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术精湛 “巧手大侠”——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魏伯俊教授

2012-11-06徐秋红

科学中国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头颈外科

本刊记者 徐秋红

医术精湛 “巧手大侠”
——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魏伯俊教授

本刊记者 徐秋红

“仁医”都是始于心诚,而成于精湛。那种责任是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们都难以相比的责任,因为他们创造的是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这份责任也是任何艺术家们美艳绝伦之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因为他们雕琢与修复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生命材质。

头颈外科作为国内综合医院正在崛起的新兴专业,不仅需要扎实的耳鼻咽喉科基础,还要融合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等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目前来讲即便是较大规模的医院也并非都有条件成立头颈外科专业,所以头颈外科对大多数人来讲是神秘的。

在这片仍然具有神秘色彩的领域内,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魏伯俊教授已辛勤耕耘二十余载,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他将自己所有的热爱和精力,以一种深沉的感情,致力于头颈外科的发展,特别是复杂疑难和边缘学科的高难手术研究,尤其擅长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的手术治疗,挽救了众多晚期甲状腺癌和甲状旁腺癌患者的生命,为我国该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其对喉癌患者采用的个体化治疗,使大多数喉癌患者在获得根治的同时保留了讲话功能。他同时还是国内成功实施颈根部肿瘤外科手术最多的专家……

治病救人需要仁术仁心,需要尽善尽美。魏伯俊教授是始终如一的完美主义者,尤其在患者身上,他更是追求完美无憾的结局。手术台上沉着冷静,果敢敏捷;而在他的内心却波澜壮阔,时刻紧张。“每当我看到患者康复后脸上浮起幸福和希望的笑容,每当我听到患者用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都使我感受到这份充满艰辛职业的快乐,这也是患者对我的最高奖励”采访中魏伯俊教授如是说道。

有先进的思想,才有先进的医学

魏伯俊教授198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同年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1995-1998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头颈肿瘤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头颈肿瘤外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美国头颈外科学会员屠规益教授和我国著名头颈外科专家、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唐平章教授。1999年,魏伯俊教授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并一直担任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首席专家。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外科技能,出色的诊断能力,使他很快在头颈外科领域内脱颖而出。

也是从1999年开始,魏伯俊教授连续九年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其中六项为第一负责人,为北京协和医院获奖次数最多专家之一。他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思想素质,在国家最需要时候勇担重任。他曾受卫生部和外交部委托,率队赴国外圆满完成对患严重头颈部疾病患者的国际救援任务。应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邀请赴澳指导疑难头颈外科手术。《中国报道》“中华名医风采”专栏,《北京晚报》“京城名医”专栏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其先后进行报道。2010年,他从北京协和医院调入北京世纪坛医院担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凭借雄厚的专业基础,魏伯俊主任迅速将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甲状旁腺癌的治疗推向了国内领先水平。

有先进的思想,才有先进的医学。魏伯俊教授把对病人的关爱融入到不断创新的学术理念和医疗技术的创新中。他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更具意义的是对一些常被视为“雷区”肿瘤的深入研究,如《侵犯上消化呼吸道复发性甲状旁腺癌的再手术治疗》、《颈部与胸腔及腋窝交汇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颈胸交界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颈段食管吻合口狭窄的手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咽后间隙淋巴转移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侵犯翼腭窝肿瘤的手术治疗》等。

在他等身的著作和无数荣誉的华冠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在医学、教育、科研事业中不倦的思考和时时刻刻的积累。

“自己是为医而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我的追求。”

对生命之爱是人的大爱,奉献这种爱,需要勇气和力量。魏伯俊教授常说:医生的天职是为患者服务,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为解除死亡对患者的威胁,有责任感的医生应有勇气承担风险。

甲状旁腺癌是一个很特殊的癌症,和甲状腺癌虽只一字之差,手术难度比甲状腺癌却要大得多,而且易复发。一年前,一名多次手术的甲状旁腺癌患者已经到了晚期,陷入高钙危象状态,时刻面临死亡威胁,每天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因为多次手术,解剖结构紊乱,以前的手术医师均放弃再次治疗,医院也只好无奈地给其家属发放病危通知,希望早做准备。 绝望之时他的家人来到北京世纪坛医院找到了魏伯俊主任。魏主任大致了解了病情后认定仍有手术希望。在病人住院三天后,魏伯俊教授在非常混乱的组织结构下,经过七个小时的耐心寻找,终于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这位经历了生死考验的病人动情地说,要用一生去感谢魏主任,他是我的救命恩人。魏主任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实力派医生,他的手很巧,天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外科大夫,他的手术刀在他那里仿佛是老司机的方向盘和指挥家手里的指挥棒,他用一颗炙热的仁心为危重病患争取最后生存的希望,着实让人为之感动。

