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纪实: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升级和产业发展“双跨越”

2012-11-07通讯员杨文展吴凡

华东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仪器

通讯员/杨文展 本刊记者/吴凡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纪实: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升级和产业发展“双跨越”

通讯员/杨文展 本刊记者/吴凡

截至2011年年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696家加盟服务机构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积聚了270个在沪国家级、部委级工程中心与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以及全部34家国家级检测中心。如今研发平台的注册用户已经达36.6万,门户网站累计访问量近1.68亿次,累计对外服务达到了4420万次,呼叫中心话务量达到21.7万个,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以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新姿态,华丽转型升级。

2011年,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工作新思路和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新要求,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主线,抓紧实施“科技114”工程,全面提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由“资源集聚共享平台”向“创新支撑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转型升级的一年。除了继续深入落实仪器共享规定,并积极拓展平台服务的体制机制。盘活存量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已开拓一片天地,目前平台汇集的仪器总量达6508台(套)、仪器原值总计约82亿元;仅2010年,加盟的大型仪器总对外服务次数约12.6万次、服务总收入约4.4亿元,较2006年《规定》执行前的1.7万次和1.26亿元分别增长641%和249%。

四年来平台不断通过联合评议有效避免了重复购置,共对涉及13个主管部门预算中申购总值超过6.25亿元的434台/套仪器进行了联合评议和新购评议,共核减约2.31亿元预算,核减比例达37%,仅2011年一年的核减金额达1.2亿,超过过去三年之和,核减比例达56.5%,新购仪器联合评议也越来越得到认同,有效地避免了重复购置。

同时平台通过用户补贴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三年来共向882家使用共享仪器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补贴2321万元。2011年申报用户补贴的企业多达561家,这些企业共享使用了104家服务单位的总价值逾9.8亿元的635台大型仪器,大大节省了企业的购置和维护成本,而且这些企业共享大型仪器进行各类测试服务达5344次,涉及855个企业创新项目,科研总投入约32.18亿元,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在去年上海市人大颁布的修订后的《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首次将“科学技术资源共享与服务”作为单独的章节写入条例,明确规定了科技资源调查、推动资源开放服务、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技服务人员的权利等法律效力,成为创新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此,上海市有7个区县都正式出台了相关政策,或支持区内平台的建设,或对区内企业使用科技公共资源进行补贴,形成了市区联动的政策体系,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一起,开展了扩大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研究工作,争取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

2011年,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工作新思路和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新要求,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主线,抓紧实施‘科技114’工程,全面提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由‘资源集聚共享平台’向‘创新支撑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转型升级的一年。

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支撑重点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研发平台按照《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积极整合行业内的各类产学研资源优势单位,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打造评定了高性能宽带等12家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6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12家上海市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就服务企业超过2500家,其中超过半数为上海地区的企业,提供服务近2万次,服务收入达到了4.73亿元,为用户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高达17.73亿元。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向产业发展与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的“加速器”。如未来宽带平台承担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技术设计方案已被国家确定为12城市的技术推广方案;发电设备平台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实现了我国核电常规岛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的全面升级;软件平台通过技术服务支撑软件孵化器,使得孵化器的80多家企业顺利成长,并将形成产值达10亿的产业集群。

不断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比如药效学平台为上药、石药和恒瑞三大新药研发集群的新药创制提供全方位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促成其成为三大国家级的新药研发企业孵化基地。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与改造。平台通过升级传统产业的技术能力,推动产业发展,例如线缆平台为占行业总产值90%的66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仅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技术应用中就为行业增加直接经济收入400亿元以上;还有中小电机平台每年向2000多家中小型电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中小电机企业,它开发的节能电机每年还能为国家节约1330万吨标准煤。

>>上海研发平台主要发起单位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战略联盟”。

坚定为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太阳能光伏平台为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的整体方案,成为世博会上的一大亮点;建筑节能平台,帮助近200家单位实现了建筑节能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进一步为中小企业提升了经济效益,如半导体平台为以开发低成本高亮度的LED元器件为主的亮硕公司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建立起能创汇200万美元的LED生产线,带动了100人就业;生物过程平台的发酵优化与放大技术通过近三年的推广应用,已为企业实现新增产值33.5亿元、新增利税11.7亿元、创汇8.2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平台仅今年前9个月就通过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了5200万元的经济效益等等。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696家加盟服务机构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积聚了270个在沪国家级、部委级工程中心与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以及全部34家国家级检测中心。

打造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

在科技公共资源已经得到初步集聚的基础上,今年研发平台开始打造集聚上海科技创新资源、向社会共享开放的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首先通过深化资源调查摸清存量资源,通过逐渐扩大资源调查范围,除了完成119家地方院校、35家中央院校资源调查,还与上海市国资委、经信委合作,对283家企业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开展资源摸底,与上海市质监局合作,掌握了全市612家市级检测站的资源与服务信息,对全市科技资源的掌握愈加全面。

同时完善资源加盟机制促进重点资源加盟。为此平台制订了加盟管理办法,设置一定的门槛和准入标准,不断吸引分散在社会各处的优质资源加盟平台,目前平台加盟服务机构总数已达696家,今年平台又重点促进了大科学工程与重大装备资源的加盟工作,包括14亿元的上海光源、2亿元的超算中心、2亿元的风洞中心等一系列重大装备,目前平台超千万元的设备达到了36台,基本囊括了本市所有的重大设施。在市质监局的支持下,今年有161家市级检测站加盟了平台,由他们组成的全市行业检测资源务协作网也正式开通。另外平台在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经调查显示,2003-2004年本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机率平均为37.53%、共享率为17%;而目前开机率和共享率已经分别提高到96.94%和54%,较法规出台前增长了近三倍;以中科院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例,开机机时由2008年的2895小时增至2010年的4500小时,开机率达225%,共享服务机时由1512小时增至3039小时,增幅分别达55%、100%;又如利用财政资金购买的中文文献资源,使用的用户和数量都非常巨大,今年1-10月投入和实际用户使用的费用之比为1∶55,体现了良好的撬动作用。

打造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全国

研发平台通过市区联动与多方合作,除了在上海所有17个区县都建立了服务分中心之外,并在上海20个行业协会以及32个各类高新园区建设了服务站,打造了全市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窗口。通过服务体系将各种服务推送到本市企业,利用区县服务中心、园区、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积极指导企业使用市区两级的科技资源和政策,举行定期的交流合作,仅今年就共同举办50多场各类活动和20多场公益培训,活动得到了中小企业积极响应,已向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推送“科技114”服务礼包。

同时,研发平台不断通过国内合作将平台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战略联盟”,联盟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平台在全国的影响力;此外由由研发平台牵头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也已经开通了仪器共享、科技文献、技术转移、资源条件和专业技术等5大系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还与美好生物公司、食品研究所签订了支持西藏企业科技服务的协议,推动当地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使上海的科技资源为中西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积极向兄弟省市输出经验和成果,并帮助黑龙江省和河北省建设他们的共享服务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联盟。力图展现上海的平台在全国的地位与作用,也为上海更好地适应今后平台建设的方向和要求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