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思考

2012-11-06王成岗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流行病学医学

王成岗

(山东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公共卫生学科,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以组织、细胞、分子和个体为研究对象不同,预防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及其作用规律,并制定策略与措施,以促进健康、延长寿命。预防医学课程包括环境与健康(即卫生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原理及方法、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研究内容。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做进一步探讨。

1 非预防医学专业开展预防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1.1 是实现医学教育目的的需要

1988年在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病人已不再满足于医生仅仅治疗某些器质性疾病。虽然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治疗过去曾束手无措的一些疑难杂症,但每天仍有许多人罹患和死于各种可以预防、治疗或自己导致的疾病。这就要求临床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各项临床专业技能,同时要具有群体观念、预防为主的思想及促进健康、保护健康的能力。而目前的医学教育还停留在仅强调临床医疗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忽视了预防医学、社会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及管理科学等知识的传授。

1.2 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改变,对卫生服务尤其是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要求医生不仅治疗疾病,且能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和饮食营养学的角度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这就需要改变单纯专科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应建立以健康为中心,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为手段,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连续性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1.3 是疾病谱和死亡谱改变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及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新的医学问题显现。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对这些疾病仅强调临床治疗是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疾病的预防工作较临床治疗有更高的健康效益。特别是近些年我国医疗卫生工作正在进行“重点下移、关口前移”的改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成为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要掌握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及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

预防医学的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树立群体观、大卫生观和预防为主观,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符合社会对医学生需求的趋势。

2 当前预防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对预防医学的偏见

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仍然比较片面,由于疾病预防和保健等公共卫生措施收益的滞后性及验证困难,社会存在着“重临床、轻预防”现象。人们大多对健康和身体的关注还停留在生病就医的被动阶段,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有些医学生仍把“救死扶伤”作为医学使命,片面的认为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尤其是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就能满足社会需要,而认识不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预防医学对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不愿意认真学习预防医学[1-2]。一些中医院校存在着“重中医、轻西医”现象,预防医学课程被边缘化。

2.2 预防医学课程的性质

预防医学作为综合性学科,内容比较繁杂。当前医学院校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压缩版,其内容广且分散,知识点连贯性差,学生在短时间内较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些内容对学生针对性差,学用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课程较抽象,且逻辑性强,与偏重识记的其它医学课程学习方法不同,部分学生有畏惧心理。

2.3 预防医学的教学安排

预防医学课时少,教学无法做到深入细致,导致知识结构线条过粗,有逐渐演变为科普性课程的趋势。另外有的院校把预防医学课程安排在学生专业实习后,学生忙着准备考研和找工作,对预防医学不重视。有时把预防医学安排过于提前,学生不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知识,无法理解预防医学内容,认识不到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重要性,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2.4 教学条件限制

高校不断扩招,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生专业结构复杂,较难做到针对性教学;再加上大批年轻教师上岗,导致教学质量下滑。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安排的实验课程不能很好地把预防医学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大多数院校没有安排实习与实践课,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感觉课程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 预防医学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适用社会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预防医学应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中,学生是否学到新知识,获得学习的快乐,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3.1 教学内容

预防医学内容涵盖广,如果针对所有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均安排相同的教学内容,难免会导致针对性差,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兴趣低,教学效果不理想。预防医学课程应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预防医学的课程特点和专业需要,可分别开设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临床营养学和卫生学(或称为预防医学概论)课程。对于不同专业和学制学生做不同的教学安排,但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让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群体观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于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和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教学中应重点强调现代健康观、医学模式、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服务、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及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医疗卫生改革等内容。学生应改变传统的仅依靠临床医疗服务的生物医学模式,做到不仅能为病人解除病痛,也能提供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应意识到卫生服务在内容上已由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在范围上由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为满足学生社区工作及临床科学研究的需要,学生应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及科研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近几年,人们对膳食营养保健越来越关注,营养与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关系密切,通过营养干预可减少危险因素暴露、有利于疾病的预后和防止复发,疾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这三类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各部分内容均应做必修课。预防医学概论(见表1中1-5部分)和临床营养学可安排24-30学时,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课程可安排36-40学时。在讲授流行病学课程时,除了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外,还应讲授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病学内容,强调医务工作者在传染病监测和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临床科研实际,针对性讲授临床流行病学内容。在有些中医药高等院校仅开设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营养学课程,注重了学生工作需要和科研能力培养,但不利于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对于其它专业(在高等医药院校常设有药学、眼视光学、卫生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生,他们毕业后不从事临床工作,大多是卫生相关工作。可开设一门24-30学时预防医学概论(表1中1-3及6部分)必修课,重点是讲授健康观、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及外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满足学生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要求相对要低,可分别安排30-40学时选修课程。

3.2 教学方法

在预防医学概论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结合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导入学习内容,例如:以“烟台药袋苹果”事件引入食品污染和长期使用含砷农药的慢性累积效应及土壤污染等;以留守儿童隔代寄养问题引入社会因素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开胸验肺”事件引入职业病的诊治及预防措施;PM2.5的主要来源及对健康的危害引入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引入外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等。由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理论教学后,可动员班干部组织开展校园活动,如在学习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后,组织学生开展“绿色生活,健康您我”的宣传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预防医学课程的理解和大卫生观念的形成。

表1 预防医学课程安排及重点内容

在流行病学教学中,要强调课程对今后开展卫生服务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3]。可借助一些鲜活的实例来警示学生重视流行病学学习,如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我国252例患者中,其中医务人员91例(占36.08%);在加拿大多伦多也发现144例SARS患者中,医务人员占56.7%[4];在2002年12月29日至2003年5月1日我国192例SARS死亡病例中,其中医务人员13例[5]。发生院内感染SARS与医务人员缺乏传染病防治知识不无关系。

在实验教学中,流行病学、统计学和临床营养学可采用科室已完成的科学项目为实例进行教学,也可以精选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已发表文献,组织学生评价文章中的优点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熟悉了学科前沿知识,又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应用到了具体实践。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涉及较多环境污染物的采样及检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专业相关性小,对其今后工作帮助也小,学生学习兴趣低。可以通过增加实践和实习,理论和实践并重,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树立观念和培养能力。组织学生在社区和学校中开展健康和疾病相关调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人群的健康观念、知识和行为调查,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调查,中医和西医卫生服务利用调查,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社区危险因素暴露状况调查及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等。在整个项目中,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学生分组设计调查的题目、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实施办法等。针对一些关键环节(如问卷设计和干预措施的组织及实施)或多组共同存在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同组间互相提出修改建议。在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同时还锻炼了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

3.3 考核形式

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学生会更加重视实践和实习环节教学,增加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时期对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预防医学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针对学生专业和预防医学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非常关键。

[1]邱 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72-75.

[2]汪耀珠,周桂凤,吕 媛,等.浅谈提高临床医学学生预防医学学习兴趣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6(1):63-65.

[3]黄 进,李 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63-65.

[4]Booth C M,Matukas L M,Tomlinson G A,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short-term outcomes of 144patients with SARS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J].JAMA,2003,289(21):2801-2809.

[5]冯 丹,李承毅,范国英,等.192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3(5):562-564.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流行病学医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医学的进步