经过魏伯俊主任诊治的病人很多,他也许记不住每个病人的名字,但病人对他却印象深刻。浏览好大夫在线网友留言,一位经过半年时间仍然查不明原因的食道疾病患者说:魏主任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可爱的人让人信任的人。当我们把在别的医院所做的厚厚检查资料给他时他说愿意帮助我们找原因。经过详细分析,魏主任确诊他患的是一种表现十分特殊的颈段食管癌。经过手术治疗,老先生终于康复出院了。一位罹患颈部巨大肿瘤的小伙经过魏伯俊主任的手术治疗痊愈后动情地说:得了这种病真的很不幸,由于知识的缺乏,在求医路上走了不少弯路,但我并不抱怨上帝没让我早日遇到魏主任,我要感谢上帝让我最终遇到了魏主任!

随同魏伯俊主任一起从北京协和医院调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医生申虹说,魏主任手术之巧在协和医院是出了名的。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期间,他接收了一位咽喉和食管因为烧伤都完全闭锁的年轻患者,其伤情之重非常罕见,辗转国内多家大医院,屡次尝试手术后病情不但没有任何好转,相反越来越重。魏伯俊教授查遍国内外文献希望能有所借鉴,但遗憾的是均无类似报道。为了这位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能重返社会,魏伯俊教授苦思冥想终于设计出了两全其美的手术方案,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世界上尚无报道的喉和食道闭锁患者的功能恢复手术。“那段时间,科里来了很多食道狭窄的患者,我们都叫他‘大侠’。”申虹说,“‘大侠’不仅代指他擅做食道狭窄手术,更寓含了他擅长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疑难问题的非凡能力。”

当记者问“巧”出何处时,魏伯俊主任这样回答:对于任何已经发生的肿瘤来讲,医生的职责就是做到诊断正确,方案科学,手术精准。而要实现手术精准,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但对肿瘤的情况一定要了如指掌,这就如同打仗,只有了解敌情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为掌握“敌情”,魏伯俊主任不惜时间和精力反复分析研究,有时面对一份看似平常的片子,他可能要花上几十分钟,争取不遗漏任何“敌情”。魏伯俊主任解释说,肿瘤患者只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如果某些细节被忽略,病人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会丢掉性命。“看片时我的脑子里已经放‘电影’了,手术该怎么做,术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尤其是恶性肿瘤哪怕遗留很小一部分,也可能意味着死亡,如果说我手术的成功率比较高,效果比较好的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妥善解决了看似微小却很关键的那一部分。但正是这些”微小”筑就了魏伯俊教授的高度,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度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头颈肿瘤患者。就像病房里一位病人在采访时对记者所说,魏教授走到哪里,我就追随到哪里,因为让魏教授看病心里踏实!

在采访结束时,作为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魏伯俊主任说:“肿瘤更重要的是早期诊断治疗,只要早些发现,绝大多数肿瘤都是可以治愈的。例如喉癌如果是很早期的发现,治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而且治愈后生活工作几乎不受影响,所以肿瘤本身并不是很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发现的太晚,或者发现的虽早,但是治疗的方法不科学,漏诊和误治都是不行的。因此,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要靠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正如病人们评价的那样,魏主任不仅拥有高超的医术,更具有高尚的医德,视病人为共同抗击疾病的战友,待病人如友爱互助的朋友,一点架子都没有,是值得信赖的好医生。“我有时感觉自己是为医而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我的追求”。

在他看来,对于生命的敬重,是医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当医生就是要用最大的能力来实现病人生命的价值。当魏伯俊把“医者仁心”所彰显的大善大爱之心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时,就已经无愧于“大医”这个称谓,也无怪乎会有那么多的患者对他感恩铭记了!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头颈外科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勘 误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项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