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化课程与医学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2-11-06冯广宜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生意识

冯广宜

(西安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随着医学教育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专业研究生对外交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过早进行文理分科,作为理科方向的医学专业研究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长期忽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严重不足。为了提高医学专业硕士生的跨文化意识,作者自2005年起,经过长期的探索,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生开设了《西方文化渊源》课程,不仅在短时期内向学生传授了西方文化的系统框架,同时促进了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 研究设计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要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到提高,并对这种提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选修《西方文化渊源》课程的医学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在研究对象选择的过程中,一方面遵循自愿参与原则,确保其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遵循多元性原则,在性别、专业、年龄等方面都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分布(见表1)。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选修《西方文化渊源》的医学专业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并对比其选修此课程前后的跨文化意识水平,来检测本课程在培养跨文化意识过程中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和访谈法。在设计“医学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调查表”的过程中,作者广泛地参考了英语文献中的相关测量量表,主要借鉴了Lynn Rew等人设计的Cultural Awareness Scale。同时,还咨询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语教育专家Anne Bliss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相关专家。问卷包括16项问题,每项由1-5分别代表“完全不是”、“大部分时候不是”、“有时候是”、“大部分时候是”和“完全是”5种情况。得分最低为16分,最高分80分。根据得分情况,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被分为3个层次:低跨文化意识水平(16-39分),中等跨文化意识水平(40-59分)和高跨文化意识水平(60-80分)。本问卷共有两套,一套在开课前调查学生的跨文化水平,另一套则以同样的形式,采用近似的问题,用来测试学生修完《西方文化渊源》课程后的跨文化意识水平。最后将两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用SPSS软件分析其中的相关数据。

表1 性别、年龄、专业分布统计(n=96)

访谈法作为量表测量法的一个重要补充,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便于作者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对自己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首先,通过开课之前和课程结束之后对学生的两次测试,发现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水平有了较大的变化:第1次测试时分别有3人、92人、1人处于低、中、高跨文化意识水平,而第2次测试时则为0人、23人、73人。这说明本课程在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图1和图2是选修本课程前、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详细情况。

其次,本研究通过对学生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t=22.587,同时得到P=0.000,远小于0.05,说明本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上课前、后跨文化意识对比(n1=n2=96)

最后,通过进一步深入的详细对比发现,由于性别、年龄和专业的不同,在跨文化意识提高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差异(见表3)。

从性别角度来看,选修此课程前,女生比男生平均高出2.02分,这主要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更具语言天赋,男女生得分对比P<0.05,说明男女生间的差异较大。在修完本课程后,男生与女生的平均分差距缩小了0.94分,一方面说明女生本身已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男生通过选修此课程跨文化意识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时,选修本课程前,男生和女生之间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修完此课程后,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上课前跨文化意识水平(n=96)

图2 上课后跨文化意识水平(n=96)

从年龄角度来看,选修此课程前,25岁及以上的学生平均得分高于25岁以下学生1.54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和人际交往经验,对跨文化的理解要强于25岁以下的学生。但在修完此课程后,这种差距消失,甚至出现了25岁以下人群得分反超的情况。但是这两组数据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以25岁划线的年龄差异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不是很大。

表3 上课前、后跨文化意识水平分项对比(n1=n2=96)

从专业角度来看,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选修本课程前后平均得分都为最高,标准差也较高。外科专业的学生在选修本课程前后都处于较高的分数,但儿科专业的学生在上完此课程后得分有较大的提高,超过了外科的学生。影像专业的学生无论在选修此课程前还是修完此课程后,得分都是最低。但是无论是选修此课程前还是后,不同专业的学生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3 结论

通过对学生选修此课程前后跨文化意识水平的对比,学生的得分有15.97分的提高,说明本课程对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40%的学生明确地意识到了本课程对其跨文化意识的促进作用,还有60%的学生对此没有明确的意识,所以本课程还需要在此方面进一步改善,在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关注,从而使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变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1]Rew,L.,Becker,H.,Cookston,J.,Khosropour,S.,&Martinez,S.Measur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nursing students.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3,42(6),249-257.

[2]Campinha-Bacote,J.A model and instrument for addressing cultural competence in health care.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9,38(5),203-207.

[3]Schim,S.M.,Doorenbos,A.Z.,Miller,J.,& Benkert,R.Development of a cultural compete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Journal of Nursing Measurement,2003(11):29-40.

[4]胡文仲.趋势与特点: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述[J].中国外语,2006(3):4-5.

[5]胡文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1):2-5,10

[6]邓群芳.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跨文化研究生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意识不会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