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女计算机科学家的光彩——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华伟研究员

2012-11-06樊玉静

科学中国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研究员中科院时延

本刊记者 樊玉静

来自女计算机科学家的光彩
——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华伟研究员

本刊记者 樊玉静

专家简介:

李华伟,1974年6月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VLSI测试与设计验证组组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编委。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和863等多个研究项目、龙芯CPU设计验证与测试等工程项目。在IEEE Trans.on VLSI,J. Electron. Test.,《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和IEEE ITC,VTS, DATE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70篇以上),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件。近十年来先后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广告界,有一个世界著名品牌的广告语是:“光彩,来自女性”。在计算机界,剑桥大学计算机女科学家K a r e n Sparck Jones的名言是:“计算机是如此重要,因此不能把它只留给男人去做!”

计算机世界如此多娇,引无数女英雄竞折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华伟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多年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的CAD方法研究的她,通过在时延测试、可测试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创新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位女计算机科学家的光彩。

李华伟研究员1996年在湘潭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和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微软学者”称号。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访问学者。

2006年以来,李华伟研究员主持完成了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973课题、1个863课题。这些课题产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1)精确串扰源通路时延故障模型及其测试生成方法;2)容忍串扰的高可靠片上网络路由器系统;3)考虑工艺偏差的关键通路选择和小时延缺陷测试方法;4)用于检测和调试时延故障的可测性设计和超速测试方法等。

其中,“精确串扰源通路时延故障模型及其测试生成方法”这一项目所产生的创新性成果最为业界所瞩目。该成果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芯片的定时分析和时延测试中,有效排除虚假串扰噪声,提高电路的设计性能,更准确地确定电路能够工作的最大频率。

李华伟表示,串扰已成为在超深亚微米和纳米工艺下造成电路功能错误的一个主要的来源。李华伟及其合作者着重研究了串扰引起的时延改变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种时延改变可以用时延测试方法进行检测。李华伟等人针对串扰测试的主要创新包括:1)提出精确串扰源通路时延故障模型,统一了多串扰源时延故障的时序和逻辑约束,使得对电路时延分配的考虑只需在故障收集阶段,而不需在测试生成阶段,从而相对国际上其他方法提高了对线间串扰引起的时延故障的测试生成效率。2)提出基于跳变图的寻找串扰故障的高效搜索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国际上基于时间窗的传统静态定时分析方法所找到的虚假串扰源。3)分别提出了基于结构ATPG和基于可满足问题的测试生成算法,尽可能激发更多的串扰效应以测试电路的最差性能,获得高质量的时延测试向量。基于上述研究开发了通用的测试生成系统,能够实现电路的静态时序分析、静态串扰噪声分析和考虑串扰的通路时延测试生成。

“良马不念秣,壮士不苟营。”李华伟,就像一头在计算机世界里不知疲倦的“拓荒牛”,在她眼前,是一片又一片绿洲在延伸,她一定会在那里继续发光发彩。

猜你喜欢

研究员中科院时延
计算机网络总时延公式的探讨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贾康研究员
高小平 中国行驶管理学会研究员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原主编邵贻和研究员逝世
郭占恒研究员
《舍不得星星》特辑:摘颗星星给你呀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移动站的转发式地面站设备时延标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