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维修专业建设

2012-11-06王春霞董学文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数控机床职业院校实训

王春霞 李 康 董学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维修专业建设

王春霞 李 康 董学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数控维修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数控维修不仅是一门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数控维修专业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业学校;数控维修;专业建设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于一体的加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数控设备使用量的快速增加,对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数控维修专业人员应该如何培养,其培养方向又是如何呢?这是建设数控维修专业应考虑的问题。

数控机床维修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在金属切削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数控车床生产大国。可长期以来,国产的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发展迅速、中档进展缓慢、高档数控机床依靠进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技术上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国产数控机床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比进口机床差一倍之多。虽然进口机床的可靠性比国产数控机床高,但机床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困难,费用昂贵,真可谓“买得起,修不起”。国产数控机床的维修比进口机床容易,但机床售后维修服务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技术人员无法完成故障维修,不能体现国产数控机床的优势,从而使强项变成了弱项。

表1 影响现有数控设备利用率与完好率的因素表

目前,各职业院校几乎都设有数控专业,而企业需要的是数控设备维修与维护人员。目前,数控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普遍偏重于理论学习和数控机床操作,而对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几乎不涉及或是一带而过。这就造成了所培养的学生对于数控设备只会操作,而对于数控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知之甚少。这样就不能保证数控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最终导致了数控设备的开工率不足。从表1不难看出,影响数控设备利用率与完好率的主要因素是维修力量不足和维修费用过高。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保证有足够的维修技术人员。

数控维修人才概况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岗位上的人员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少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数控机床调试、维护与维修技能,对技术含量高的数控维修人员需求越来越多。

现在,一些单位对于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并无专业人员,即便有也主要来源于普通机床维修人员,而这部分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二是知识结构老化,他们主要了解普通机床的机械结构与电气,而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数控设备仅凭这些知识就力不从心了;三是综合知识差,对于数控机床中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微机原理、接口及计算机弱电部分感到陌生,维修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显然是不行的。

从表2可知,当前数控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职业院校。企业对数控维修与维护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却变得越来越困难。面对数控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人员日渐短缺,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目前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数控维修专业,由于各学校的师资、实训设备等力量不足,所开设的数控维修专业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所开设的课程也存在着严重的雷同现象。现在,各职业院校所开设的数控维修专业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只不过有的偏重于电类知识的讲解,有的偏重于机械结构知识的讲解而已。然而,不管是偏重于哪一方面知识的讲解,对于高度机电一体的数控设备而言,都是不足的。开设数控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训资源不充足、师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对数控维修专业建设的建议

数控维修不仅是一门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数控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既不能单独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一味强调实践学习。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数控维修专业建设,大部分偏重于理论教学。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相应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数控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实训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突出职业能力,结合数控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技能强化课程和德育模块等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通过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在顶岗实习阶段,可以将数控维修专业学生送至数控机床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和维修售后服务处,让学生在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维修部门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跟着维修人员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按“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德育课程三个系统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题当中。

理论课程 依据通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能力体系,并将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知识课程设定为专业主干课程。拟建设的主干课程如表3所示。

实训课程 根据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求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专业课、工艺课等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环节,实践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表3 数控维修专业主干课程一览表

表4 数控维修专业实训课程一览表

通过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达到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过程由实训教室向车间延伸,使学生成为新型技能人才。实现实训教学与现实生产有机结合,更能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符合企业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同时完成对学生的“订单式”培养,不仅可以解决实训设备问题,为学校节约开支,同时也为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资源。培养的学生对于企业而言更加实用,无需再进行岗前培训。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及专业能力

由于数控机床维修是一门综合学科,故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学校,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教师的业务及专业能力制约着数控维修专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让教师进企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二是聘请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让他们走进课堂,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结语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为一体的数控设备,对于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不应是单一的某一方向专业知识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数控维修专业的设置既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也不能过于偏重于实践学习,对于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否则,数控维修专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1]易钢.对国内外机床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金属加工,2011,(6).

[2]谷伟广.对我国国产化率概念界定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3]华玲芳.浅谈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J].技术与市场,2009,(11).

[4]贾亚洲,杨兆军.数控机床可靠性国内外现状与技术发展策略[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4).

[5]戴怡.开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本科专业的思考[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9).

[6]陆春月,王俊元.机械故障诊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管理开发,2004,(6).

[7]臧建军.数控维修工作中的“三到位”原则[J].机械工人,1999,(10).

G718

A

1672-5727(2012)05-0154-02

王春霞(1978—),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9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机床可靠性。

猜你喜欢

数控机床职业院校实训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数控机床的节能应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