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案件新闻标题研究

2012-11-06王丽丽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语气语言学

王丽丽

(中州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郑州 450044)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案件新闻标题研究

王丽丽

(中州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郑州 450044)

选择汉语案件新闻标题这一研究范围,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从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和主位结构的角度,以《人民法院报》上案件新闻标题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案件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案件新闻标题具有协调性、稳定性、客观性、严谨性等特征。

案件新闻;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

一、引言

新闻被普遍认为是语言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领域之一。语言学家通常把它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是指那些与“突发暴力、命运颠倒与严重违犯社会道德秩序”有关的报道。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多属于延缓性新闻。

案件新闻是指对有关违法、违纪的案件事实的报道,它包括了对涉法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涉法事实的处理过程的报道,属于硬新闻的范畴。

本文以《人民法院报》为例,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语境理论为研究框架,对其案件新闻类的文章标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特征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

根据Halliday的观点,功能语言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途径来分析语篇,不论是对口语还是书面语篇的分析。2000年,Halliday出版了《功能语法导论》,他特别强调了功能语言学对小语篇的分析。这些都足以说明功能语言学是可以用来进行新闻标题分析的。

1964年,Halliday首次提出了“语域”这一术语,并且指出:语境是通过语域反映出来的。以他为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有意义,离开了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语言的意义就无法确定,所以,他们特别强调对语境的研究,并提出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是决定语言特征的三个语境因素。语场即“话语范围”,指语言交际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语式即“话语方式”,指的是话语交流所选择的媒介和渠道;语旨即“话语基调”,指的是讲话者与受话者双方的关系,他们各自的特点,在交际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以及交际目的。语境的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及形成的语言变体,我们称之为“语域”。这三种语境因素又分别影响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语场影响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这三种纯理功能又决定了说话者对语言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位系统的选择。

根据Halliday提出的语境三要素,案件新闻标题可以这样界定:话语范围都是对受到法院审理过的案件的报道,话语基调是属于陌生人之间的正式交流,话语方式是单向的非面对面的书面交际。

三、案件新闻标题的功能语言分析

(一)统计范围和结果

笔者收集了《人民法院报》(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所有案件时讯专版头条新闻。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真实可靠,在样本收集时,笔者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选择主要案件新闻的标题;(2)标题是完整的句子。根据以上两个原则,最后符合要求的标题共有106条。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反映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结构特征;(2)反映人际功能的语气结构特征;(3)反映语篇功能的主位结构特征,进而比较客观准确地归纳出汉语案件新闻标题的语体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概念功能里的物质、心理、关系、行为、存在和言语六种过程,人际功能里的语气结构及语篇功能里的主位结构。通过对这106条新闻标题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数据:

表1 案件新闻标题的功能分析

(二)结果分析

1.从及物系统的六个这程来看汉语案件新闻的标题,其中物质过程96个,心理过程2个,关系过程6个,存在过程1个,言语过程1个,没有行为过程。物质过程占所有过程的90.56%,心理过程占1.89%,关系过程占5.66%,存在过程占0.94%,言语过程占0.94%。六种过程类型中,物质过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关系过程。为什么物质过程在案件新闻标题语体中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呢?胡壮麟认为:“一般来说,一个语篇总会包括多种及物过程,而且多数是物质过程。因为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的活动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保证。”胡壮麟的这段话从宏观上分析了为什么在语篇中,物质过程占了大多数。而案件新闻是通过报道国家执法机关对客观世界活动中的违法、不当行为的处理,告诉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案件新闻标题中,物质过程大量存在,同时说明了案件新闻标题具有指导、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特征。可以说,物质过程表达是新闻标题的理想范式。同时,因为案件新闻主要是针对某个事件,由各级法院作出的判决结果,为了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报道者常用如“宣判”、“判决”等一些类似“说”的动词。这体现了案件新闻标题所述动作和状态的客观性,也就赋予了案件新闻标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2.从人际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情态的角度来看汉语案件新闻的标题。案件新闻标题中不会出现表示可能性或通常性的情态化用语。具体地说,在标题中没有“可能”,“也许”,“大概”等表示可能性的用语,也找不到“总是”,“通常”,“有时”等表示通常性的用语。取而代之的是极强的归一性,即汉语案件新闻的标题只存在两种语气:肯定和否定。这是因为案件新闻的标题必须明白告知大众案件的处理始末,而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让大众去揣测。

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主要用来陈述事实,披露信息,该语气占93.40%,肯定了守法行为,并规劝公众遵守法律,区别对错。案件新闻通常用陈述语气来描述主体,不加任何私人观点和评论。相对来说,在案件新闻标题中,表示否定的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很少使用。在我们收集的106条标题中,没有出现否定语气,而疑问语气仅占2.83%。

3.从语篇功能来看汉语案件新闻的标题。87.74%的标题是无标记主位结构,这说明案件新闻标题的句子采用的基本都是正常的句子结构,即主位-述位结构。偶尔也有一些是有标记主位结构,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四、结束语

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汉语案件新闻标题的特征。分别从三大纯理功能的角度全方位地、科学地研究和分析了语言的特征,从本文的分析可知:从概念功能来看,案件新闻标题具有协调性、规范性、固态性、客观性、公正性等特征;从人际功能来看,案件新闻标题具有明确性、相对稳定性、指导性等特征;从语篇功能来看,案件新闻标题具有严谨性、求实性等特征。因此,可以说,对汉语案件新闻标题语言特征的研究扩展了功能语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时,小语篇的分析模式也可推及到其他类型新闻标题的研究上,为新闻及标题写作带来若干启示。

[1]Halliday M A.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Malclom Coulthard.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Longman,1977.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刘熠.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张志君.新闻标题的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6]王耿.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012-07-03

王丽丽(1981—),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H15

A

1008-3715(2012)04-0060-02

(责任编辑刘杨)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语气语言学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