。当然,除了政府和我们商业银行作出努力之外,中小企业自身也应该进一步的规范经营,加强自身信息的披露以减轻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华东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推动,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上海银行通过对传统金融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科技履约保险、科技履约担保贷款、投保贷联动等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贺青: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投、保、贷、引”。首先是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出面干预和引导,比如由政府主导设立担保机构,提供各种各样的贴息贴费减税政策,或设立引导基金等等;第二类是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不应只追逐pre-IPO(上市前突击入股),做“门口的野蛮人”,也应该着力有一批在专业的行业或领域做早期投资的“真正的价值发现者”;第三类是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这类机构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为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提供“增信”,分担了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第四类是银行以及各类新兴的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在内的信贷服务机构;第五类是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律师会计师、征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培训的机构。过去几年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社会各方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这五类主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空间进一步提升。

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四个要点:信用担保;投(保)贷联动;不良补偿;增量奖励。其中,信用担保解决了小企业尤其是首贷户信用不足,不能获得贷款的问题;投(保)贷联动解决了企业财务结构问题,同时实现收益覆盖风险,调动了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不良补偿解除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偏高的担忧;增量奖励则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了信贷投放的动力。我们认为,以上四点运作,直接推动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倍增。

《华东科技》:对政府有哪些建议?

贺青:我们认为,从政府角度推进科技金融的首要政策就是设立信用担保资金,由担保公司专业运作,适度放大信用倍数,帮助企业尤其是首贷户获得信贷支持,根据去年的统计,可以看到,上海、深圳、北京三地政策性担保贷款业务发生额分别大约为50亿、100亿、200亿元,差距较为明显,上海也未出现质优量大的担保领军企业,对地方经济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支撑相对不足,关键问题是未真正落实“政策性背景,市场化运作”初衷,实际运作中行政管理色彩较重,风险管控与商业银行差异不大,业绩考核未真正体现政策性导向,注重个案不良,不统计和考核政策贡献(就业、税收和企业成长等)。

其次,我们认为政府的引导政策和财税资源的投入也非常重要。我们建议政府应更多从宏观运作、整体推动的角度,宝贵的财税资源应更多投向服务平台建设,如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等,远比贴息贴费等零打碎敲的效果好;在对商业银行的政策引导方面,应更多从提升能力、激发动力和减少阻力三方面着力,如对银行支持科技金融的信贷额度、资本占用、不良容忍给予差异化政策。

我们认为,完善企业融资环境,应尊重市场规律,政府部门要坚持宏观多引导,微观少干预,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授信政策和不良考核方面不断开展差异化改革,增加信贷投放,实现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赢。

猜你喜欢

上海银行科技金融科技型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