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阑尾切除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2012-11-07张望周宇峰周冠华

河北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布托咪达唑仑牵拉

张望 周宇峰 周冠华

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应用局麻药暂时阻断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的麻醉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适用于中下腹及下肢手术。但是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清醒状态,常伴有紧张、焦虑的状况,且不能有效消除机体应激反应。因此,要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往往需要辅助其他药物,本研究以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单纯性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7.6±8.2)岁;体重 45 ~80 kg,平均体重(58.3 ±2.6)kg。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长期应用镇静、镇痛、抗焦虑药史,无听力及语言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ASA分级及性别比、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麻醉方法 2组均在手术前常规禁食,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液,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给予鼻导管吸氧。选择硬膜外穿刺点为T10~11,均向头端置管3~4 cm,控制麻醉平面T6~L2(麻醉平面不满意者不列入统计),于手术开始(切皮)前静脉注射镇静合剂(注速1 min)。观察组0.02 mg/kg布托啡诺复合0.03 mg/kg咪达唑仑,对照组0.1 μg/kg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 0.05 mg/kg。

1.3 观察项目

1.3.1 镇静程度:利用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在给药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 进行评分。5 分:对呼唤名字应答自如;4分:对呼唤名字反应迟钝;3分:仅对大声呼唤名字有应答;2分:对大声呼唤名字无应答,需摇头才有反应;1分:摇动头部无反应,需疼痛刺激才有应答反应。

1.3.2 牵拉反应:观察术中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程度[1],优:牵拉阑尾时无任何不适;良:轻度上腹部不适或恶心,无牵拉痛或鼓肠;差:严重恶心、呕吐,明显鼓肠。总有效率=优秀率+良好率。

1.3.3 遗忘程度:给药后 60 min、120 min,通过让患者看图片记录其遗忘程度。

1.3.4 不良反应:手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可能出现的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

1.3.5 满意度评分:手术后次日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调查,满意:3分;较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0分。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SP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静程度比较 给药后5、15、30、60 min,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镇静评分比较n=40,分,±s

表1镇静评分比较n=40,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2.2 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程度 两种方式给药均能有效抑制术中内脏牵拉反应,但观察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程度比较 n=40,例(%)

2.3 遗忘程度比较 给药后60、120 min,观察组所有患者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而对照组能回忆手术时情景18例(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生命指标比较 2组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总体均处于平稳状态。见表3。

表3 生命指标对比n=40,±s

表3 生命指标对比n=40,±s

生命指标 组别 给药前5 min 15 min 30 min HR(次/min) 观察组99.0 ±0.8 97.8 ±1.3 98.3 ±1.2 98.4 ±0.9 78.5 ±13.6 76.7 ±13.1 73.2 ±12.7 73.6 ±12.6对照组 78.4 ±14.7 79.2 ±11.7 74.3 ±13.2 72.7 ±13.3 MAP(mmHg) 观察组 86.4±14.2 84.7±12.4 82.3±11.8 83.6±12.0对照组 86.5 ±14.0 83.7 ±11.9 81.3 ±12.2 82.7 ±12.3 SpO2 观察组 98.8±0.8 97.6±1.4 98.3±1.2 98.3±0.9对照组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轻度呼吸抑制2例,对照组出现1例,均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舌后坠,托下颌后恢复;观察组出现躁动1例,对照组出现2例,均为牵拉阑尾所致;2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2.6 患者满意度 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麻醉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患者满意度比较 n=4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目前仍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与全身麻醉比较,硬膜外麻醉更有益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但硬膜外麻醉时患者常处于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一般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烦躁等,从而导致机体一系列内环境的改变,如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而影响手术进行[2]。

布托啡诺是人工合成的混合性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主要通过激动K受体实现其镇痛作用,而对μ受体具有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能够降低呼吸抑制和成瘾性[3]。在以往研究中已经证实[4],布托啡诺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其恶心呕吐、瘙痒等相关不良反应明显较少。而咪达唑仑作用部位于中枢神经苯二氮卓受体,具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以及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的作用[5],小剂量能够维持呼吸反射,并且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6]。

本研究看出,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作为辅助用药应用于阑尾切除术麻醉,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和遗忘作用,并能有效抑制内脏牵拉反应,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1 李霞,刘子龙.格拉司琼复合芬太尼与氟芬合剂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710-1711.

2 王敏,吴捷.瑞芬太尼复合咪哒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插管的临床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37-1538.

3 尚书军,朱于临.布托啡诺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286-287.

4 Tanaka S,Fan LW,Tien LT,et al.Butorphanol dependence increase hippocampal kappa-opioid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Neursic Res,2005,98:109.116.

5 范晓敏.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0,31:54-55.

6 黄宇光,罗爱伦主编.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科分册.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

猜你喜欢

布托咪达唑仑牵拉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地佐辛对胆囊切除术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